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青銅的虎與魯迅的詩

老虎大名鼎鼎,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它是“山獸之君”,這一雅稱絲毫掩蓋不住它的霸氣。所謂“山獸之君”,其實就是獸中之王、山中霸主的意思。看來,老虎的威名由來已久,自古而然。

關注|青銅的虎與魯迅的詩

■西周青銅母子虎 作者/供圖

不過,老虎也有“柔情”的一面。《左傳》就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楚國貴族鬥伯比與鄖地少女野合生子,鬥伯比的母親怕人诟病,便将幼兒遺棄在雲夢澤,結果一隻母虎為其哺乳,“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雲夢澤當時省稱“夢”或“雲”。于是,鬥氏将幼兒抱回,并取名鬥谷於菟,以示感恩。因為楚國一帶“乳”讀作“谷”,“虎”讀作“於菟”,“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谷於菟”(《左傳·宣公四年》)。鬥谷於菟就是鬥子文,即曆史上有名的令尹子文。

後來班固寫作《漢書》,陳述家世,還很自豪地提到了這件逸事,因為“班”姓就源于鬥氏家族,“班氏之先,與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後也”(《漢書》卷一百上《叙傳上》)。無獨有偶,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青銅器全集》(第四冊)收錄了一件青銅虎卣,銅虎席地而坐,巨口怒張,懷中擁抱一小兒,但小兒表情平和,絲毫沒有驚恐狀。

《左傳》的記載可能出于為賢者溢美,以“虎子”經曆烘托令尹子文的非同尋常,但故事表達的真情實意完全可以了解。或許,雲夢澤的老虎将子文當作了小於菟,虎爸虎媽愛虎子,邏輯上并無問題。1988年,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西周遺址出土一件青銅母子虎,它尾巴上翹,四肢矯健,嘴裡叼着一隻幼虎,就像貓狗叼着尚不會走路的寶寶四處嬉戲一樣,可愛至極。這與雲夢澤裡的虎乳幼兒,以及青銅虎懷抱小孩的寓意如出一轍,是母子情、父子情的藝術表現。總之,“於菟”之情可以超越人與動物之間的溝壑,是所有生命體彌足珍貴的亮光。

正因為如此,後世有文人将孩子比拟為“於菟”,如蘇轼的侄兒蘇遠小名叫“虎兒”,蘇轼的《虎兒》詩就有“未省老兔生於菟”之句。後來所作《将至筠先寄遲适遠三猶子》,也說:“夜來夢見小於菟,猶是髧髦垂兩耳。”

魯迅同樣寫過一首與“於菟”相關的詩。魯迅年近半百時意外得子,是以對小海嬰憐愛無比。朋友們批評他太過溺愛。大約在1931年至1932年間,魯迅作七言絕句《答客诮》作以回應。詩曰:“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魯迅是白話文的大力倡導者,至于舊體詩,據許壽裳回憶頂多“偶爾玩玩”(《我所認識的魯迅》)。為什麼突然寫舊體詩?或許是言簡意赅,可以直截了當亮出态度:海嬰不過一兩歲,我寵一點沒什麼,無情的不一定是真正的豪傑,大丈夫亦憐愛孩子,君不見呼嘯山林的猛虎,對身後的小於菟一步三回頭。

關注|青銅的虎與魯迅的詩

■魯迅《答客诮》底稿,見《魯迅詩稿》,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 作者/供圖

魯迅“於菟”的用典很貼切,他是鬥士,是猛士,也是凡人。魯迅去世後,其手迹廣為流傳,文物出版社1976年印行的《魯迅詩稿》中,《答客诮》一詩還保留了底稿。由底稿可以看出,該詩經過多次修改,“興風狂嘯”原作“乘風吟嘯”,“回眸時看”原作“回眸時顧”。改定後,魯迅還親書多款條幅,分别送給好友。其中1976年版的《魯迅詩稿》裡收錄兩款,分别緻郁達夫、坪井芳治。上海魯迅紀念館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印行的《魯迅詩稿》則有所不同,除了以上兩款外,還收錄了寫給辛島骁的一款,說明至少有三份。這就是魯迅,直面人生,敢愛敢恨。一首“於菟”詩,盡顯父子間的似水柔情。

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