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抱着賽靈思的蘇媽會笑話丢了Arm的黃表舅麼

2022年2月8日,軟銀和英偉達正式發表聲明,英偉達660億美元從軟銀一方收購Arm的交易終止。這一場長達16個月的半導體領域的大并購案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軟銀和英偉達在聲明中表示:“盡管雙方做出了善意的努力,但由于監管方面的重大挑戰阻礙了交易的完成,雙方同意終止協定。Arm現在将開始準備公開募股。 ”

由于交易的終止,軟銀擷取了英偉達此前支付給它的12.5億美元收購定金,作為交換,英偉達則能保留20年的Arm許可權限,而回血失敗的軟銀則開始籌備Arm的上市事宜。同時,Arm也因交易的終止發生了人事變動,原Arm IP産品集團總裁的Rene Haas将接替Simon Segars成為Arm新的首席執行官。

關于人事變動緣由,軟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對外表示:“随着Arm開始為重新上市做準備,Rene Haas是加速Arm增長的正确上司者。同時我要感謝Simon Segars在過去30年中對Arm的上司、貢獻和投入。”

相比于英偉達的失利,另一家晶片巨頭最近則顯得順利得多。就在上個月,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條件地準許了AMD以350億美元收購FPGA制造商賽靈思 (Xilinx) 的計劃。最近,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稱,收購賽靈思的交易計劃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完成。

兩場半導體領域的大并購案,在今年一開始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結局,也給“宿敵”英偉達和AMD之間的長久競争增添了新故事。

從GPU到資料中心處理器,AMD與英偉達早已在半導體領域競争數十年,讓遊戲發燒友喊出“AMD Yes!”的蘇姿豐與“核彈之父”黃仁勳則也為了自家公司産品一直針鋒相對,隔空口水戰不少。如今,成功拿下賽靈思的蘇姿豐可謂揚眉吐氣了一次,而這兩種不同的并購結果也必定決定着兩家公司未來的發展道路。

在這場競争中,為半導體發燒友們津津樂道的還有黃仁勳與蘇姿豐的關系:

根據一篇被廣泛引用的報道,“蘇姿豐與黃仁勳都出身台南,而且還有親戚關系。 蘇姿豐的外公和黃仁勳的媽媽是兄妹,算來她得叫黃仁勳一聲表舅”。

是以這場半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競争之一,也成了一場“表親”之間的比拼。

兩家公司和執掌兩家公司的企業家之間的糾葛也不止于此。作為“表舅”,從職業生涯上來說,1993年就創立英偉達的黃仁勳,遠比2014年才當上AMD首席執行官的蘇姿豐看上去要資深,但少有人提及的是,AMD其實是黃仁勳矽谷之旅的第一站。1984年年輕的黃仁勳剛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電氣工程學位,接着就去AMD做了兩年的晶片工程師,而那時的蘇姿豐才剛剛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主修電機以及矽技術。

誰也想不到在三十年後,半導體領域的關鍵戰争會在美國公司的兩個中文名字上展開。各自擁有一票發燒友擁趸的黃仁勳和蘇姿豐,也分别被網友稱為“老黃”和“蘇媽”。

抱着賽靈思的蘇媽會笑話丢了Arm的黃表舅麼

甚至有外國網友把兩人P到了一起。圖檔來源:Reddit r/AyyMD社群

有意思的是,老黃和蘇媽的第一次對線,其實也源于一場十幾年前的頗具争議的并購案。

2006年AMD收購ATI,震驚了當時的半導體産業界。自1995年AMD赢下與英特爾長達8年的386處理器官司,AMD與英特爾在CPU研發、推新上處于你追我趕的狀态,競争異常激烈。2005年,英特爾為一舉壓過曾經的小弟AMD,力請時年已經76歲的戈登·摩爾再次出山,制定了大名鼎鼎的“鐘擺計劃”(Tick Tock),每兩年為一個周期,Tick階段更新工藝,Tock階段更新處理器架構。“晶片上的半導體每24個月翻一倍,即半導體行業的産品性能每兩年翻一倍。”

憑借“鐘擺計劃”,英特爾的CPU不管是在工藝上還是架構上都甩開AMD,而AMD為了應對英特爾在CPU端的巨大壓力,收購了當時在GPU領域與英偉達市場佔有率相近的ATI公司。在CES 2007上,當時的AMD計算産品部執行副總裁Mario Rivas解釋了AMD為何要買下ATI。總結下來為三個點,首先,AMD看到了通用圖形晶片的潛力,其需要圖形業務;其次,AMD需要消費電子業務以及ATI當時擁有的高達20億美元的市場,最後,AMD需要CPU與GPU二合一挖掘它們的潛力。

市場甚至傳言當時英偉達也是AMD的收購目标之一,後因價格過高、黃仁勳尋求當CEO等原因而選擇了ATI。AMD既然收購了英偉達的老對手ATI,那麼這也意味着AMD與英偉達在GPU領域的競争正式開始。

