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作者:我是万小琦

一日,去沈阳太原街附近拍摄视频时,把车停在了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与太原北街交汇处附近的一座地上停车场。停好车子,偶然发现停车场的角落里,有一座十分破旧的小楼,与周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很鲜明的反差。我想,这栋房子一定有故事。出于好奇,我走到近处仔细观察。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沈阳太原街附近一停车场里的破旧小楼

来到小楼近处,我发现这是一栋造型独特的三层小楼,由红砖砌成,砖混结构,建筑有三个约120°转角,楼体背面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该楼的大致平面结构(个人手绘,仅供参考)

小楼的正面与背面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正面墙体镶嵌着土黄色瓷砖,瓷砖已经破旧不堪,有白色凸起的窗户压檐,与暖色瓷砖形成鲜明的反差,一楼为几家正在营业的门市,而二楼和三楼的窗户均为绿漆的老式木窗,很多玻璃已经破碎残缺,显得十分沧桑。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小楼的正面

小楼的背面则是完全红砖的墙面,由于楼龄较长,红砖也已经发黑,三楼转角处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小阳台已经残损塌陷,而近处的一面墙体已经出现裂痕和凹陷,而夹角形成的半封闭区域内堆放着杂物,显得有些狼藉,楼顶的防水也已经出现破损。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楼体的背面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坍塌的阳台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出现裂纹和凹陷的墙体

据观察判断,这栋建筑除了一楼作为门市房出租以外,二楼和三楼应该无人居住,或用来存放货物和杂物使用。楼梯背面的墙上印有“烤肉”“酱菜”的字样,或许曾经有餐馆在此经营过。我围绕建筑走了一圈,最终在楼的正面找到一个楼梯口,楼道空间漆黑狭窄,墙壁已经发霉发黑。我试图从这个楼梯进入楼内去看看,然而却发现楼梯上堆放着装满物品的麻袋挡住了去路,且楼梯尽头有一道对开的铁门已经上了锁,可见是不可进入。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被杂物挡住的楼梯通道

那么如此繁华的太原街商圈,为什么有如此破旧的小楼,却一直留着不拆除呢?这栋小楼究竟有着怎样的来历和故事呢?

在这栋小楼的侧面,我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历史建筑铭牌,上面刻着“沈阳市历史建筑,安达洋行旧址,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为安达洋行和山本写真馆共同使用”。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墙上的历史建筑铭牌

看到这块历史建筑铭牌,我豁然开朗,这栋建筑的历史和我在此前很多视频及文章中讲过的建筑的历史一样,同属于日本侵华时期。1904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他们攫取了沙俄在大陆东北的利益。为了进一步强取豪夺,1906年他们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1910年建成了奉天驿(今沈阳站),并建立了满铁附属地。他们还在满铁附属地上修建了许多办公和商业建筑,包括我此前为大家介绍过的浪速馆旧址、松岛馆旧址、以及今天这栋小楼在内的沈阳站周边的很多建筑都落成于那个时期。

沈阳太原街附近这栋小楼如此破旧,为什么一直没拆?背后另有原因

安达洋行旧址

据了解,这栋小楼当年是由日本人经营的安达洋行和山本写真馆共同使用,属于满铁附属地内的商业建筑。一晃近百年的时光过去了,这栋老建筑已经破败不堪,但它承载着抹不掉的历史,和一段关于日本侵华的黑色记忆。

请时刻铭记,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文,本文为万小琦在今日头条的原创作品,未经本人许可,擅自发布本人的原创作品为侵权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谢谢配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