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陰陽太極看“平天下”之理:論儒家的“知恥而後勇”及其局限性

作者:東方既白世說新語

東方既白 著

凡是做了合法或者說不違法的事,還被衆人唾罵的,就表示不合理,這個時候還理直氣壯、氣焰嚣張,那就是無恥之徒。面對這種無恥之徒到底該怎麼辦呢?儒家在《禮記·中庸》提出了很好的補充解決辦法: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什麼是儒家說的:“知恥近乎勇”呢?意思是說一個人隻有懂得羞恥,才能自省自勉,奮發圖強。有羞恥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戰勝自我,這是"勇"的表現。常懷一顆羞恥之心,不僅可正身,養浩然之氣,而且知進取,成千秋偉業,蓋因“知恥近乎勇”也!故他們推崇在一切合法的基礎上再提高一點,就是一切的人倫日用都是精神合理的表現,像禮儀、禮器、禮貌、禮制,這些都使得人更像人樣。

“知恥”,是知道自己的過錯,如果不知道自己過錯,就等于不知恥;甚至自己有過錯,明知還故犯,這就是無恥了。知恥就接近于勇敢,一個人不是說能夠跟别人打鬥,打赢别人才叫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是能夠跟自己的毛病習氣格鬥,能夠打赢自己的毛病習氣,控制得住習氣,改過自新,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從陰陽太極看“平天下”之理:論儒家的“知恥而後勇”及其局限性

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後勇

比如儒家就在法家他律的基礎上,提出了小人與君子的觀念,天理與良心的說法,勸誡人們要有“克己複禮”的自律性擔當和天下為公的責任感。是以在中國人遇到法律力有不殆的地方時,就會想到或者要求大家做事要憑 “天地良心”,否則就會“天理難容”,盡最大努力和最大善意,用儒家的道德限制,來勸誡和激勵人們“知恥而後勇”。

具體又該如何“知恥而後勇”呢?答案是“克己複禮”,知禮方能知恥,知恥方能天下歸仁,歸仁方能仁者無敵,勇者無畏。比如孔子推行的“克己複禮”,就是為了最終的“天下歸仁”,并在回答顔淵關于“仁”的問題時直抒胸臆:“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從陰陽太極看“平天下”之理:論儒家的“知恥而後勇”及其局限性

比如孔子和儒家在道德思想上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義、禮”之德性與德行。 孔子和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仁”、“義”與“禮”,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然而在老子看來這些都是“下德”的範疇,由上仁、上義及上禮組成德政體系,都需要人實際去實行與推廣,帶有明顯的“有為”特征,注重人為的行為規範。從這裡可以看出,在老子眼裡,孔子推行的仁義理智信隻是人為教化的結果,沒有達緻真正無為超脫的“上德”境界,是以貶之為“下德”。

從陰陽太極看“平天下”之理:論儒家的“知恥而後勇”及其局限性

人性善惡皆陰陽,偏陰偏陽之謂疾

因為站在更高層次的天道角度來看,人性本無善惡,也即是可善可惡,其所有的行為都是其自然性的自然表現。“人性善惡皆陰陽,偏陰偏陽之謂疾”,是以無論是法家攜人性之陰,以“人性本惡”為出發點的他律法規,還是儒家激人性之陽,以“人性本善”為出發點的自律道德,都包含人為的因素在裡面,需要人實際去實行與推廣,帶有明顯的“有為”特征,注重人為的行為規範,人為的結果就會因人而異。

從陰陽太極看“平天下”之理:論儒家的“知恥而後勇”及其局限性

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隻有在法治的架構下解決了人類基本的生存問題,才能真正有機會逐漸進階到儒家自律和擔當的德治層面。否則,在天下大亂之世,衆人都無視規則而又道德淪喪之時,以人治(法家的他律和儒家的自律)為基礎的儒家和法家都無法徹底解決人類基本生存和社會向高階發展所遇到的深層次問題。

其原因正如《荀子·王霸篇》所言:“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意思是在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它們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要素,道應天地,儒應人,法應變,三家同源一體,缺一不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之是以優秀,就在于他能夠合于天倫,極于人倫,通于權變。

是以老子說:“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面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隻把由“上仁”、“上義”及“上禮”組成的“下德”納入其中,而對作為治國之器物的法律鮮有提及。

因為“頓悟”的人少之又少,世人多數習慣于“漸修”的方式,先以“法家他律”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強行限制人們的日常行為,進而逐漸進階形成“儒家自律”的道德規範,生活習慣,最後達到“道家自性”的順勢而為、無為而治,也即是中國曆代文人志士所努力追求的“法儒道層級管理”模式。

從陰陽太極看“平天下”之理:論儒家的“知恥而後勇”及其局限性

法儒道層級管理模式圖

那以順勢而為、無為而治的自然性為基礎的道家,究竟能否最終解決天下大亂這個終極難題呢?答案是肯定的。下一節我們就來講講“道家自性做高層”的問題。

上一篇:從陰陽太極看“平天下”之理:論“法家他律做基層”的優勢和不足

作者 | 東方既白

簡介:十年學易,一朝悟道,獨創“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國學和哲學研究新體系。

緻力于《易經》和《道德經》系統架構體系的開創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