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哪些冰雪生意正在爆發?

作者:钛媒體APP
哪些冰雪生意正在爆發?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宛其,編輯 | 李秋涵

22歲的小馬甲是一位上崗半年的室内滑雪教練,他對深燃提到,相比于競争激烈的健身教練崗位,室内滑雪教練競争較小。入門門檻也不算太高,經過3個月的教育訓練并通過考試後可上崗,收入不比健身教練低。他感覺到,近年進入這行的人在變多,最近他所在的室内滑雪場還缺人手。

冬奧會來了,在全民冰雪的大氛圍下,冰雪運動正迎來大爆發。

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為24.56%。

這帶動着冰雪産業發展,在國家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中就提到,2020年冰雪産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在2025年冰雪産業總規模有望突破10000億元。

前來冰雪産業的掘金者也在明顯變多。

他們中,有如小馬甲一樣,看中冰雪市場風口,近年快速投身其中;有的入局更早,親眼見證行業的崛起,順利吃到紅利。北京一家滑雪用品連鎖超市的負責人告訴深燃,2021年冬季,不論是租賃還是售賣的雪具,經常處于斷貨狀态,今年,他已經采購比往年多一倍的雪具商品,并計劃三年内,在準一線城市陸續開設新的連鎖店。

冰雪項目迎來新“錢景”,本文試圖探讨,在冬奧的帶動下,哪些冰雪項目正火?誰能從中把握住新機會?

滑雪場人氣火爆,但回本周期漫長

冬奧會,首先帶火的是滑雪項目。中國選手谷愛淩近期在冬奧會賽場上的縱身一躍,更是将滑雪項目再推向新高點。

北京漁陽滑雪場的相關負責人劉洋告訴深燃,他們雪場目前日均人流量在4000-5000人。“要是不限流,人還可能更多,隻能靠預約緩解人流壓力。”他介紹,他們滑雪場散客占90%,一張門票約260元,再加上雪具租賃、教練費等,節假日一天的營業額可以達到100萬元以上。

根據大衆點評上的資料,目前北京地區在營業的滑雪場有12個。劉洋說,“今年冬季比去年同期人流量增加了50%以上。”滑雪愛好者小興為了避開高峰,特地選在工作日去了離北京市區較近的軍都山滑雪場,他感慨,“很好玩,但人是真的多”。

除了北京,其他省份的滑雪場同樣火爆。

在早期,國内滑雪場主要集中在東北、内蒙、新疆等高緯度地帶,依賴自然氣候和山型結構形成天然滑雪場,發展出集滑雪、滑道、攀冰等運動項目于一體的冬季度假區。後來,在一些非寒冷地帶,雖然難以形成天然雪場,但經濟發達地區的周邊郊區,人工滑雪場也陸續發展起來,人氣很旺。

飛豬資料顯示,2022年春節冰雪旅遊相關商品訂單量,較去年春節同比增長超30%。其中吉林長白山、黑龍江亞布力等滑雪勝地訂單快速增長,在南方,廣州、重慶、成都等地的室内滑雪場也成為熱門消費選擇。

滑雪運動成為“網紅”項目,不過國内滑雪場的盈利空間還有待拓展。崇禮萬龍滑雪場的董事長羅力曾多次在公開場合中說,在中國凡是做雪場的沒有不賠本的,投資越大賠得越多。以萬龍滑雪場為例,從2003年雪場開業以來,連續虧損了11年,直到2015年才開始盈利。

原因首先是,前期投資巨大。再加上工程難度也大,滑雪場賽道回本周期通常以十年為機關。

修建一個滑雪場,需要開設基礎的進階、中級、初級等各類雪道,并且要安裝索道、安全防護等基礎設施。劉洋對深燃說,投資金額至少上億。他所在的漁陽滑雪場,如果按照場地租金和物資采購總投資額來計算,整體尚未盈利,但他提到,幸好受到了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的帶動,否則營收壓力更大。

