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玄同教子
每一位父親在在兒女的心目中,既是尊敬的長者又有充滿愛的權威,為父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後代留下至深的印象。
在大陸的“五四”時期,有一位現代思想家、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早年留學日本,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和《新青年》的編輯,他對次子錢三強的成長頗具影響。
錢玄同先生小時候,為偷看《桃花扇》挨過塾師的戒尺,是以他對封建禮教深惡痛絕,常對孩子們說:“對于社會要有改革的熟誠,你們學了知識技能就要去改造社會。”
這話錢三強牢牢地記住了。從少年時代就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然而他更喜歡演算數學,也喜歡體育、音樂、美術。
這時候,錢玄同先生又說話了:“你們将來學什麼,我不包辦,但一個人要有科學的頭腦,對一切事物要盡力求真。”
“爸爸,我要學工!”上中學時,有一天錢三強跑進父親的書房坦率地說。
“那麼,你想上哪個學校呢?”
“我想考南洋大學。”也就是後來的上海交通大學。
“那是全用英文課本的,可你學的是法文……”父親望着健壯的兒子,象是提醒他,又象是有些突然和驚訝。
“爸爸,我先考北大理科的預科,補學英語,一定趕上去。”
父親“嗯”了一聲,點點頭沒有說話。
半年之後,他果然趕上了,他的英文得了65分,父親滿意地笑了。
但後來,他沒有進工科,而旦深深地愛上了原子實體,于193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次年留學法國,拜在約裡奧一一居裡夫婦門下,精心攻讀鐳學。
出國前夕,他的父親病重了,走與不走錢三強躊躇不決,他嚴慈的父親安慰他,鼓勵他,期望地說:“你學的科學,将來于國有用,你放心去吧,好好學習!”
那年夏天,24歲的錢三強遠遠地去了,他在小居裡夫婦指導下,與他的夫妻何澤慧等四人合作,首先發現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這一科研成果,把他帶到另一個世界,他出生在苦難的中國,卻為祖國赢得了榮譽。1948年,錢三強決定回國時,他的鑒定書上這樣寫着:“近十年來,在我們指導下的這一代科學人員中,錢三強是最優秀者!”
解放後,錢三強在科學的春天裡,和年青人一起,不斷地發現,不斷地創造,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當然這不止是為了報答他的父親,更是為了盡忠亍我們的祖國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