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不及休整,寒冬跳河救人的駐村幹部又投入到鄉村一線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視訊剪輯 黃志剛

視訊加載中...

連日來,吳理科跳河救人的英雄壯舉經極目新聞報道後,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大家被他的救人壯舉感動時,更稱贊其精神之高貴。

來不及休整,寒冬跳河救人的駐村幹部又投入到鄉村一線

石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專程慰問吳理科。(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我們被你這種奮不顧身,英勇救人的壯舉感動,為你點贊。”2月9日,石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專程派代表趕往橫溝市鎮挖口子村,向跳入冰冷河水中勇救落水老人的吳理科表達慰問。

來不及休整,寒冬跳河救人的駐村幹部又投入到鄉村一線

石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向吳理科送上慰問金。(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吳理科同志跳河救人的壯舉展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的擔當,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2月10日,石首市橫溝市鎮挖口子村召開黨員大會,村支部書記楊擁軍号召全村黨員群衆對标先進,将吳理科的救人精神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

“吳理科舍己救人的英雄行為是應急人的驕傲。”2月10日,石首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吳波号召該局幹部職工向吳理科學習,将身邊的正能量彙集到幹事創業的大潮中。目前,該局還将吳理科救人的先進事迹材料逐級上報,為救人英雄争取榮譽。

……

極目新聞記者也采訪了吳理科的戰友、同僚和駐村村民,大家眼中的吳理科,始終永葆着軍人本色和優良作風,專業到地方後,遇事敢沖鋒。下沉基層到一線後,密切聯系群衆,為民辦實事。

受“抗洪精神”感召,投身軍營獻身使命

“為吳理科的英勇壯舉點贊,他也為部隊赢得了榮譽。”2月10日,吳理科曾服役的南部戰區某部連隊教導員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連日來,通過新聞報道看到了吳理科的英勇事迹,連隊正在組織官兵學習他的救人精神。

該教導員還稱贊,吳理科退伍不褪色,轉業後紮根崗位一線,始終牢記軍人本色,在人民生命财産安全受到威脅時毅然挺身而出,展現了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今年39歲的吳理科,曾在南部戰區某部隊服役16年,在部隊期間也始終争先進、講奉獻、敢擔當。

1998年,還在讀初三的吳理科,家鄉石首遭遇長江特大洪水威脅。危急時刻,人民子弟兵和廣大幹部群衆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為群衆築起了抗洪大堤。

人民子弟兵與洪水搏鬥的一幕幕英雄畫面,深深镌刻在吳理科的心中。“當時有個村莊的圩堤出現潰口,解放軍戰士直接手拉手,構築‘人牆’阻擋洪水。”吳理科說,當時内心很受震撼,便在心中埋下了參軍入伍的種子。

2002年12月,受偉大“抗洪精神”的感召,吳理科高中後就選擇當兵。剛進部隊的吳理科,新兵連生活讓他備受打擊,高強度的嚴格訓練讓他身心經受巨大考驗。

新兵連結束後,吳理科被安排到部隊的司機班,參與後勤保障工作。作為一支戰略部隊,吳理科和戰友們深知後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參軍服役的16年間,他僅僅回家探親5次。“他有保家衛國的重任,我們從不埋怨他。”吳理科的父親吳正明說,每年的團年宴,家人都為他準備了碗筷和座位,但始終沒等來兒子的團聚。

吳理科原連隊的教導員稱,在司機班期間,吳理科自己動手,帶領五六名戰士充當施工隊,為連隊建設籃球場。入黨後,他以更高标準要求自己,在執行艱巨任務時始終沖鋒在第一線。

在部隊服役期間,吳理科曾連續5年被評為優秀班長,榮立三等功1次,還被原42集團軍授予“紅旗車駕駛員”榮譽稱号。

退伍不褪色,勇挑工作重難點

2019年4月,吳理科轉業回家,被石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安置到石首市應急管理局工作。從軍人轉變到機關從業人員,身份轉變,吳理科肩上的責任和擔子并沒有轉變。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當時,石首市應急管理局的60多名職工,大多數都因返鄉過年,被封控在外地,僅有20多名從業人員在局機關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還多為女性。