然而,想要消化ATI的技術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事情,此時正雙線作戰的AMD可謂壓力巨大,在CPU領域因2010年釋出的Bulldozer(“推土機”)架構,HD6970散熱器和外接供電沖突,導緻AMD必須手工打磨掉外接供電一角的做法來解決散熱的問題,導緻全稱為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半導體)的AMD被外界玩梗稱為Agriculture Machine Devices(農機裝置)——Agriculture Machine Department(農業機械部)。

抱着賽靈思的蘇媽會笑話丢了Arm的黃表舅麼

本來在英特爾步步緊逼下苦苦掙紮的AMD,在54億美元收購ATI後可謂元氣大傷,此時的AMD可以說連續虧損走到了破産邊緣,唯有ATI帶來的GPU市場能勉強盈利,甚至不少業内人士表示AMD收購ATI是一個錯誤。

此時的英偉達其實也不好過,在AMD收購ATI之前英偉達甚至和AMD合作對抗英特爾,如今不僅面臨合作夥伴的“背叛”,自家産品Geforce系列也因為發熱、高能耗,讓黃仁勳喜提“核彈之父”的稱号,英特爾也乘虛而入,停止了與英偉達的專利交叉共享,也開始在3D圖形加速器領域進行投入研發。

在PC禦三家戰做一團,AMD隐隐已要退出戰場之際,蘇姿豐來到了舞台中央。

2014年,時年44歲的蘇媽接手已危在旦夕的AMD。蘇媽在半導體領域是妥妥的大神級人物,剛從麻省理工畢業沒幾年就在IBM發明了銅技術代替鋁連接配接半導體晶片的技術,使得晶片的處理速度提高20%,2002年就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評為“35歲以下傑出創新者”。

蘇媽自2012年來到AMD之後,與晶片設計領域的大牛Jim Keller一起,花費四年時間研發出了銳龍Zen架構,并規劃好了Zen系列的發展路線圖,一舉挽回了AMD在CPU領域的劣勢,而英特爾因摩爾定律的逐漸失效,逐漸淪為“牙膏廠”,長期難産在14nm。

在蘇媽的帶領下AMD的GPU領域同樣有了進展,2019年AMD不顯山不漏水的釋出了一代成本效益神卡RX 5700XT,5700XT雖然在性能上稍弱于同期英偉達的顯示卡,但其較低的價格也赢得了不少市場和口碑,這也表現了AMD重回顯示卡擂台的決心。

抱着賽靈思的蘇媽會笑話丢了Arm的黃表舅麼

不過後來的發展證明,英偉達不是英特爾。随着AI技術以及深度神經網絡的迅猛發展,老黃在技術領域的投資也逐漸開花結果,每代顯示卡都能保證20%甚至30%的提升,到了Geforce 30系列市場已然達到了“一卡”難求的地步,不得不說,能和老黃扳手腕的公司才叫真正的技術公司。

如今,PC禦三家的競争格局呈現出一個犬牙交錯的态勢,英特爾CPU第一,AMD的CPU以及GPU都是第二,英偉達GPU第一。至于AMD為什麼能在夾縫中過得不錯,還受到使用者的喜愛,網友的一句“感謝AMD讓我們用上了更便宜(更好/更多核)的Intel”、“英特爾、英偉達的研發就靠AMD了”或許道破了真理。

過去的AMD雖然因為收購ATI承受了巨大财務壓力,但ATI也為AMD打開了GPU領域的大門,讓AMD在PC和遊戲領域都能打開了市場,而此次AMD并購賽靈思則是瞄準資料中心市場,AMD看上了賽靈思在FPGA市場的領頭羊地位。

FPGA即現場可程式設計邏輯門陣列,它是作為專用內建電路(ASIC)領域中的一種半定制電路而出現的,既解決了定制電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程式設計器件門電路數有限的缺點,從消費電子到資料中心到5G通信領域都被廣泛應用。

簡單來說,資料中心業務的技術研發繞不過FPGA,賽靈思公司還開發了Versal ACAP異構計算加速平台,可為AI計算的雲端和邊緣端産品服務。英特爾占據了資料中心伺服器晶片市場的90%,而在更早這個數值是誇張的99%,AMD近幾年則撬動了英特爾的牆角,占據了将近10%的市場佔有率,如果再逐漸消化賽靈思的技術,則有望在該領域繼續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英特爾就收購了當時FPGA市場佔有率第二的Altera公司。

老黃則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核彈之父”,資料中心市場已經超過了遊戲成為英偉達的第一大業務。2020年英偉達70億美元收購伺服器端到端解決方案廠商邁絡思,以及去年660億美元從軟銀一方收購ARM都是在為未來的資料中心業務布局。

同時,做Arm領域的伺服器晶片也已成為一種趨勢,近年來各網際網路巨頭已紛紛開始自研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包括國外的亞馬遜、谷歌甚至英特爾的老朋友微軟,國内的騰訊、阿裡巴巴、華為等等都積極參與其中,英偉達也研發了基于Arm架構的多核CPU以及DPU(資料處理單元)用于未來的資料中心處理器。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資料中心領域還有不少硬戰要打。老黃丢掉了Arm,而蘇姿豐的Arm(武器)則更豐富了。不知道抱着賽靈思的蘇媽有沒有偷偷笑話丢了arm的黃表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