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已滅絕的史前生物死亡後,雖常留下化石供後世研究,但大多數都是以殘缺遺骸嵌合岩石的形态被人發現,這讓儲存于琥珀中「完美化石

已滅絕的史前生物死亡後,雖常留下化石供後世研究,但大多數都是以殘缺遺骸嵌合岩石的形态被人發現,這讓儲存于琥珀中「完美化石」的珍貴性不言自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一個罕見的琥珀化石,其中包裹了一隻白垩紀時期前所未見的蜥蜴物種,儲存狀态堪稱完美。

最新發表在權威期刊《科學報告》雜志的研究報告中,古生物學家證明在緬甸北部礦場出土的一具琥珀标本中,被包裹而獲得良好儲存的蜥蜴是全新物種,并将其命名為「Retinosaurus hkamtiensis」。

經過定年法測定,這隻蜥蜴源自1.1億年前的白垩紀時期,當時恐龍仍在世上漫遊,而标本主角則在一次悲劇性意外中遭南洋杉樹樹脂包圍,雖不幸死亡,惟其遺骸卻在超過1億年間獲得近乎完美的儲存狀态。

報告顯示,這隻蜥蜴不僅骨架完好,體表皮膚、鱗片等外觀都保持了相當完美的狀态,這給了科學家難得的機會,除了迅速将其辨識為全新物種,對于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更有極大助益。

已滅絕的史前生物死亡後,雖常留下化石供後世研究,但大多數都是以殘缺遺骸嵌合岩石的形态被人發現,這讓儲存于琥珀中「完美化石
已滅絕的史前生物死亡後,雖常留下化石供後世研究,但大多數都是以殘缺遺骸嵌合岩石的形态被人發現,這讓儲存于琥珀中「完美化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