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中國重慶行動07|喻秀麗:失能老人康複護理,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結果顯示,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4億,占比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據統計,全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總數超4000萬,如何讓這些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如何為他們提供康複護理?如何預防老人失能?我們邀請到了重醫附屬第一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醫護辦主任喻秀麗,看看她怎麼說!

健康中國重慶行動07|喻秀麗:失能老人康複護理,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喻秀麗講解科普知識

生活式康複,讓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所謂失能老人,是指完全或部分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這類老人不能自己完成進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或存在吞咽功能障礙、言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運動障礙等多種表現。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範服務工作的通知》中的老年人能力評估标準,從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精神狀态與社會參與能力、感覺覺與溝通能力三個次元結合老年綜合征罹患情況,将失能老人分為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極重度失能,而這部分老人最大的特點是生活能力喪失,家庭照護壓力大,需要專業人員或機構照護。

健康中國重慶行動07|喻秀麗:失能老人康複護理,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生活式康複提升老人自主行走能力

面對這些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該如何有效護理?喻秀麗提到了“生活式康複”。據介紹,生活式康複是一種探索生活場景訓練為主線的老年康複模式,能夠實作康複訓練與日常生活高度融合,重建老人生活能力,激發主動參與的意願,幫助他們重拾生活信心。

“除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擁有人文關懷。老人,尤其是生病的老人,自尊心都較強,“老小孩”鬧起脾氣來更讓人不知如何是好。是以在護理失能老人時,不僅僅是簡單的喂飯、遞水、清理排洩物等,還要維護老人的尊嚴,激勵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調整,并提供正确的服務幫助,和老人建立友好的信任關系,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幫助、健康指導,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要關注老人心理健康與身體舒适,增加社會活動與參與,重建人際關系,調試老人孤獨、寂寞和無聊的現狀。同時,秉持全人關懷理念,建構愛與歸屬的港灣,提供全人化照護服務,讓失能慢點、再慢點,讓老人坐起來、站起來、走起來、動起來,真正實作離床,過上有尊嚴、舒适的晚年生活。”喻秀麗說道。

借助“長護險”,實作居家養老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實作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實作健康中國的一項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全國老齡化日益嚴重的形式下,亟待實行。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養老呈現“9073”格局,即隻有3%入駐機構養老,7%依托社群養老,90%為居家養老。

如何在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的前提下,解決90%居家養老的專業性問題?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副院長鄧慶表示,“為解決重度失能人員的基本護理保障需求,減輕其家庭負擔,2022年起,重慶将大力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簡稱‘長護險’),專業護理人員可以上門服務,由長護險承擔部分服務的費用,這對老年人來說,是一項非常好的政策福利。”據悉,此前長護險已經在大渡口、巴南、墊江、石柱試行,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何為“長護險”?據介紹,根據參保人員的不同需求,長護險分為3種類型——居家個人護理、居家上門護理、機構集中護理。居家個人護理類型,待遇标準為每天40元,居家上門護理和集中護理類型,待遇标準均為每天50元。重慶長護險的推行,是重慶生活水準提升的展現,解決了重慶特殊人群的基本生活問題,減輕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負擔。

保持健康生活習慣,築牢失能預防“防線”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不僅自己備受煎熬,也給子女帶來了繁重的養老壓力和經濟負擔。早在2019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老年失能預防核心資訊》的通知,就明确提出積極預防失能,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照護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健康中國重慶行動07|喻秀麗:失能老人康複護理,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積極參與活動的老人

具體如何操作?喻秀麗介紹道:“預防失能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注重體力運動和營養搭配,控制好慢性疾病;重視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性,讓他們保持健康的社會生活狀态;在老人生病後,及時進行康複管理,把老人從失能邊緣拉回來;重視老人在家庭、社會中的角色重建,關注老人心理健康,識别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和癡呆早期表現。”

在她看來,失能是老年人體力與腦力的下降和外在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築牢失能預防“防線”,将為老人晚年生活營造更好環境,悅享夕陽。(文圖/李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