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譚嗣同在1896年寫下了這些椎心泣血的詩句,想要點醒清朝的統治者,卻沒能夠喚醒他們。以至于國土被外國人侵占,許多的珍寶流落在外,不知所蹤。隻不過中華地大物博,終究還是有許多的珍寶被儲存在了人民的手裡。他原是清朝大官的嫡孫,卻将183件文物無償捐贈給美國,祖國想要回購卻被拒絕了。是什麼原因使他甯願将珍寶捐贈給外國人,也不把珍寶放置在國内呢?

翁萬戈
這個珍寶收藏家名叫翁萬戈,他的祖輩是曾經擔任兩朝帝師,位極人臣的翁同龢。翁同龢作為晚清的一個重要軍政人物,他除了在政治上頗有手段以外,還醉心于藝術。他酷愛搜集珍貴的寶物與文物,翁同龢的家中擺滿了他收集來的珍寶。這在晚清是一筆巨大的财富,在當代也是非常巨大的曆史财富,翁萬戈作為這些财富的繼承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了一筆巨大的财富。
翁萬戈卻不将這些藏品
當作
私有的财物,在他所接受的祖輩教育中,這些寶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寶物,而是他們祖祖輩輩的信念。一代代留存下來的,需要他們去保護,去傳承的一種東西,這些東西更是翁家人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靈魂。
對于翁萬戈來說,這麼重要的東西,他又怎麼不留在自己的手中儲存呢?
其實翁萬戈曾經将一幅藏品拿出來拍賣過。至今許多人都不知道翁萬戈為什麼會拍賣它,那個藏品名為《長江萬裡圖》,這幅藏品在曆史上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沒有高超的畫技和與長江相比對的胸襟,很難畫出這樣的一幅圖畫。而翁萬戈将它拿出來拍賣,最終上海博物館以高價競價成功,使之成功進入了上海博物館的館藏之内。
隻是其它的藏品并沒有這種待遇了,許多博物館曾經找上翁萬戈,想要收購他手裡面的藏品,開出的價格五花八門,不可否認的是,都是令人心動的高價,但是翁萬戈一個也沒有同意過。就在大家都以為翁萬戈要把這些寶物都留存下來,交給翁家的後人,世世代代去守護這些寶物的時候,翁萬戈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詫的舉動。他把他所有的藏品,總計183件文物,全部捐贈了出去,沒有要一分錢,但是捐贈的不是中國的博物館,而是捐贈給了美國的博物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許多的收藏大家非常震撼,甚至紛紛痛罵翁萬戈,罵他将祖宗的文物拱手讓人等等,不過翁萬戈并沒有過多的解釋原因。
捐贈的那一天正好是翁萬戈的生日,對于許多人對他的謾罵,他說道:那些文物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文物,而是屬于家藏。
翁萬戈坦言自己為家藏活了一生,家藏也成就了他這一生。
他活了很久,曾經切實地感受過戰争的殘酷。他覺得如果要将家藏繼續繼承下去,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多方的衡量,他覺得美國是最安全的,美國的博物館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
翁萬戈說除了安全的問題以外,他覺得美國的博物館修複文物的技術應該更為先進,能夠給這批文物一個好的歸宿,是他畢生的夢想。他如今把這些文物捐贈出去了,也得到了博物館那方的承諾,會好好地修複,儲存這些文物的,翁萬戈覺得自己的使命到這裡就已經算完成了。雖然翁萬戈捐贈文物的理由充分,但是美國那方的博物館并沒有信守諾言,他們對于藏品的保護異常随便,辜負了翁萬戈的一片真心。而翁萬戈也因為識人不清,而葬送了自己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心血。
歸根結底,翁萬戈還是不信任曾經懦弱的祖國,想要尋找到更加強力的保護,是以才導緻了這種悲劇的發生。翁萬戈還是沒有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結語:對于翁萬戈來說,家藏捐贈給誰是他的自由,但是站在愛國主義者的立場來說,翁萬戈的這種行為不是愛國主義者能夠接受的。其實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應該信任自己的祖國,隻有互相
的
信任,我們才能夠有機會,一起攜手走向新的未來。一個國家的富強不止需要人們努力,還需要人們信任。
參考資料:
《無感》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