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一家風骨,“龍脈”山水,王原祁繪《山中早春》

龍脈,是風水堪輿方面的知識。古人發現山脈起伏綿延,很像傳說中的巨龍,于是有了龍脈的說法。清代畫家王原祁在創作中接受了龍脈的概念,後人将其創作的山水畫稱為“龍脈”山水。有人據此誇贊王原祁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給予極高的評價。

那麼問題來了,“龍脈”山水到底什麼樣,是否真如贊揚得那麼好嗎?王原祁曾經畫過一幅《山中早春》,畫中峰巒疊嶂,氣勢不凡,山水相依,墨色蒼潤,堪稱他的代表作。可以結合《山中早春》,具體分析一下王原祁的創作特征,走進他畫筆下的藝術世界。

成一家風骨,“龍脈”山水,王原祁繪《山中早春》

王原祁 山中早春

成一家風骨,“龍脈”山水,王原祁繪《山中早春》

王原祁是個畫家,還是一位官員,欣賞他的作品,要考慮到他的身份。出身于繪畫世家,讓他比一般人見多識廣。他知道前輩名家畫山水的時候,有多麼重視構圖。他進入官場後,受到康熙皇帝賞識,經常為皇室創作命題作品,他需要讨好皇帝的喜好。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促使他特别講究山水畫的構圖。為了保證創作不出纰漏,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用風水堪輿知識,讓作品臻于完美。所謂“龍脈”山水,順理成章地出現了。欣賞《山中早春》可以看出來,龍脈并非畫一條巨龍,而是指山的氣勢蘊含力度與美感,可以讓人聯想到巨龍。

成一家風骨,“龍脈”山水,王原祁繪《山中早春》

王原祁 山中早春 局部

王原祁畫了兩道山脈,一主一次,這是因為在風水堪輿的知識體系中,“龍脈”要具有起伏變化的特征。其實,抛開這些玄妙深奧的傳統文化知識,完全可以用“起承轉合”四個概括王原祁的“龍脈”山水。

宋代畫家提出了山水畫應該具有可居可遊的特征,要有代入感,讓人有走入畫中遊覽的欲望。為了畫出這種感覺,畫家們通過綜合利用“三遠法”構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畫家畫山水的時候,要想着欣賞者的遊覽蹤迹,這就是起承轉合。

成一家風骨,“龍脈”山水,王原祁繪《山中早春》

在《山中早春》這幅畫中,一座山峰直插雲霄。順着主峰山脈行走,就會發現山脈一分為二。弧形山脈,左右呼應,一座石橋銜接兩道山脈。山脈交彙,聚于主峰中部。通過這樣的構圖模式,王原祁畫出了幽深的空間感,表現出溪山無盡大氣磅礴。

這樣看來,“龍脈”山水是将傳統山水畫的位置經營加以概括總結,畫出雅俗共賞的山水畫。王原祁注重構圖,并且堅持對筆墨技法的鑽研。故此,誇他一句“成一家風骨”不算過分。

成一家風骨,“龍脈”山水,王原祁繪《山中早春》

對于現代人而言,學習王原祁的時候,重點了解他在構圖上的探索,所謂“龍脈”一說,還要辯證看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