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7年,一對剛結婚10天的新婚夫婦,因為男方被叛徒盯上,兩人被迫分離。誰知,兩人再相見,竟是十年之後。這便是我國開國

作者:作家趙林雲

1927年,一對剛結婚10天的新婚夫婦,因為男方被叛徒盯上,兩人被迫分離。誰知,兩人再相見,竟是十年之後。

這便是大陸開國大将許光達的愛情故事。

許光達是湖南人。他出身貧窮,在他小時候,家裡并沒有足夠的錢供他讀書。在他7歲的時候,就必須靠給别人放牛,來維持生計。

然而在放牛的時候,他常常被村子裡的私塾傳來的讀書聲吸引,便偷偷到私塾的視窗下偷聽。

當時年幼的許光達又瘦又小,身體虛弱。結果,他在一次偷聽時,竟暈在了寒冷的雪地裡。

私塾的教書先生鄒希魯看到許光達暈倒在窗外,便将他扶到屋中,讓他休息。

鄒希魯被許光達認真學習的恒心所打動,決定收他為徒,讓許光達跟着自己學習,不收一分學費。

幾年的學習讓許光達迅速積累起知識,鄒希魯對這名刻苦求學的青年頗為滿意,甚至決定将女兒鄒靖華許配給他。

許家見鄒家上門提親,十分樂意地答應了這門“娃娃親”。此時,許光達14歲,鄒靖華僅有9歲。

幾年後,許光達順利進入長沙師範學校研讀。在這期間,他樹立了遠大志向,積極參與學生運動,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許光達忙于革命,難得回一次家。兩家人想起幾年前定下的娃娃親,便決定趁着許光達這次回家,把兩人的親事辦下來。

兩人剛完婚時,感情很是親密。鄒靖華曾問許光達農民運動進展是否順利,許光達因為工作性質原因,回答有所遮掩。

但鄒靖華還是從丈夫的眼中,看到了那份對革命和未來的期許。

但這份平靜沒持續幾天,一個在長沙警衛部就職的親戚突然傳信給許光達,告訴許光達他的身份已暴露,有叛徒供出了他的真實身份與行蹤,要他迅速撤離。

鄒靖華這才清楚一切。她從小長在書香世家,深明大義的她擦掉擔憂的眼淚,告訴許光達:“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情,那就去吧!”

許光達感謝妻子的顧全大局,叩拜而去。這一去,便是十年未見。

1931年,許光達在戰場上負傷,被送往上海救治。期間,他給家鄉的鄒靖華送去了一封親筆信,表達了自己對她和家鄉的思念。

鄒靖華看到這封信,不禁淚流滿面,将這封信貼身保管,重拾書本,努力學習,好像丈夫就在自己的身旁。

許光達的下一封信再送到妻子手裡時,已經相隔許久。這封信的内容對鄒靖華而言無異于噩耗:因被叛徒出賣,許光達被移至蘇聯進行救治。

這封信中夾着10張小紙條,上面用兩國語言寫着許光達現在的位址,隻需要把紙條貼在信封上便可以送到蘇聯。

滿懷希望的鄒靖華不知道的是,中蘇邊境此時已被封鎖,十張紙條全部用完,許光達依然杳無音訊。

此時的許光達,沒有收到妻子的來信,以為妻子已經死在了亂世之中,心中悲傷更是難以言說。

這對夫婦,又一次錯過了彼此。

1938年,許光達回到延安擔任抗大的教育長。他已是将軍,位居高職,人又生得俊朗,少不了有人為他牽線搭橋。

但許光達卻表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已經去世,也一定要親自到她的墳前跪拜。

有一日,在許光達翻看抗戰的學生名單時,竟發現了鄒靖華的名字。許光達頓時喜不自勝,沖出辦公室就要與妻子相見。

當鄒靖華看到丈夫平安歸來,還激動地向她招手時,心中的百轉千回化作晶瑩的淚珠,點點落下。兩人像是要把分離十年的空缺填補回來一般,緊緊地、久久地擁抱在一起。

從幼時的娃娃親,到成年時的懵懂、分離和重聚,許光達夫婦用兩人的愛情經曆,書寫了一段雙向奔赴的愛情佳話。無論身在何處,心中總有着對方的一隅,等待着那個人歸來,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文|木榮

編輯|長庚

#頭條曆史# #許光達# #鄒靖華#

1927年,一對剛結婚10天的新婚夫婦,因為男方被叛徒盯上,兩人被迫分離。誰知,兩人再相見,竟是十年之後。這便是我國開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