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表發黃的帶魚千萬别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作者:光明網

越冬時節

帶魚肉質最為肥美

但是問題來了

帶魚表皮的銀白色鱗膜要不要刮掉?

帶魚在冰箱裡放久變黃後還能吃嗎?

來聽聽水産科學家怎麼說

選帶魚:三招辨優劣

帶魚,又叫刀魚、肥帶、牙帶魚等,青島、日照等黃海沿岸城市稱之為鱽魚。帶魚和大黃魚、小黃魚、烏賊并稱為中國四大海産。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周德慶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帶魚生活在離海面60至100米、壓強較大的較深海域。捕撈時,帶魚被漁網從深海快速拉到水面,體内壓強調節來不及緩沖,内外壓強差下,鳔内空氣迅速膨脹爆裂。是以,市場上很難見到活的帶魚,大都是冷凍的帶魚。

對于冷凍的帶魚,如何能買到相對新鮮的産品呢?周德慶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時注意以下幾點:

觀體形,看體表。品質好的帶魚體形寬厚完整,魚體飽滿勻稱,體表有光澤,全身銀色白鱗分布均勻、不易脫落;品質差的帶魚,體表光澤較差,銀色白鱗易脫落,或全身僅有少數銀鱗,魚身為香灰色或黃色。

察魚眼,辨魚鰓。品質好的帶魚,眼球飽滿凸起、黑白分明,角膜透明、潔淨無髒物;品質差的帶魚,眼球稍陷縮,角膜稍混濁。此外,還可以通過魚鰓的顔色是否鮮紅分辨,越鮮紅則越新鮮。而魚鰓變黑、有黏液的,則是劣質魚。

看魚肚,捏肌肉。品質好的帶魚魚肚完整,無破損變軟現象。如果魚肚破損,說明魚在非冷凍環境下時間較長,已接近腐爛。同時品質好的帶魚,肌肉厚實、富有彈性;而品質差的帶魚,肌肉松軟萎縮、彈性差。

吃帶魚:銀膜不必刮

周德慶介紹,帶魚體内含有一種叫作氧化三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聞起來沒啥氣味,但帶魚死後,随着時間推移,它就會被細菌逐漸分解為三甲胺,進而散發出魚腥味。如果冷凍保鮮的手段較差,魚腥味會更加明顯。

是以,冰凍的帶魚更适合煎炸或糖醋紅燒,以解腥味。而在沿海地區,如果能幸運地遇到新鮮帶魚,則可以清蒸。新鮮帶魚鋪上蔥姜,點數滴黃酒清蒸,入口豐腴肥美,特别饞人。

吃帶魚,很多人糾結要不要刮掉帶魚體表那層薄薄的銀膜。

周德慶研究員說,所謂銀膜,其實就是帶魚退化的鱗。帶魚是高脂肪魚類,而其脂肪主要就貯存于帶魚皮下和已經退化的鱗膜裡,特别是銀白色鱗膜裡,脂質含量占整條帶魚的20%到25%。這些脂質内含有較多的卵磷脂,能促進細胞發育,增強記憶力。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食用時用清水把帶魚表面洗幹淨即可,不必刮掉鱗膜。因為除了上述營養物質,帶魚鱗膜中還含有一些脂溶性香味物質,能增強魚的鮮美味道。

除此之外,帶魚一次不宜多食,尤其是身體肥胖者,而患過敏性皮膚病的人,也最好慎食。

存帶魚:變黃不能吃

帶魚産量頗豐但存儲較難。一般來說,南方市場可以見到挂成U型的冰鮮帶魚,而北方内陸城市市場裡見到的,大多是凍帶魚。

無論哪種帶魚,都要細心呵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它的鮮美:

買回家的冰凍帶魚段,可以解凍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待自然化開後,去除内髒洗淨,然後撈出控水。待水控幹後,用保鮮袋裝好封口,放到冰箱冷凍室儲存。

冰鮮帶魚,可以放到較大的長方形保鮮盒裡,蓋上保鮮膜,撒上适量的冰屑,并加入少許冷水,然後放到冰箱冷藏。

最好是将帶魚分成若幹小份分别包裝儲存。每次吃時,取一份直接化開烹饪,這樣既快捷友善,又可以避免帶魚反複化凍。

特别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帶魚如果存放不當,反複取用而多次解凍,或存儲時間過長,表皮的銀鱗就會和空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導緻體表發黃。

周德慶強調說,帶魚體表的脂肪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氧化,而氧化後的脂類,很容易在魚體表面形成一種黃色物質。随着氧化程度加重,這類黃色物質就會越來越多,使帶魚失去原有的色澤和風味。

帶魚發黃後,魚肉中含有的蛋白質會被氧化變質,釋放有毒物質,或滋生許多有害細菌。這時候如果再食用,就有可能出現嘔吐、腹痛、瀉、發燒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導緻食物中毒。除上述症狀外,同時還會出現皮膚潮紅、頭痛、皮疹、瘙癢甚至脫水或休克等症狀。

是以

發黃的帶魚千萬别吃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