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西格弗裡德·倫茨

《少年與沉默之海》

一本回憶之書,

一本戀物之書。

近日,被譽為“戰後德國文學三大家”之一的西格弗裡德·倫茨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少年與沉默之海》在國内翻譯出版。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德語課》電影劇照

這本書以回憶的憂傷語調,叙述了一個敏感而憂郁的少年掙紮着走出創傷的故事,将倫茨式内斂的深情演繹到極緻。想要了解倫茨,可以從這本《少年與沉默之海》開始。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影響莫言的德國大作家,不隻有一本《德語課》

莫言曾說:“格拉斯和倫茨,他們對我的吸引力比德國這個國家對我的吸引力還要巨大,如果能見到他們,我想這會成為我的隆重的節日。”而餘華也曾講過一則關于“偷書”的有趣往事:他從圖書館借過一本倫茨的《德語課》,因為讀了之後就不想失去,就謊稱書丢了,出了書價三倍的罰款,進而可以把它一直帶在身邊。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德語課》的同名電影播出後,倫茨被更多的中國讀者所了解,但對這位比海因裡希·伯爾、君特·格拉斯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受德國群眾喜愛的傳奇大作家,這些了解還遠遠不夠。

倫茨在各種文學體裁上都獲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的作品被翻譯成22種語言,累計銷量逾兩千五百萬冊,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少年與沉默之海》是倫茨創作于1999年的長篇小說,德文原标題直譯應為《阿納的遺物》,中文翻譯标題突出了海洋小說的特點。小說以平靜、克制又感傷的文字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阿納的故事,表現了一個敏感纖細的男孩内心的掙紮與痛苦。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我”是阿納所寄養家庭裡的長子漢斯,與阿納雖然隻相處了短短兩年,卻發展出了深厚的亦兄亦友的情誼。故事在回憶與現實兩種時态中跳躍,開篇已是阿納去世後的一個月,漢斯一邊整理他的遺物一邊陷入了回憶。随着回憶的慢慢展開,漢斯也越來越走入阿納的内心世界。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倫茨在訪談裡說:“叙述對我來說,與學習如何生活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要讓自己清楚了解這光怪陸離的萬象人生,叙述是一種自我解放。叙述,是了解的更好方式!講故事為我提供了一種契機,讓我能對某些困擾、某些經曆有更清晰的認知。我的目的并非是清算,而是為了能夠看透。”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許多人與物在時間中湮沒,而另一些卻因為時間的距離而閃光。這是沉默的亮光,未說出的話已不必再說,所有誤解也都煙消雲散,最終留下的是平淡叙述所難掩的赤誠之情,也是藏于心底的悠長鈍痛。這既是倫茨筆下的世故人心,也是他留給文學史的印迹。

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戀物之書

[德] 西格弗裡德 倫茨著

葉慧芳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波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吳波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波

通訊員:周思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劉麗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