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溫紅蕾 黃潔瑩
一對養父女先後确診患上了先天性心髒病,家境貧困的養父母卻對愛女不離不棄,一直為手術籌措資金。在湖北省出生缺陷防治中心的義診篩查中,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的醫療團隊得知了這個家庭的遭遇,免費為父女倆申請了手術經費,同一天連台心髒介入手術讓這個家庭恢複生機。2月9日,父女倆來武漢做術後複查,情況一切穩定。

養父女竟然同患先心病
45歲的杜先生家住通城農村,與妻子結婚多年一直不孕,還先後前往武漢和長沙做試管嬰兒,花盡了家中積蓄卻沒能成功。2017年,杜先生和妻子在當地領養了一個女嬰,在辦收養手續前,從業人員告知夫妻倆:孩子有先天性心髒病——動脈導管未閉,以後有可能要手術。“沒關系,我們以後帶她去做手術。”夫妻倆沒有一絲猶豫,抱回了這個女嬰,并取名心心,将她視如己出。
為了給心心攢手術費用,杜先生前往東莞打工掙錢,心心在媽媽的呵護下也逐漸養大,但先心病導緻孩子生長受限,總是比同齡孩子矮小瘦弱,夫妻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總盼着早點攢夠錢給孩子手術。
去年,因為冠心病愈發嚴重,杜先生在東莞就醫時發現自己還患有心髒房間隔缺損,但由于經費受限,隻做了冠心病手術。術後沒多久,杜先生的母親也因嚴重冠心病多次入院後病逝,讓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綠色通道”幫助父女完成手術
1月4日,湖北省出生缺陷防治中心的專家團隊前往通城義診。杜先生正好休息在家,立刻帶着心心趕來複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心内科主任李恒給心心聽診發現雜音很明顯,心髒超聲顯示動脈導管未閉,左心增大,需要盡早做心髒介入手術治療。得知這個家庭的特殊情況後,立刻幫忙聯系了北京聯益基金會童心項目的從業人員,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特别為父女倆都申請了手術經費、路費和住院期間生活費補貼。
1月11日,杜先生和妻子、女兒來到了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分别住在兒童心内科和外科。兩個科室的醫護都知道這個特殊的家庭,對父女倆關愛有加。經過完善的術前檢查,父女倆安排了同一天的連台心髒介入封堵手術。
1月13日上午8時30分,心心先進入手術室行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小姑娘乖巧懂事,不哭也不鬧,就是見到爸爸時格外嬌氣。李恒主任與科室團隊在麻醉科、放射介入科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為心心實施了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整個手術過程僅50分鐘。手術結束後,心心在醫護人員的陪護下傳回病房。看着平安順利回來的孩子,杜先生感慨萬分,默默流下眼淚,多年來壓在心裡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随後,杜先生帶着輕松的心情走入手術室。李恒主任帶領團隊開始局部麻醉,穿刺股靜脈,建立輸送軌道,送入封堵器,最後打開“封堵傘”,将心髒内的缺損牢牢堵住。大家配合默契,動作娴熟精準,成功阻擋了房缺導緻的血液分流。
術後,心心醒來一直念叨着爸爸,細心的醫療團隊早已為這個家庭申請了一個單間病房,讓父女倆術後第一個晚上可以互相陪伴,一家人彼此牽挂的心緊緊依靠在一起。術後觀察一天,父女倆順利出院回家。
“正常情況下,孩子出生後,肺循環和體循環各司其職,動脈導管會自行閉合。但是心心這種患兒的動脈導管未能自行閉合,使得其血液由左向右分流,這容易引發患兒肺部感染、心髒心室肥大等。”李恒介紹,傳統的開胸手術,創傷大,而介入封堵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是用一傘狀封堵器将心髒的漏口堵上,進而避免動靜脈分流,達到治愈的目的。
2月9日,父女倆回到醫院複查,兩人的封堵器位置都很穩定,“我們全家過了一個最踏實的春節!”杜先生開心地說。
“為了幫助更多貧困患兒完成手術,醫院一直在做各種努力。”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醫務部黃自明主任說。作為湖北省出生缺陷防治中心,全省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省級管理機構以及定點醫療機構,結合“童心項目醫院模式”救治項目,至今已幫助了近400個困難家庭,總資助金額高達7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