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近網上拍所謂“農村大席”的段子多了起來,其實這種專業農村大席的做法,毀了不少傳統文化。以往的農村宴席是真正意義上文化加

最近網上拍所謂“農村大席”的段子多了起來,其實這種專業農村大席的做法,毀了不少傳統文化。

以往的農村宴席是真正意義上文化加美味,過年年輕人都回來了,春節前也是結婚的高峰期。

誰家準備娶媳婦,肯定一年前豬就養上了,再喂一群土雞。提前一天殺豬殺雞,一大群人幫忙,把肉加工為半成品。我至今還記得這時候最美味、最解饞的就是豬尾巴。

第二天淩晨農村的大師傅就開始忙活了,開始買菜、做飯,本家和鄰居們幫忙。從十幾歲開始,我也進入這個隊伍,年輕人負責各家去借盤子、碗、勺子、筷子等餐具,借回來在煮一大鍋開水消毒。當然随後八仙桌和長條凳也得借。

農村大師傅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菜品的路數基本一緻:

第一輪四個扣碗、一道湯和一盤包子先端上來墊底。

第二輪八葷八素十六個涼菜,然後開始上酒和酒具,劃算聲此起彼伏,主人家和新人開始敬酒,這中間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不再上菜,是喝酒時間。

第三輪開始流水席,或十二道或十六道菜,以湯為主,一葷一素輪流的上,等到最後一道滾蛋湯來的時候,大家一看就自覺散席了。

雖然菜品差不多,但是各個師傅做出來的口味都不一樣,每次都有驚喜,但往往也有做的失敗的菜品。還往往能碰見幫忙端菜的兄弟是自己小時候的同學,不管在外面你是老總還是幹部,回老家了按輩分幹活,架子收回去,挨罵也得幹活。

就像阿甘的說法,你永遠不知道下個巧克力是什麼口味的,純粹的農家宴席無論是菜品還是人,總有你意想不到的情況。

但有農家養一年以上的豬和雞的存在,蔬菜糧食也是本地種植為主,無論是味道和實惠程度都不是飯店或者這種專業團隊可比的。

現在這種專業農村大席流行之後,食材也好、桌凳餐具也罷,還是端菜的服務人員,全部外包,省事但是真的,但喜事的氛圍和菜品的味道是大減了。

反正現在遇到可去可不去的喜事,我都會打聽一下是自家養的豬不是,是的話興沖沖的全家齊上,不是的話家裡出個代表意思一下就行了,我是懶得去吃這些垃圾食品。

#熱點觀察局新春季#

最近網上拍所謂“農村大席”的段子多了起來,其實這種專業農村大席的做法,毀了不少傳統文化。以往的農村宴席是真正意義上文化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