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勁吹中國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報道美國雪橇運動員薩默·布裡徹和隊友們在冬奧村裡跟着智能AI學習打太極拳,下腰、擡腿有模有樣;英國鋼架雪車選手馬特·韋斯頓在社交媒體曬出自己寫的“奧林匹克”春聯,并配文“享受迄今為止奧運會的每一個細節”;戴着6個“冰墩墩”徽章進行賽前報道的日本記者辻崗義堂癡迷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多次在報道中向觀衆推薦……冬奧賽場内外,勁“吹”中國風。

北京冬奧會既是體育健兒展現體育精神的全球盛會,也是大陸展示綜合國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視窗。作為世界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冰雪文化經曆了怎樣的發展?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運用于大型賽事的相關設計中,這對講好中國故事有何作用?

中國傳統冰雪文化是世界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内涵從适應自然、抵禦外敵向休閑娛樂、觀賞競技演變

42年前,第十三屆冬奧會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中國冰雪健兒首次出征冬奧會,五星紅旗在奧林匹克冰雪賽場飄揚。中華民族與冬奧會的緣分就此結下,而這個民族與冰雪運動的故事,早在一萬年前已然開始。

舊石器時代晚期,狩獵是人類擷取食物的重要來源之一。冬季的冰天雪地給狩獵帶來挑戰,為了能夠适應自然環境繼續生存下去,“雪上狩獵”應運而生。

随着生産技術的不斷進步,冰雪運動的作用不再僅限于生存,開始向娛樂和競技轉變。自宋代開始,關于冰雪運動豐富生活的記載逐漸出現,包括堆雪獅子、制作“雪花”“雪燈”等。

到了清代,大陸傳統冰雪運動的技術水準和藝術表現已經達到較高的水準,其中以“冰嬉大典”為典型代表。“冰嬉大典”被冠以國俗,幾乎每年都在皇宮舉行。除了休閑娛樂的功能之外,它還能通過盛大的活動邀約各國使節,是清政府外交的重要途徑。

冬奧,勁吹中國風

清朝宮廷畫家金廷标繪制的《冰戲圖》,幾個小孩在冰上滑倒了,另外幾個小孩站在台階上觀望猶豫不決。(圖檔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中國傳統冰雪文化是世界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理念也展現在冬奧項目之中。“從項目本身來看,某些冬奧項目的競技方式與中國文化中提倡的理念不謀而合。比如,花樣滑冰項目的評分标準,技術難度并非唯一标準。除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還注重對整體性的要求,這是中國文化理念所倡導的,與國術項目的表演性、觀賞性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亞玲說。

漢字、篆刻、剪紙、傳統色彩、曆史文物共同演繹冬奧設計的中華之美

從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冬奧會徽、吉祥物、火種燈,再到獎牌、制服,每一處細節都展示着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肌理骨幹,也是傳承中華文明史的重要載體。北京冬奧會的會徽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将抽象的滑道、冰雪運動形态與書法、剪紙藝術結合。會徽下方的“BEIJING 2022”印鑒則汲取了中國剪紙的特點,增強了字型的文化内涵和表現力,也展現了與會徽圖形的整體感和統一性。

體育圖示設計同樣以中國漢字為靈感來源,以篆刻藝術為主要呈現形式,偏重“漢印”風格,透過刀鋒所展現出的書法筆意與方寸間的高妙布白,将書法與镌刻相結合,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值得一提的是,該圖示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的設計理念遙相呼應,這既是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留給世界獨特的文化印記,也展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傳承。

據統計,大陸目前有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如何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活起來?将它們深度融合在現代設計中,這是北京冬奧給出的回答。

西漢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是河北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也是北京冬奧會火種燈的靈感來源。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火種燈也汲取了這一創意,并借“長信”之意,表達了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而儀式火種台則采用了中國傳統青銅器——尊的曲線造型,基座沉穩,象征“地載萬物”。

