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你對地球有多少了解?許多關于地球的基礎知識并不是非常複雜,但關于這顆星球的故事,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細節值得關注。

哈佛大學博物研究教授安德魯·諾爾(Andrew Knoll)整理出了有關地球的6則基礎卻少有人知的事實,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地球是一顆會記錄下自身曆史的星球。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大峽谷。(圖/Murray Foubister,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地球的岩石就像一本厚重的書,其中的每一頁就好比每一個地層,記錄着不同實體、化學和生物的印記,這些印記詳細描繪了地球曆史上不同時期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的。

以著名的美國大峽谷為例,那裡不僅風景壯麗,它還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圖書館,每一層岩石都有屬于自己的傳說。峽谷底部的岩石講述了約8億年前的故事,當時,大氣中已經存在氧氣,但可能還不足以氧化海洋。在這些岩石之上則是5億年前的岩石,它們記錄下了關于陸地生物出現的曆程。

當地球曆史翻過85%的篇章後,

動物才出現。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三葉蟲。(圖/Rept0n1x,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無論是人類還是恐龍,甚至三葉蟲,所有動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在地球的派對上“遲到”了。原因在于,在地球生命史的絕大多數時間裡,一直都是微生物的天下。

幾十億年來,細菌和其他單細胞生物是地球上僅有的生命。事實上,如果從第一隻恐龍算起,直到今天,這段時間僅僅占地球生命曆史的5%左右。那些微觀生命形式不僅長期主宰着這顆星球,還真正改造了這顆星球。比如,藍細菌會攝取二氧化碳,并能釋放氧氣。大約幾十億年前,它們開始産生比地球的自然過程消耗的更多的氧氣,氧氣是以得以開始在大氣中積累,為日後動物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空氣、海洋、大陸和生命的可能性

都在地球誕生時被安排好了。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形成中的太陽系藝術家暢想圖。(圖/NASA)

諾爾教授認為,火星和其他行星很有可能永遠不會像地球一樣,因為這些行星從一開始可能就缺乏合适的構件。相反,在我們的太陽系形成時,地球得到了它所需要的所有成分,最終在一系列機會下轉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藍色天堂”。

在我們星球曆史的幾乎前一半時間裡,

空氣和海洋中基本是不存在氧氣的。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截然不同的地球。(圖/UCL)

現代生命沐浴在富含氧氣的大氣中。這很容易讓人們以為,沒有氧氣,生命就無法存在,但這種思路并不正确。

如果我們追溯到古老的微生物世界,早期地球上有很多生命,在沒有氧氣,或氧氣水準很低的情況下,存活了數十億年。

現代地球不一定能代表我們的星球,

因為它一直在時間長河中變化。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發展中的地球。(圖/Pablo Carlos Budassi,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地球是一個動态系統,它一直在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是以數十億或數百萬年的地質時間尺度來衡量的。

舉個例子,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存在超級大陸,北美和北歐并在一起,所有南方的大陸都聚成了一個。我們人類其實生活在地球曆史上的一個特殊時刻而已,這是之前一切故事發展出的一段高潮。

但是,從今天開始的5億年後,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我們還能認出它嗎?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在地球曆史上,環境變化的高速率

通常與滅絕的高速率相吻合。

鮮為人知的地球故事

這句話顯然不是好兆頭。諾爾教授指出,如今,我們的星球正在以地質記錄中很少觀察到的速率變化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增加了近30%。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影響着許許多多物種,并讓深海環境中的氧氣水準降低。

但别忘了,大約2.52億年前,大規模的火山活動推動了類似的強烈而快速的環境變化,抹去了地球上絕大多數動物物種,引發了叢集滅絕事件。諾爾認為,人類世是否也會以叢集滅絕結束,取決于我們如何行動。

#創作團隊:

編譯:M ka

排版:雯雯

#參考來源: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22/04/interesting-facts-about-earth-from-harvard-paleontologist/

https://www.ucl.ac.uk/earth-sciences/news/2015/dec/life-exploded-earth-after-slow-rise-oxygen

#圖檔來源:

封面圖:pixnio

首圖:Yuri Samoilov,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