再加上,滑雪場日常需要配備造雪機,需要随時造雪、補雪,以及維修機器等,都是開支。劉洋介紹,最大頭的支出還是人員支出,目前滑雪場,單滑雪教練就有500名。

在天氣因素影響下,滑雪場也有非常明顯的淡旺季。一般來說,北京室外滑雪場在年底11月開放,于次年2月底左右關閉,營收旺季僅4個月。盡管春夏季這類淡季,滑雪場能依靠開設遊樂場吸引遊客,但劉洋表示,這收入對全年的營收貢獻其實不大,盈利希望隻能寄托在旺季。一位曾經營過滑雪場的從業者告訴深燃,國内滑雪場真正實作完全盈利的不多。

在巨大的支出面前,隻有單季營收旺季的滑雪場,會讓投資者更慎重。不過,一些行業人士表示,國内已經出現“旱雪”場地,如谷愛淩在奧運賽前訓練的成都新都尖峰滑雪場等,可以不受氣溫影響一年四季營業,這對延長滑雪場的旺季時長,是一個好信号。而在冬奧會的帶動下,滑雪運動熱度明顯走高,也讓這一賽道的前景更被看好。

滑冰項目,遍地開花

相較于雪場的投資大、場地要求高,可複制性更高的滑冰場,被更多掘金者青睐。

早早入局賽道的從業者正在享受紅利。他們中,有的是商業滑冰場,瞄準散客,人流量大,通過上冰費(相當于門票費)營收,有的是專業教育訓練滑冰場,主營靠學費,收入更多元。

萬域芳菲冰上演藝中心創始人兼CEO郁菲介紹,冬奧期間,從2月4日開始,他們專業滑冰場每天的客流量是以往的三倍,“冬奧期間建立的場地倒是不少,但還滿足不了消費者的增長”,她表示。

據介紹,其滑冰場從2017年開始營業,在2018年底就實作盈利,2019年明顯感覺到會員大幅增長。郁菲表示,已經準備在一線和準一線城市擴張,複制北京滑冰場的營運模式。

總的來說,滑冰場最大的支出在于場地費用,其次是水電能源費用和人員費用等。以萬域芳菲為例,其冰面有1800平米,加上附屬區域,總共區域有3500平米以上。郁菲介紹,他們滑冰場一年的總支出在一千多萬元。

在營收來源上,則較為豐富。

郁菲介紹,專業滑冰場的營業方式主要是教育訓練,以花樣滑冰、冰球兩大項目為主,有的會加上冰壺等小衆項目,主要營收分為上冰費、教育訓練費和教練費三部分。當學員積累到一定程度,滑冰場還能在教育訓練的基礎上開拓演出,收入來源還能再包含演出票務、贊助商以及衍生品等多元收入。

如果專注冰上教學,學費是主力營收。郁菲介紹,在北京,學滑冰的孩子一年動辄要花掉15萬以上的費用。而一個學員長期續費的時長,普遍在5-10年間波動。如果是七歲以下的學生,大多還會參加考級、比賽等。她說,目前她所在的冰場,複購率達到90%。

不過,想要複制此類專業滑冰場的營運,也并不容易。難點在于如何選擇場地,吸納教練員,以及如何實作專業化教學三方面。郁菲介紹,在北京,要達到專業滑冰場的場地要求就很難,這首先需要拿到3000平米的場地,能付得起租金的投資者相對少。

盡管相比開滑雪場門檻要低,但無數個大衆滑冰場在商場崛起,競争也不小。

這類滑冰場大多在商場裡,比如北京的國貿、藍色港灣等人流聚集的商場裡,都開設有滑冰場。它們面積相對較小,基本在1000平米以下,可複制性更高。主要營收則依靠散客門票,價格在百元以下,而一次30分鐘帶教練的價格,則在200元-350元上下。一位行業人士說,這類模式的好處在于大衆能上冰,人流量相對較多。

由此,室内冰雪項目也正在興起。國家體育總局釋出的《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指出,到2022年,全國滑冰館數量不少于650座。實際上,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釋出的資料,截至2021年初,中國就已有654塊标準冰場和803塊室内外各類滑雪場。在統籌規劃建設中,滑冰場地、滑雪場地、鼓勵冰雪樂園建設是重點,也讓新一輪的冰雪賽道争奪戰成功打響。

海南就有了不少室内滑冰場和“旱雪”滑雪場。一位中部城市的商場負責人告訴深燃,他看好滑冰場引進商場,如果某些樓層店鋪租賃不佳,更願意将這一層出租出去,改造成滑冰場。

滑雪裝備周邊,還有機會嗎?

