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作者:覃仕勇說史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四年。

在這一年的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迎接1953年的偉大任務》的社論,指出“1953年将是大陸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即這一年大陸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了。

在這一年的6月30日,大陸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開啟。

在這一年的7月13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了金城戰役,最終殲敵5萬餘人,收複土地178平方公裡;7月27日,北韓停戰協定在闆門店正式簽字,宣告曆時3年多的抗美援朝戰争取得了完全勝利。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在這一年的10月,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音序排列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這一年的12月,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拍攝完成,它不但風靡國内,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轟動……

但在這一年年底,抗美援朝戰争烈士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老覃在去年寫過《毛岸英犧牲後,他的妻子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再婚,給長子起名有深意》一文,文中已經交代過了,劉思齊于1949年10月15日和毛岸英結婚,而毛岸英在1950年11月25日就壯烈犧牲了,他們婚後共同生活的時間也就一年多一點。在毛岸英犧牲後将近三年的時間裡,劉思齊對此竟然一無所知。她是在1953年年底才打聽到毛岸英犧牲的消息的。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毛岸英奔赴北韓戰場的時候,劉思齊剛剛做完了闌尾炎手術,住院了。

毛岸英去和她告别,隻說自己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工作,安慰她,說那個地方交通不友善,寄不出信、收不到信都不要着急。

就因為有毛岸英這個話墊着,劉思齊三年多沒有收到他的信,也沒有着急。

1953年年底,劉思齊知道了毛岸英犧牲的消息,這才意識到,當年毛岸英到醫院的告别,是他們之間最後的告别,這才對那次告别的所有細節都格外珍惜,反複回味,追憶不已。

那天,劉思齊看到毛岸英白襯衣胸前的口袋被藍墨水染藍了一大塊,很奇怪,問:“你的襯衣怎麼會染了墨水呢?”

毛岸英淡淡一笑,說:“飛機起飛時,筆管裂了,墨水漏出來了。”

粗心的劉思齊沒往深處想。

後來才知道毛岸英是從很遠的地方趕回來的。

毛岸英囑咐了她很多東西,要她照顧好弟弟岸青,說他不在北京了,“你每個禮拜還得去看爸爸,不要我不在家了,你就不去了”等等。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毛岸英臨走前還若有所思地問:“世界上有個北韓半島,你知不知道呢?”

劉思齊沒有反應過來,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知道啊,現在正在打仗。”

毛岸英表揚她說:“他說你還挺關心時事的呢。”

毛岸英說完起身告辭,劉思齊掙紮着起來要送。

毛岸英阻止說:“你剛剛做了手術,就不要送了。”

但他走到了門口,扭了幾次頭,腳都沒有邁出去。

好歹腳邁出去了,卻又轉了回來,很認真地給劉思齊鞠了一個躬,很深很深地鞠了一個躬,然後逃也似的走了。

劉思齊有點發懵。

畢竟,結婚之後,毛岸英也出過幾次差,每次出差都沒有鞠躬,這次的鞠躬讓她有些發懵。

老覃在去年寫的《給毛主席戴上紅領巾的男孩,曾是同齡人羨慕的對象,後來怎樣了?》一文中講到,1959年6月,毛主席回韶山,随行的女攝影師侯波抓拍了一幅題為《毛主席和少先隊員在一起》的照片,當時被《人民日報》登載,後來被詩人臧克家題上了詩《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緻使詩和照片被選入了國小課本,成為了傳世之作。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就是這個侯波,在1953年年底,給了劉思齊一張照片,是一張毛岸英身穿志願軍的照片。劉思齊猛然吃了一驚,意識到毛岸英是參加志願軍了,到北韓半島抗美援朝了。

這時,她開始着急了。

因為,戰争已經勝利,部隊已經陸續回國了,為何還沒有岸英的消息?

老覃在《毛岸英犧牲後,他的妻子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再婚,給長子起名有深意》一文中寫了,最後向劉思齊證明毛岸英已經犧牲的人就是毛主席。

雖然劉思齊在毛主席親口告訴她之前,已隐隐約約地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想,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當她從毛主席的嘴裡證明毛岸英已經犧牲,她還是如遭到雷擊,失聲痛哭。

在場的周總理不得不過來勸慰,說:“好孩子,你别哭了,你爸爸的悲痛難過之情也不比你少!”

劉思齊這才強制住自己,止住了哭聲。

在之後的日子裡,她特别用心收集毛岸英的遺物,包括日記、衣服、用過的物品。

她還嘗試着接觸毛岸英的朋友,從毛岸英的朋友那兒搜集整理出她所不知道的與毛岸英有關的人和事。

毛岸英當年在蘇聯有幾個無話不談的朋友,包括蔡和森的兒子蔡博、李富春的女兒李特特,劉少奇的兒子劉允冰,以及黃健、李多力等等。

蔡博告訴她,毛岸英在奔赴北韓戰場前,曾在沈陽很認真地對他說過“這次估計回不來了”之類的話。

也就是說,毛岸英參加志願軍,是做好了犧牲的心理準備的。

劉思齊這才明白,毛岸英在醫院裡對她說的話實質上就是遺囑。

她這才明白,毛岸英在離開前那深深地鞠躬的含義。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她都生活在回憶裡,回憶與毛岸英生活的一點一滴。

她一字一句地讀毛岸英的日記,要在日記裡和自己最親密的夫妻融為一體。

毛岸英的日記裡,越到後面,有一句話的頻率出現得越高。

這句話是毛岸英對他自己的發問,問的是:“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嗎?”

每看到這句話一次,劉思齊的心就會揪緊一次。

到了後來,她再也忍不住了,拿着日記本去找毛主席。

她想親耳聽到毛主席對這句話的回答。

毛主席在劉思齊的指點下,一條接一條地翻看日記本裡這一句相同的發問。

翻完了整本日記本,他緩緩地說道:“合格,他是我的驕傲。”

1953年,劉思齊翻看毛岸英的日記,越看越揪心,忍不住去找毛主席

劉思齊激動極了,看着毛主席說:“如果岸英能聽到爸爸這麼說,他一定高興壞了!”

毛主席沒有作聲,把頭扭向了一邊。淚水,已經盈滿了他的眼眶。

本文由覃仕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