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開始大件物品不買,甚至将一些可有可無的大件家具送給慈善機構,物件少感覺家裡不堵,也開始清理零碎的小物件,比如多年不穿,再就是與年齡不符合的衣物或早已穿不下的衣服,鞋子,多餘和不經常用的鍋碗瓢盆,小電器都陸續送給慈善。家裡的大沙發換成小沙發,一個屁股有一張單人沙發就夠了,大飯桌也換成小飯桌,畢竟英國這裡不興串門,不會有客人來家裡。
今天是老公離開我的第五個年頭了,不知道要說些什麼?該說些什麼?嗨,還是什麼都不要說為好。
人死不能複生,唯有哀思相寄。
我目前最好的生活狀态,就是把人生調到“低耗”模式。
降低不必要的物欲和執念,讓生活删繁就簡,讓内心澄澈清明。
那些不被物質奴役的日子,才是值得過的人生。
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世界,沒有無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東西,同時也在占有你。
經曆了2年多的疫情,深感活着健康才是真。學會儲備一定量的應急食品及日常物品,來應付突發事件。平時隻買日常生活必須的用品和食品,在家裡一日三餐必須學會做健康的美食,有錢有時間就該多出門遊遊,畢竟照顧好自己才更重要。
想要高品質的生活,社交上也要從低耗開始。隻過物質低耗的生活同時情緒也要低耗。
劃清和别人的界限,适度關心,對家人的生活(包括孩子孫子)不要拿過多的過去的事情講給現在的年輕人,不會聽你的。現代年輕人有他們的思維模式與操作方法。做到不管閑事,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習慣,悲歡不相通,所遭的罪和享的福都有定數,誰都替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