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明季江南之地,每個階段都湧現出主盟畫壇的流派、引領潮流的風格以及影響當世的名家,階段的跨越又出現畫派的消長、更疊以及諸家各派的此起彼伏,其發展總趨勢可謂曲折進行,時起波瀾。

澎湃新聞獲悉,“松江清遠——程十發藏明代山水畫研究展”正在地處上海松江的程十發藝術館展出。展覽将持續到2022年3月30日。

程十發(1921—2007),上海松江人。名潼,齋名曾用“步鲸樓”“不教一日閑過齋”“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等。

1939年,程十發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攻山水。在山水老師汪聲遠的影響下,程十發以元人筆墨為宗,臨習了大量元、明山水名家作品。1956年參與上海中國畫院的籌備工作,并被聘為畫院畫師。1984年,程十發開始擔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從居住在松江時起,程十發就開始收藏,到了1960年代末,程十發的收藏已經相當可觀。然而他收藏不是為了謀利而是為了借鑒學習,包括明清人物畫與山水畫。程十發常常說:“陳洪绶、羅兩峰都擅畫人物畫,畫人物不能不借鑒,我借鑒的是他們把文人畫走向通俗的藝術精神。”

1996年6月,程十發将包括陳洪绶在内的122件古代書畫珍藏無償捐獻給國家,他這種愛黨愛國的無私奉獻精神無不令人肅然起敬。在程十發的收藏中,陳洪绶的作品是最多的,并且具有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

據主辦方相關資料介紹,展開程十發藏明代山水,可以驚喜地發現常與文徵明父子交遊的松江文人何良俊,在戴進的《溪山漁樂圖》手卷末留有钤印;嘉興人項元汴天一閣中豐沛的海藏充實了家庭教師董其昌的眼界,王文心舊藏的董氏《山水書法合璧卷》為其盛年力作,筆力老成,漸入佳境;沈周的松江學生孫克弘,在《品茶圖》裡與同鄉文人間的賦詩觞詠,成為松江文化媲美“蘭亭雅集”的良好佐證……

明末董其昌《畫禅室随筆》有雲:“國朝名士僅戴文進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 發源于浙江錢塘地區的“浙派”,作為與“院體”宮廷繪畫同源異流的一支,與其“和而不同”,開啟了明初山水技法的新坐标。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展覽現場

自明成化後,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則湧現了以沈周、文徵明、唐寅等創立發揚的“吳門畫派”,傳人不絕,取代“浙派”而主盟畫壇近百年,其中“在野文人”的逸氣和創作時“不與世俗沉浮”的精神,具有相當鮮明的時代性,是為明中後期山水變革重要的一環。

步入晚明,文人畫意象的“吳派”已呈衰敗之勢。此時在江南魚米一隅的松江地區,出現了一批具有優裕家庭環境、良好文學藝術修養的世家子弟。文學、藝術影響所及,以董其昌、莫是龍、陳繼儒為首的藝術家團聚了一批有學之士,開宗立派,從此開創了新局面、新風氣。

遠岫摘雲

浙派之興于明初,其中以戴進、吳偉最負盛名。諸家以豪放肆意、勁拔恢張的筆墨著稱于世,以大寫意畫法遠宗南宋“院體”山水風格,着重發展筆法中強勁的線條及爽快的塗抹,奠定了浙派畫風的主基調,并使此派盛極一時。既有别于南宋之水墨蒼勁,也不同于元人之淡泊蕭散,開創了明代山水粗犷一脈的前驅。程十發亦十分推崇浙派激昂淬厲之格調,舊藏有戴進山水兩種,可見其傾心。

浙派畫家

戴進 人物山水圖(程十發藝術館藏)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上圖以蘇東坡夜遊赤壁為題材,舟中騷客三人,伸頸側身,旁有書一摞。是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遠山淺黛,周遭無人。是圖筆法粗犷,以斧劈皴為主,大刀闊斧,淋漓酣暢,有宋人“邊角山水”之特征。秃筆勾勒草草水紋,返璞歸真;崖下密藤點寫富有律動感,一樹半壁已俨然成景;遠處數筆淡墨橫卧,罩染出一派月光朦胧趣味。

戴進 溪山漁樂圖(上海中國畫院藏)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卷首題有篆書“戴文進溪山漁樂圖真迹”,卷尾有數段程十發題跋。全卷起始重嶺疊嶂,紛至沓來,巨石長松錯落有緻,人物穿插,樓觀點綴,向左境界漸次開闊,釣船隐現,漁歌互答,遠山數重,江天無盡。景色布局趨于洗練,清晰感和遠近感都恰當地得到展現。全卷用筆爽勁,皴法多用斧劈,淺绛設色。

其他明代浙江畫家

藍瑛 古槎仙人圖(上海中國畫院藏)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藍瑛創“武林派”一路,為明末浙江山水畫派集大成者。此軸構圖别出心裁,全以近景組成,大石巨樹顧盼呼應,一泉曲折奔流其間,一士端坐長松之下,遠景不着一筆而悠然意遠。用筆松靈,以“亂柴”筆法寫出古樹參差怪奇。流泉于石隙穿插,水紋以筆意點到為止,結構巧妙而合理。敷色以暖調,顯現一派秋光。

