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作者:讀者

前不久,一則存錢的新聞上了熱搜,上海一對打勞工夫妻用了5年時間,攢下了人生第一個100萬。

節目中,妻子張晨講述了他們兩人的省錢過程:

比如,在食物方面他們隻選擇臨期食品囤一些在家。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她也跟大家算了一筆賬,如果按正價購買的話,一年花銷約5萬,自從選擇買大折扣商品後,花銷隻需2萬,這樣就省了3萬塊錢。

再比如,丈夫會親自為車子做小保養、換機油,這樣比起去店裡也省了不少的錢;

而她自己兩年沒有去過理發店,同款白色T恤買了5件,幾乎每天都穿。

生活就是這樣,花該花的,存該存的,生活的精打細算讓他們懂得如何把錢用在刀刃上。

但有些網友會出現“酸言酸語”:

這不是正常家庭的支出嗎;

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自我提升上回報不是更高......

然而,我卻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一種能力,那就是“屏蔽力”。

不在意他人的品頭論足,隻過适合自己的生活,因為生活是為自己而過的。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不論全世界所有人怎麼看,你都不該是以打亂自己的節奏。”

唯有屏蔽外界的無效資訊,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聆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如果想将生活變得更簡單和豐盈,從提高自己這三種屏蔽力開始。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屏蔽無效的社交圈,能夠找回自己的生活

周國平曾說:

“我從不在乎别人如何評價我,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是沒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細品其中含義時,覺得很有道理。

著名國漫作者蔡志忠便是如此。

很多人都懼怕孤獨,但蔡志忠卻享受其中:

“一個人應該享受孤獨,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個人要是怕和别人不一樣,偏偏要湊熱鬧,那還怎麼可能出類拔萃?”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蔡志忠一直過着隐居生活,在采訪中透露:

“曾經42天沒打開門,在屋子裡面完成一件工作;曾經58個鐘頭坐在椅子上,為了完成一個電視片頭;去年一整年,隻踏出家門5次。”

現在的他,仍然堅持一年工作365天,每天淩晨一點左右起床,先思考1小時左右,然後開始工作,每天大約工作16至18個小時。

每一次沉浸在繪畫的世界裡,他隻聽到鉛筆落在紙上“沙沙”的聲音。

像是宇宙隻有自己一人,但又像擁有了全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裡,有的人被物質所累,而有些人卻被關系所累。

想要改變這現狀,隻有讓物質精簡,讓關系極簡,這樣,便會慢慢找到人生最好的狀态。

而在演藝圈中,李宇春是出了名的宅女。

在綜藝《拜托了!冰箱》中,何炅曾說她從來不參加各種典禮後的after party。

李宇春表示,因為自己是不擅長社交的人,很多時候,甚至是一個孤獨的人。

而在“孤獨”的時間裡,她常常創作、思考和學習。

正如蔡康永所言:“25歲以後,你的時間越來越少,不要分給不值得的人。”

人生就是這樣子,大家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精簡自己的社交圈,不僅能沉下心充實自己,而且還能讓時間篩選出生命裡最重要的人。

不舒服的關系,當離則離;低品質的圈子,該斷就斷。

想擁有美好生活,那就不斷地簡化人際關系,丢掉生活裡不必要的幹擾,找到最自在、最合适的圈子。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圖檔來源:全景視覺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屏蔽别人的生活,不讓自己活在攀比之中

漫畫家幾米曾說:

“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别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着。”

聽過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妻,生活一直都很幸福,自從參加同學會後,感情卻直線下滑。

