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周為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民族英雄。與劉宗周并稱“二周”。
黃道周通天文、理數諸書。工書善畫,詩文、隸草皆自成一家,先後講學于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邺業等書院,培養了大批有學問有氣節的人。世人尊稱石齋先生。
他被視為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
他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黃道周行草書的主調。他以隸書鋪毫和方折行筆,點畫多取隸意;字雖長,但強調向右上橫勢盤繞,讓點畫變得綿而密,雖略帶習氣,但奇崛剛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形式語言,尤顯出其人剛直不阿的個性。
其立軸代表作有行草書《贈蕨仲兄聞警出山詩軸》、《聞奴警出山詩軸》等,兩作均加大行距,以連綿草書而成,有奮筆直下之勢,激情燃紙,振迅耳目,如聞鐘聲、蹄聲于道。
他的楷書主要學習鐘繇,比起鐘繇的古拙厚重來,更顯得清秀、飄逸。字型方整近扁,筆法健勁,風格古拙質樸,十分類似鐘繇楷法。不同處是,鐘書于古拙中顯得渾厚,黃書則見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響。
他的行草書,如《五言古詩軸》,大略類其楷書的體勢,行筆轉折方健,結字欹側多姿,樸拙的風格同樣接近鐘繇。
他的隸書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點,不如楷書那樣古拙清剛。
從黃道周書論中,反映出他對魏晉書法是比較傾心的,尤其對鐘繇、索靖等具有古樸書風的書法更為欣賞。
下圖為黃道周行書《途中見懷詩》軸,紙本,立軸,縱141cm,橫32cm。行書,3行。請欣賞。

釋文:“側岸危途見白日,斷帆吾道正中流。何能睨柱還雙璧,自是量才過一丘。洗耳天高巢父徑,文身江闊越人舟。已償簪筆當年願,别領浮槎方外州。答王覺生途中見懷之作,錄似昆翁王年丈正。黃道周。”
钤“黃幼玄”、“道周”印2方,引首印钤“五伐三洗亢複來”。收藏印钤“伍怡堂書畫記”。
此軸書法用筆摻和鐘繇筆勢,方拓峻峭,險勁倔強,結體呈俯仰欹側之勢,章法緊密,陣勢森羅,頗有“嚴冷方剛,不諧流俗”之性格。
下圖為局部: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系背景删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