徐渭 似赤壁遊圖(上海中國畫院藏)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徐渭為明末著名花鳥畫家,與陳淳合稱“青藤白陽”。此圖畫蘇東坡赤壁夜遊之場景,中有一舟,上有四人,舟行石壁下;三人端坐,一小童搖橹,簡筆勾勒,形象各異,生動活潑。全圖用筆簡括疏放,似不經意,而意趣自生。崖石、灘礫以濕筆蘸以中濃墨色揮就,水墨滲融之味極佳,垂藤以徐氏特有之筆意點寫,膠墨淋漓。前景置幾株茅草,率意而為,仍亦深有可觀。

高川浮岚

以在野畫家為主的吳門派,思想更神合元末隐逸文人的潇灑超脫。在筆墨形式上繼承宋元衣缽,講究筆情墨趣、形式美感和清淡生拙。技法上廣收博取,融會貫通,取各家所長。例如沈周的遒勁奇倔,文徵明的甯靜幽雅,唐寅的綿密蕭散,仇英的工整精細。“吳門四家”及其後世傳人皆風格迥異,面貌多樣,師古出新。程十發早年臨古也曾管窺吳門,有“疑似文沈”之味,其《春燈讀畫錄》中亦推崇唐寅的成功在于“排除門戶之見”,各家為我所用。

沈周 長林萬山圖(上海中國畫院藏)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此圖用筆簡重,意境清遠,全圖為補長題而作,随意生發,極有情緻。皴染之處可隐約上追黃公望筆意之雅趣,長短皴并用,淡墨暈染之。由坡石構景,置一橋一亭,亭中有人端坐;以一淺坡為隔斷,遠處村山兩岸,舟行不止,有莊田,有竹林,後為大片留白,是為雲霧,一孤峰兀立,“丫”型樹散落其上,層層疊疊,雲影掩映,渲染滋潤,墨色的層次變化,使整體畫面有着一股蒼潤之風。

文徵明 岩壑蓬萊圖(上海中國畫院藏)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此圖千岩萬壑,瀑布千迥百轉奔瀉直下,澗底草亭倚松臨流,其内高士雅集,清興不盡;對岸一士匆匆赴會,人物呼應,山水顧盼,現出無限生機。豎長幅山水最難布局,其一山一木一水一景皆需兼顧得當,以遊絲描之雲煙着淡赭貫穿全圖,愈顯山高;涓涓細流彙成暗濤江湧,水漾波折,筋骨老到。山水小青綠設色,雅淡可人,筆墨精嚴,一絲不苟。

唐寅 紅橋看花圖(上海中國畫院藏)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此軸全景式構圖,筆力精勁,敷色淡逸。唐寅作品往往構思藉巧,人景并重,景象緊扣題意,很少累贅多餘之物。其“兩段式”前後布局,勾皴奇峭的近處山石,擦染粗簡的遠方峰巒。畫面中規中矩的遠山近水及平和甯靜的山居意境,仍神追元末文人畫筆意和傳統。

軸左有程十發題跋。此圖曾在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著錄,舊題為《紅杏仙館圖》。

風物閑美

曾鲸一路的“墨骨法”,既吸收了西洋光影素描之透視,也将傳統筆墨融于寫實造型中,人物顔面多加渲染,加強了表現力,其“波臣派”對後世影響極大。早年程十發也以“步鲸樓”為齋号以自勉,他認為曾鲸的人物畫,主要是在民族傳統中吸收外來藝術的精華,人物形象經過概括、取舍、集中、誇大、傳神。作為職業畫家,曾鲸出色的寫真技巧,也引起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畫家們的注意和尊崇,常與之聯袂合寫,或補一石,或置一景,可見當年交遊之盛。

曾鲸 張翀 陳玉璞像(上海中國畫院藏)卷軸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曾鲸 張翀 陳玉璞像(上海中國畫院藏) 卷軸 絹本設色 縱三八厘米 橫一六七·五厘米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曾鲸 張翀 陳玉璞像 卷軸(局部) 上海中國畫院藏

旱石以宋人北派之刀切斧劈法繪成,是以類岩石大多生于泥中,故裸露于坡上的,皆已風化,産生肌理,較水石更顯滄桑厚重之味。以不同皴法表達不同類型石種,雖為細處,足見作者對自然景物了然于心,胸有成竹。蒲草長于石畔,似棕榈;旁生叢叢麥冬,絲絲入畫,以園林中常見的綠植點綴畫面,即使細若芥子,也可見古人所謂的“經營位置”确實會為作品憑添無限生機和雅趣。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此處描繪陳玉璞栖坐于湖石之上,神态恬然自得。開像趨真,颌須笑眼,膚色潤澤;人物衣着淡雅,敷色與石皮相得益彰,可見文人怡情抒意之寫照。太湖石空靈怪奇的造型,兼具瘦、漏、皺、透的傳統美德,曆來為士大夫文人所喜愛。又因自然形成時湖水沖擊所遺存下的孔洞,故自成一格。此龐然巨石将畫家心目中完美的湖石形象描繪于紙上,老辣剛健的輪廓,淡墨平塗後略微分染幾次,是為石骨與石筋;淡雅的墨色也使湖石溫潤如玉的細膩感及“灰白皮”的水蝕感恰當地被表現出來。

“松江清遠”,看程十發收藏的明代山水畫作

荷花以“粉彩法”勾染描繪,重墨随意勾勒葉邊,點按自然,層層罩上礦物質綠色,瑩瑩生翠,又以濃汁綠細筆勾畫葉脈,穩健細緻;花頭以白粉、胭脂平塗、分染,雖細微處仍以自然之型為師,将蓮塘之“荷葉田田”感充分表達,延續宋法也顯示了作者高超的畫藝和學古的格調。

(本文綜合自程十發藝術館、澎湃新聞、程十發百年誕辰等相關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