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作者:我是萬小琦

一日,去沈陽太原街附近拍攝視訊時,把車停在了沈陽市和平區中山路與太原北街交彙處附近的一座地上停車場。停好車子,偶然發現停車場的角落裡,有一座十分破舊的小樓,與周圍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形成了很鮮明的反差。我想,這棟房子一定有故事。出于好奇,我走到近處仔細觀察。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沈陽太原街附近一停車場裡的破舊小樓

來到小樓近處,我發現這是一棟造型獨特的三層小樓,由紅磚砌成,磚混結構,建築有三個約120°轉角,樓體背面形成一個半封閉的空間。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該樓的大緻平面結構(個人手繪,僅供參考)

小樓的正面與背面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格,正面牆體鑲嵌着土黃色瓷磚,瓷磚已經破舊不堪,有白色凸起的窗戶壓檐,與暖色瓷磚形成鮮明的反差,一樓為幾家正在營業的門市,而二樓和三樓的窗戶均為綠漆的老式木窗,很多玻璃已經破碎殘缺,顯得十分滄桑。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小樓的正面

小樓的背面則是完全紅磚的牆面,由于樓齡較長,紅磚也已經發黑,三樓轉角處的一個木質結構的小陽台已經殘損塌陷,而近處的一面牆體已經出現裂痕和凹陷,而夾角形成的半封閉區域内堆放着雜物,顯得有些狼藉,樓頂的防水也已經出現破損。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樓體的背面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坍塌的陽台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出現裂紋和凹陷的牆體

據觀察判斷,這棟建築除了一樓作為門市房出租以外,二樓和三樓應該無人居住,或用來存放貨物和雜物使用。樓梯背面的牆上印有“烤肉”“醬菜”的字樣,或許曾經有餐館在此經營過。我圍繞建築走了一圈,最終在樓的正面找到一個樓梯口,樓道空間漆黑狹窄,牆壁已經發黴發黑。我試圖從這個樓梯進入樓内去看看,然而卻發現樓梯上堆放着裝滿物品的麻袋擋住了去路,且樓梯盡頭有一道對開的鐵門已經上了鎖,可見是不可進入。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被雜物擋住的樓梯通道

那麼如此繁華的太原街商圈,為什麼有如此破舊的小樓,卻一直留着不拆除呢?這棟小樓究竟有着怎樣的來曆和故事呢?

在這棟小樓的側面,我發現了一個黑色的曆史建築銘牌,上面刻着“沈陽市曆史建築,安達洋行舊址,建于20世紀20年代,原為安達洋行和山本寫真館共同使用”。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牆上的曆史建築銘牌

看到這塊曆史建築銘牌,我豁然開朗,這棟建築的曆史和我在此前很多視訊及文章中講過的建築的曆史一樣,同屬于日本侵華時期。1904年日本在日俄戰争中取得勝利,他們攫取了沙俄在大陸東北的利益。為了進一步強取豪奪,1906年他們成立了南滿鐵道株式會社,1910年建成了奉天驿(今沈陽站),并建立了滿鐵附屬地。他們還在滿鐵附屬地上修建了許多辦公和商業建築,包括我此前為大家介紹過的浪速館舊址、松島館舊址、以及今天這棟小樓在内的沈陽站周邊的很多建築都落成于那個時期。

沈陽太原街附近這棟小樓如此破舊,為什麼一直沒拆?背後另有原因

安達洋行舊址

據了解,這棟小樓當年是由日本人經營的安達洋行和山本寫真館共同使用,屬于滿鐵附屬地内的商業建築。一晃近百年的時光過去了,這棟老建築已經破敗不堪,但它承載着抹不掉的曆史,和一段關于日本侵華的黑色記憶。

請時刻銘記,勿忘曆史,振興中華!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本文,本文為萬小琦在今日頭條的原創作品,未經本人許可,擅自釋出本人的原創作品為侵權行為,一經發現将追究相關法律責任,謝謝配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