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跨越式成長》第3章改變中的文化:資料革命阿裡·納克維從小生活在巴基斯坦,他喜愛文學,七歲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中學時獲

讀《跨越式成長》第3章 改變中的文化:資料革命

阿裡·納克維從小生活在巴基斯坦,他喜愛文學,七歲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中學時獲得國家業餘錦标賽冠軍,并代表國家參加國際錦标賽。但他的學習中有一個陰影:他是文科優等生,但理科隻能得C-。後來他因父親工作調動到新加坡讀高中,新數學老師利用音樂歌曲幫助他學習數學概念,讓他的數學有所提高,但這也隻是昙花一現,二年級時換了一批新老師,他的理科學習曲線又回到原先的狀态,他停止了嘗試,這緻使他沒能跟班上的同學一同從高中畢業。他已不記得後來他是怎麼做到通過了考試,修讀了新加坡某一個年級的媒介和傳播學研究課程。通過這門課程,他進入澳洲一所大學學習并獲得媒介和傳播學位。在校期間他在高爾夫球方面接受了澳洲王牌高爾夫教練的訓練。這位教練需要人來幫助他建立線上業務,阿裡獲得了這份網絡内容管理者的工作,并獲得豐厚的待遇。練球和工作的兼顧讓阿裡無法完全專注高爾夫訓練,最終阿裡沒能以高爾夫為終身職業。

畢業後阿裡來到英國開啟新生活和數字營銷的職業生涯,他進了一家新興公司,成為一名搜尋引擎優化客戶主管。這個職位是所有市場營銷中技術性最強的職位之一,要求擁有強大的數學和科學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了解搜尋引擎算法的工作原理,這是阿裡緻命的弱點。而之是以選擇這一領域是因為他當時經濟上的迫切需要。

阿裡由此面臨的工作是:搜尋引擎優化,編碼,計算機,改變。他需要通過範式轉換的學習來達到對此工作的勝任。

範式轉換由美國科學家托馬思·庫恩提出,指一個領域裡出現新的學術成果,打破了原有的假設或者法則,進而迫使人們對本學科的很多基本理論做出根本性的修正。通俗講範式轉換就是沖出原有的束縛和限制,為人們的思想和行動開創新的可能性。這種具有革命意義的突破往往由兩種類型的人做出,第一類是年輕人,他們尚未被強行灌輸并形成看待事物的标準方式,他們保有思想的新鮮性和獨立性;第二類職業轉換的人,他們以新的視角将看似無關的先前的知識帶入到新工作中,進而幫自己實作創新。

阿裡明顯屬于第二類人。一開始,他也犯了一些起步階段的錯誤,懷着激情開始——早期進展順利——當事情推進太快時,遭遇陡然下降的學習曲線——與進步比自己快得多的同學進行對比——開始感到洩氣,并且找各種借口拖延——過一段時間重新開始學,卻發現大部分東西已遺忘,又回到了起點。

後來他偶然發現一本書,《學習之道》,作者正是本書的作者。從書中他了解到作者如何通過重新訓練自己的大腦來掌握數學和科學。接着,他又開始參加線上“學會如何學習”課程,了解一些與他的職業有關的學習觀點。

阿裡的高爾夫教練曾經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你無法改變它,你所能掌控的是你在下一次擊球時的态度,此刻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事就是下一擊。”他将這種智慧應用到線上學習程式設計中:這裡丢失一個冒号,代碼就無法運作,你的程式中有一個錯誤的步驟,數字就被取消了。每當遇到這種事情,他就試着執行高爾夫生涯中學到的标準程式——先承認自己的煩惱,然後深呼吸,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步驟排除故障,接着在專注于這些步驟。”

而更多的有效再教育訓練經驗分别是:運用手機波莫多羅程式(番茄鐘)幫助自己專注過程而不是結果,戰勝拖延症。攻克缺失的組塊學習環節——不斷了解和練習關鍵思維技巧,直到能像學會唱一首歌那樣熟悉它們。這包括預習課程、重要概念,在大腦中建構學習架構;閉上眼睛回憶剛學的新概念,如果不能回憶起就再學一遍。安排休閑活動讓大腦放松,有研究表明睡覺或者失眠時閉上眼睛放松,大腦中的海馬體開始工作幫你整理記憶,形成新的突觸。将隐喻應用于概念學習,用有趣的音樂配合五顔六色的圖像來讓枯燥的知識更有趣。睡前輕松的回憶剛學的新概念,會讓自己第二天醒來可能突然頓悟。大聲地教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當一個新手,然後向自己解釋概念。

通過這樣的堅持,轉換,改變,阿裡的人生取得了令人神往的飛躍性成就。他在自己的廣告公司獲得兩次晉升,第一次是晉升為業務總監,現在則是晉升為業務合作夥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