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燕詩示劉叟》

在古代,人們處于封建統治下的社會中,擁有一套和現代社會不同的體系。那時的人們非常注重等級,有着非常嚴苛的等級制度。比如有三種關系是絕對要講究從屬的,

君臣、父子、夫妻,在這些關系中,後者往往要遵守很多規

矩,在面對前者時要有這足夠的尊敬,否則就會被人們認為是道德低下的表現。而且古人常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為何會這樣說,其實是道破父子相處的關鍵,做人是一門藝術,需要去好好學習品味。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父不言子德的意義

“父不言子德”的意思其實很簡單,身為父母,不要去外邊講述子女的德行。

在現代家庭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長都開始轉變教育理念,争取把家長與子女的關系處成夥伴關系,和子女之間非常親昵。而另一種還是延續着傳統的教育思維,家長擁有家裡最大的權利,控制着孩子的一切。在現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孩子都比較早熟,而且擁有自己的思想,是以很容易讓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僵化。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但在古代,父母和子女處成朋友關系是不可能的,因為有着嚴苛的要求,父親是一家之主,父親的地位和話語權是家裡最高最大的,任

何人都不能反抗,更不能試着去挑釁父母,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孝順的表現

。尤其是在父與子之間,關系往往更為緊張,女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較内斂溫柔,而男孩與父親是同性。在自然界中也有着“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人類社會中也是有着很大的展現,

而同樣作為男性的父與子,在孩子小時候還好,一旦孩子長大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非常容易和父親産生對抗心理。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常常可以看到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較強的男孩子,會和父親發生很多沖突。大家對于相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看法,孩子就會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一行為在古代思想的影響下,是被認為挑戰父親威嚴的行為,

輕則兒子會受到訓斥,重則被父親暴力教訓,或者用一些罰站之類的體罰代替。

一旦父親把家中的種種說出去之後,别人就會認為這兒子不懂事

。但此時的父親隻顧着宣洩的内心怨氣,根本注意不到孩子也到了有自尊心的年紀。而孩子自然會對家長這樣的行為,感覺到非常的不舒服,如此下去,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會變得越來越緊張。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子不言父過的意義

“子不言父過”的意思是,作為兒子不能指責父母的過錯。

古代人都非常重視孝道,人們往往認為遵守孝道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将來會有大作為的人。

而因為父母犯錯,孩子指出父母的過錯,定然會發生摩擦

,如果因為這種事導緻家庭不和,

那孩子的做法就會被認為是不孝順的表現。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而且無論是什麼樣的錯誤,作為子女都不能把這些錯誤拿到外邊去說給别人

。即使父母年齡變大,但還是需要臉面的,這樣說出去會讓他們覺得丢臉。

作為子女,在這種時候應該和父母慢慢商議着解決問題,而不是出去大肆宣揚

。這樣的行為,也會讓外人認為你人品不好,對于自己的父母沒有感恩心,整體宣揚自己父母的缺點,這樣也會導緻自己交不到朋友,因為大家都認為你做人不厚道,對自己父母都如此,何況是對朋友。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一般情況下,父母如果犯的不是特别大的錯誤,那就得過且過,由他們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說得多了,反而生出更多的事情。

而且要注意不能在外人在的場合,當面指責自己的父母,

因為父母也是需要在外人面前維持面子的,很多時候他們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是一旦你指責,他們會非常尴尬。

古人為何說“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做人是一門藝術

古人總結出來的這兩句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格言,非常透徹的點名了相處的秘訣。

無論是做父母的一方,還是做孩子的一方,都要學會尊重對方。

不能因為對方年齡小,就不尊重。也不能因為對方年老,就不留給别人面子。到最後傷害到的往往是親情,而父母和孩子本應是最親密的關系,因為這些互相指責的事情疏遠,得不償失。

參考資料:《燕詩示劉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