冬奧,勁吹中國風

圖為北京冬奧會火種燈。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看遍世間繁華,方知國色傾城”。霞光紅、長城灰、天霁藍、瑞雪白,這些冬奧色彩系統中的主色勾勒出冬奧會恢弘場景與空間意境,以及冬奧會制服的中國韻味。從業人員和技術官員制服中的“霞光紅”,取自北京冬季初升的太陽與霞光,是溫暖與希望的象征;志願者制服中的“天霁藍”,是中國傳統陶瓷珍品霁藍釉的顔色,發色沉穩、具有寶石般光澤;制服的調和色“瑞雪白”,象征着在白雪覆寫下的世界純淨高潔,“瑞雪兆豐年”的吉語也契合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時間——春節。

冬奧場館建設融入諸多中國元素,現代建築與自然山水、曆史文化交相輝映,展現中華文化和中國氣質

雪遊龍、雪飛燕、雪如意、冰絲帶……幾乎每一個冬奧場館,都有屬于自己的中國“姓名”。作為城市的名片和地标,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不僅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展現大國風範和魅力,同時也充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彰顯出中國元素的魅力。

“冰絲帶是把堅硬的冰設計成柔軟的絲帶,這蘊含了中國人思維中對自然的敬意和剛柔相濟的智慧。”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冰壺賽場設計總負責人鄭方表示,從材料上考慮,冰應該是質地堅硬的,但經過設計的思考,冰變成了彎曲編織的絲帶。“這是一種剛柔并濟的感覺,包含中國傳統的智慧。”

冬奧,勁吹中國風

圖為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内景。(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奧運場館的一磚一瓦,都可見中華文化流淌其間。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采用了中華文化圖騰“龍”的創意,16個角度、坡度不同的彎道,俯瞰下去正如一條蜿蜒的遊龍盤踞在山脊之上,被形象地稱為“雪遊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整體輪廓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燕子,運動員滑行時也猶如飛燕馳雪,是以得名“雪飛燕”;北京冬奧村中心花園的設計靈感,來自清代乾隆年間的中國傳統冰上體育活動圖卷《冰嬉圖》,加上景觀植物,營造出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延慶冬奧村采用低層、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築布局,既展現出北方山居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形、不奪山景……

冬奧,勁吹中國風

圖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和延慶冬奧村。(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無聲的建築描述着立體的中國形象。“就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而言,北京、張家口、延慶三個賽區的場館都由中國建築師支援設計,承載了衆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設計總負責人張利表示,北京冬奧會将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開放、尊重自然、重視可持續發展,也更加願意和世界一起分享的中國形象。

以文化自信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新時代中華文化和體育的結合仍有挖掘空間

2021年11月16日,“一起向未來——北京冬奧推介會”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來自中法兩國的文化、藝術和體育界人士、華人華僑代表等100餘人出席了活動。中心新媒體專員結合視訊、圖像、文字向代表們展示了會徽、體育圖示、吉祥物、火炬、獎牌等蘊含中華傳統文化内涵的冬奧設計圖形元素。法國建築師貝爾納·德穆蘭對此表示:“北京冬奧場館恢弘、現代,其中蘊含的科技和智慧更是令我大為震撼。我相信北京冬奧會一定會給全世界帶來驚喜。”

作為東道主,中國利用冬奧會這一國際性體育賽事,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講述中國故事,吸引全球矚目。不僅在冬奧的舞台,積澱五千年曆史的中華傳統文化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在各類國際賽事中,通過體育運動這一紐帶不斷擴大世界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體育賽事中運用的文化元素一般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在新時代中華文化和體育的結合上,如何進一步挖掘新的可能?

“核心之處在于高度的文化自信,我們需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華文化核心。在文化與體育相結合的過程中,不能淺顯地僅把各種文化元素堆疊起來,而是要找尋與體育的共通之處,這樣才能確定進一步的有機結合。”

冬奧,勁吹中國風

圖為位于北京市北土城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景觀。(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黃亞玲指出,國外體育項目如果不經過中華文化的解讀,直接沿用西方文化理念,會導緻我們對國外的體育隻能了解其表淺;另一方面,國内傳統體育項目在對外輸出中,如果不通過當地文化進一步解讀,也無法保證對方能夠接納。是以,應在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精髓的同時,找尋中華文化與其它文化的中間地帶。适度打破中西文化壁壘,可以促使國外體育“走進來”和中華傳統體育“走出去”變得更加順暢。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