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畫聯盟丨山水畫的臨摹,特别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初學者必看!

點選:“收錄于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資訊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檔并不确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後立即删除。

對于初學者來說,臨摹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對新手來說具有共性。下面分别列舉這些問題:

1、作畫順序不對導緻構圖失利。

初學者往往畫好畫面的上半部分,卻把下面要用的空間占用了,安排不下原作的景物。這一方面是起草不嚴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順序不對的問題。正确的順序是先畫前景,然後中景再而遠景,這樣就會主動些,免得該畫的景物畫不上。

2 、墨色與筆法的問題。

用墨太濃或者太淡,畫上一筆就蘸一次墨,看一筆畫一筆,沒有整體了解筆意,筆法和墨色都不連貫。解決的辦法是仔細分析臨本的墨色和蘸墨用筆的順序角度及變化,把握畫面氣息,而不是隻着眼局部的某一個筆劃。雖然某一個筆劃是需要看明白,但是不要脫開前後左右的筆意。解決的辦法是下筆前可以在其他紙面上試驗幾次,一連串勾出相關的數筆實驗一下,調好墨色的幹濕濃淡再下筆。

3、畫面線條的的粗細掌握不準。

這是一個很普遍而又難以很快解決的現象。由于現在使用的臨本都是印刷品,畫面都很小,是以對于初學者來說正确估計出原作的筆法有所難度。初學者一般很容易就把筆劃線條畫得很細、氣弱、沒有精神。解決的辦法:其一,是訓練分析能力,充分估計筆觸在畫面中的粗細程度。其二,是借助放大鏡來分析筆法,逐漸建立起分析觀察的能力。放大鏡倍數不要太大,約五、六倍或多點就差不多了,倍數太大會使畫面失真,離原作效果甚遠,達不到學習的要求。

4 配景的大小及用筆問題。

往往由于配景中景物的大小畫不合适,使得原來辛辛苦苦畫好的畫面被破壞掉,這是很常見的事情。譬如大的山川結構都完成了,最後在中景部分畫了一葉扁舟,意願是畫的小船,但看起來就像一艘輪船的大小,不倫不類很奇怪,破壞了畫面。

還有,亭台樓閣的畫法,普遍的問題都是偏大或者偏小。用線也會很細、很工整,不協調。還有配景大了,境界就小了,這是肯定的。當然,配景也不能畫得太小,用線也不能太細太工整,這都是比例問題。關于比例要牢記古人的山水口訣: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這是行之有效的尺度參考。實在不行,就拿畫面中一個明顯的元素作為參照物來定配景的大小。

5、畫畫不敢碰觸紙邊的問題。

有人往往畫到紙邊就不畫了,四個紙邊都沒有實景,都是虛的,這樣畫面就不完整,這是絕對要不得的。

一是不尊重原作,二是沒有整體觀念,這樣做建立不起完整構造的好習慣。邊緣處理比較重要同時也比較難,是以正确處理好邊緣是一定要具備的能力,一定要養成好的欣賞習慣,把邊緣處理好,把畫面畫完整。

6 、整體的氣韻不連貫

畫面裡面的景物沒有照應關系,畫面感覺脫氣。原因可能是畫面構造問題,也可能是造型或者筆法墨色問題。解決的辦法是用加法,因為畫國畫山水一般隻能用加法。用點、染、勾、皴、添加物象等等辦法把該連的連起來,該濃該淡的地方用加法處理恰當,盡量使畫面氣韻貫通、渾然一體。

總的來說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大概就是這些,隻要注意掌握分析臨摹的每一步,逐漸就能克服。事實上,能臨摹的很像臨本是非常不容易的,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做到。所謂“像”,就是接近原作的結構筆法和神韻,一般來說,如果能做到“像”這一點就已經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筆法。

點選:“收錄于話題”下一篇,翻頁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