除了滑雪場、滑冰場,圍繞着冰雪的其他産業鍊也在展開,有的回報紅利甚至來得更快。

滑雪愛好者尼克介紹,滑雪場投資成本高,相關産業也需要專業知識儲備。開雪具店、滑雪教育訓練學校,進行滑雪裝備的周邊開發,能更快看到回報成果。這是一個讓消費者“燒錢”的市場。

北京滑雪戶外用品連鎖超市“自由地帶”的負責人密碼介紹,剛入門的小白客戶,第一消費階段很多是在電商平台上,或是去買迪卡侬這類初級體驗的品牌。玩了一兩年,才會真正轉到使用專業滑雪裝備上。

他表示,近一兩年新增長的消費者,在未來兩年,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專業滑雪愛好者。他介紹,他經營的店面營業額每年保持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長。有很多專業客戶,更願意來消費千元以上的雪鏡裝備,而不是去電商平台,尋找百元的“平替”。

從客單價上來看,現在的滑雪裝備主力消費人群有兩檔,一個是20歲-30歲,一個是40歲-45歲。如果是一位有兩年滑雪經驗的專業消費者,想要購置整套滑雪裝置,如滑雪鏡、手套、護膝、雪鞋、雪闆等,選擇中等價位的産品,支出也需要兩萬多元。密碼介紹,光專業級别的手套,每年店裡都能賣出幾千雙。就算隻購買單品,如常用的護臉、手套等,有的愛好者也需要囤兩三套。

而少兒教育訓練的趨勢,也讓雪具市場有不少機會。

密碼表示,從2015年開始,租賃就是他們在國内雪具市場重推的方式。兒童租賃是其中的大市場,同時能帶動至少1-4個大人的租賃。采用的方式裡,日租、十天租、年租,最為普遍。基礎全套裝備日租金在100元左右。他說,他的店鋪每年的租賃營收流水,占據總營收的6成。“為了做好未來的盈利模式,能租盡可能租。”他說。

因為銷量增長,2021年不停斷貨,像雪鞋、雪闆等硬體斷貨更是嚴重。密碼已經把下個冬季所有的貨都提前訂完,比去年多訂了一倍有餘。“國外品牌不好随時進貨,疫情之後會更多采購國産品牌補充現貨,一是國産品牌品質性能有了提高,二是國産品牌對市場的反應更敏銳,貨品跟進會更快。”他說。

不過,他也提到,現在想進入市場,準入的門檻已經相對較高。

新入局者首先會面臨進貨的難題。目前很多知名品牌已經被國内的大經銷商鎖定,散戶貿然進貨已經很難有機會。

其次,從經營發展來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再次增長的爆發空間不大,他預判,未來會形成以大店為核心的規模店,創業小店想要入場,不太容易存活。

不過,因為雪具品牌店并不依賴雪場的基礎設施,而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拓市場範圍,“在冬奧會的帶動下,未來三年的整體專業性消費需求都有機會爆發。”密碼說,他計劃在南京、濟南、内蒙等地陸續開設店面。

在北京冬奧會的加持下,中國的冰雪市場正在爆發式增長。

《中國冰雪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在2020年-2021年冰雪季,大陸冰雪休閑旅遊收入超過3900億元。預計2025年,大陸冰雪旅遊人數将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超過1.1萬億元。

易觀分析師認為,大部分冰雪相關産業都将獲得發展,例如:冰雪旅遊、滑雪裝備、滑雪教育訓練、滑雪賽事、滑雪制雪裝置等。不過室外滑雪作為體驗類項目,目前還需要大量配套服務支撐。

市場已經準備好,誰能在裡面掘金,還要各憑本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馬甲、劉洋、小興、尼克、密碼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