作為應急救援的主體責任機關,該局立即發動黨員幹部下沉一線,參與卡點值守、小區封控和物資保供等工作。

“夜間卡點值守,誰去?”“我參加。”

“隔離點外圍環境消殺,誰去?”“我參加。”

“楚源花園小區保供,誰去?”“我參加。”

微信群中不斷彈出的急難險重任務,吳理科總是帶頭報名參加。“我是黨員,我先上!”吳理科常說,在部隊時時刻刻争當先進,轉業到地方也不能給軍人身份抹黑。

吳理科的同僚劉偉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當時的楚源花園小區因發現确診病例,先前參與防疫的下沉機關,不少志願者不敢參加防控值守。得知情況後,吳理科和同為退役軍人的同僚譚紀佳主動請戰。

為了照顧女同僚,吳理科和譚紀佳商量,夜間的卡點值守全部由他們承擔。白天忙保供和環境消殺,晚上輪流熬夜守卡點,這樣的超負荷運轉,吳理科和譚紀佳堅守了70多天。

2020年8月,長江中遊地區遭遇嚴重汛情。作為防汛應急救援的牽頭機關,身為綜合協調股副股長的吳理科再次發揚軍人作風,扛起責任連續奮戰。

每天實時監測水情資訊并及時上報,針對汛情特點随時協調防汛指揮部成員機關……防汛的每一項工作,吳理科都必須快速響應和落實。

夜間,他還要和同僚一起上堤,巡查值班值守情況,通常是巡查至淩晨4點,然後回指揮部打盹,天亮後繼續上班值守。

同僚們都稱他是“鐵人”,遇到急難險重任務能扛住。吳理科常說,打敗仗是軍人的恥辱,退伍了也不能給軍人抹黑。

紮根鄉村一線,帶領村民發展産業緻富

“這個事情我隻找吳書記。”2月9日,極目新聞記者在橫溝市鎮挖口子村黨群服務中心看到,60歲村民姚翠娥點名道姓,要找駐村第一書記吳理科幫忙解決難題。

來不及休整,寒冬跳河救人的駐村幹部又投入到鄉村一線

吳理科和挖口子村從業人員一起商量工作事務。(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姚翠娥的外公是烈士,夫妻是殘障人士,兒子患有精神類疾病。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姚翠娥兒子可以享受兩年的村公益性崗位幫扶,能夠擷取一部分補助。但按照政策規定,兩年期滿,姚翠娥兒子的公益性崗位将要被調整。

在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幫扶下,姚翠娥一家如期脫貧摘帽,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取消兒子的公益性崗位,讓姚翠娥一家覺得陡增壓力。姚翠娥為此急得止不住流眼淚,要找吳理科幫忙。

來不及騰出時間讓傷口得到休養,吳理科便忙着處理村裡的大小事。“您家的情況我們肯定要管,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不讓您家掉隊。”拉着姚翠娥的手,吳理科耐心地給老人做說服,并告訴老人,政策規定不能違反,但可以幫助申請别的幫扶政策。

來不及休整,寒冬跳河救人的駐村幹部又投入到鄉村一線

吳理科的駐村工作筆記。(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吳理科以心交心的解答讓姚翠娥懸着的心有了着落。跟村民群衆打交道,他也始終不忘軍民魚水情的傳統,“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更要為群衆的事多操心。”

去年8月3日,吳理科作為石首市應急管理局派駐到橫溝市鎮挖口子村的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他發動全村群衆,發展村級集體産業,帶領村民鞏固脫貧成果,緻富奔小康。

目前,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通力協作下,挖口子村已經引進了3個産業發展項目,其中,1500畝的“農光互補”光伏産業項目已經并網發電,總投資額達到3.8億元;投資1.5億元興建的飼料加工廠也已投産營運。

來不及休整,寒冬跳河救人的駐村幹部又投入到鄉村一線

挖口子村的光伏項目已經并網發電。(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攝)

還有一個占地600畝的西蘭花種植項目也完成了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今年将迎來采收。該項目預計全年帶動120餘名村民實作“家門口”就業,戶均增收1萬餘元。

“要讓不斷落地的産業發展項目,幫村民将腰包鼓起來。”吳理科說,今年,他将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一道,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助解決村民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為挖口子村争取更多産業發展項目,讓外出務工的1200多位村民回鄉創業、就業。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