天天看點

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公布,駐青三高校上榜

作者:齊魯壹點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共200個團隊入選。其中,中國海洋大學綠色與智慧海岸工程教師團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印興耀領銜的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師團隊、青島農業大學宋希雲團隊榜上有名。

據了解,史宏達是中國海洋大學綠色與智慧海岸工程教師團隊帶頭人。作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他帶領團隊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領域攻堅克難,不斷實作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十多年前,結合大陸海洋能資源充沛的特點,史宏達帶領團隊毅然開啟了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探索之路。

齋堂島隸屬青島西海岸新區,周圍海域蘊藏着豐富的波浪能和潮流能資源。2012年,史宏達帶領團隊在這裡建起了大陸北方首座海洋能示範基地。2014年1月15日,齋堂島海域天氣寒冷、風大浪急,史宏達帶領科研團隊在寒風刺骨的海面上成功完成了“10kW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的投放,解決了多數傳統裝置“小浪不發電、大浪易損壞”的固有問題,标志着中國海洋大學在國内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推動大陸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邁出了一大步,為大陸波浪能資源的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因油而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師團隊是一個曆史厚重、人才輩出、業績輝煌的優秀團隊,培養了以院士、戰略企業家為代表的9560名勘探人才,參加了大陸全部大型油氣田的勘探開發,支援了多所石油高校勘探學科早期建設,攻克了多個油氣地球實體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難題,産出了系列重大教學科研成果。

青島農業大學宋希雲團隊突破種業瓶頸,先後育成了農作物新品種31個,其中抗旱耐鹽堿小麥新品種“青麥6号”,連續突破旱地小麥大面積畝産記錄(700公斤)和鹽堿地小麥高産紀錄(547公斤),累計全國推廣3999.2萬畝,增産17.44億公斤,新增經濟效益36.66億元。在國際上首次發明了花生離體誘變和離體定向篩選高油突變體的新技術,創制高油突變體167份,培育高油新品種5個,其中“宇花9号”為國際上含油量最好的花生品種。選育了“萊農糯6号”、“萊農糯10号”、“萊農糯38”、“萊農糯7823”、“青農201”和“青農206”等系列糯玉米品種,年增收過億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