在聚會上,妻子看到幾名以前成績很差的同學,現在都混得比自己好:有的開奔馳、開寶馬;有的已經買了多套房;還有同學的孩子就讀于重點學校,而自己的孩子卻隻在普通學校。

聚會結束後,妻子的攀比心開始作祟,覺得别人的生活紅紅火火、充滿希望,而自己的生活卻像開水一樣平淡。

于是,她便開始唠叨丈夫不上進、賺不到大錢,換不起大房子、開不起好車。

有一晚,她甚至一邊罵一邊拿着抱枕向丈夫扔過去,兩個人的關系終于降至冰點。

有一晚妻子在下班路上,見到聚會裡開寶馬的同學,本想去打招呼,卻見她手拖着孩子,孩子長着一副患有唐氏綜合征的臉。

同學對她說,我真羨慕你,老公體貼,孩子聰明。如果有機會,我願意拿所有錢來換我的孩子正常健康。

當下,她明白了在羨慕别人的時候,其實自己也是被羨慕的對象。

張小娴說:“人總愛跟别人比較,看看有誰比自己好,又有誰比不上自己。”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就像那些因為攀比而累死的翠波鳥。

它們雖然漂亮,但每天都忙着築巢,顯得無精打采,異常疲憊。

翠波鳥的體長不過五六厘米,巢穴卻比自己的身體大幾倍,甚至十幾倍。

原來,當隻有一種翠波鳥時,它建造的巢隻夠容納自己就停止了。但如果再有一隻鳥兒建巢,它們便會互相攀比着瘋狂地擴建自己的巢穴。

直到力氣損耗殆盡,相繼死去。

适當攀比,是一種動力;但盲目攀比,是一場災難。

隻要懂得跳出攀比的思維,我們的人生都會豁然開朗。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屏蔽負能量的幹擾資訊,讓自己輕松前行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講述徒手攀岩的紀錄片《徒手攀岩》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獎。

這部電影真實描述了徒手攀岩健将亞曆克斯·霍諾德的經曆。

在沒有繩索、安全帶及其他防護裝置的情況下,隻靠一雙鞋、一個腰間的粉袋,完全依賴自己的身體,甚至是幾根手指,一口氣爬上高3000英尺的“攀岩宇宙中心”之巅。

在光秃又陡峭的岩壁上攀爬,不僅考驗體力,更考驗心理。

因為每一位攀岩者都是直面死神,不是上去就是墜落,不是成功就是死亡。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亞曆克斯隻用了不到4個小時,就成功攀登了900多米高的岩壁。

有人為他做腦電波測試,不斷地驚吓他,卻發現他的腦電波沒有什麼變化。

盡管同伴因意外一個一個離世,他還能一往無前地說:“我在岩壁上沒有恐懼。”

他把連同恐懼在内的所有無關資訊都屏蔽掉,不想天氣,不想成功與否,也不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突發情況。

他内心隻有一個目标,那就是完成。

一個人也許無法改變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

正如有位記者通路世界最大的連鎖旅遊酒店總裁:

“你14歲就辍學,在酒店裡洗碟子收餐具,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地位。而過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還在小飯店裡做同樣的工作。當時你會想到和他們差距這麼大嗎?”

總裁微笑到:“在我前進的路上,我沒有看到其他人。”

深以為然。

隻有屏蔽外界負能量的幹擾資訊,我們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人生中更重要規劃。

而長期讓自己的大腦泡在濁水中,隻會得到空虛與疲憊,距離自己的目标越來越遠。

懂得選擇性過濾繁雜的資訊,留給大腦清醒思考的時間,才會真正擁有自由清淨的生活。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過濾繁雜資訊,才能做回自己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每天接受的資訊有34G,是一生所能處理資訊的1/6。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接觸那麼多資訊,也并沒有什麼用,甚至是有害的。

腦容量是有限的,擷取記憶資訊也是有限的,當我們感覺頭痛時,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屏蔽力過濾無效資訊,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腦容量處理有效資訊。

是以該屏蔽的屏蔽,該忘記的忘記。

學會屏蔽無效的社交、不關注别人的生活、懂得過濾負能的資訊,才能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人生的花就會開在哪兒。

從現在開始,屏蔽無效的資訊,叫醒自己,做回自己。

點個贊,共勉!

夫妻倆打工5年攢下100萬:厲害的人,早把生活調成了“屏蔽模式”

作者:展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