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功有幾種說法:要麼是性格決定命運,要麼是時代鑄就傳奇,要麼是祖墳上冒青煙。
霍英東的成功很神奇,不能絕對用哪種說法來概括,似乎每種說法都沾了點邊。
1、祖墳冒青煙
首先是祖墳冒青煙,祖宗保佑兩次大難不死。
霍家祖上幾代都是疍民,世代在海上讨生活。霍英東出生的那年夏天,香港迎來一場大台風,不少大輪船都被吹翻,數不盡的小船更是遭到滅頂之災,家破人亡。
唯有霍家的小船停在避風塘裡,僥幸躲過一劫。此後的數年裡,霍英東都是在船上生活,很少上岸,連鞋子都沒有。

7歲夏日的一天,霍英東少見的到沙灘上踢球。結果暴風雨突然降臨,霍家的小船瞬間淹沒在大海裡,兩個哥哥屍骨無存。重病的父親受不住打擊,很快駕鶴西去。
母親害怕重蹈覆轍,幹脆帶着霍英東和兩個女兒搬上岸,從此遠離海上生活。
這個決定改變了霍英東的人生。
岸上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提供穩定的學習機會。霍英東由此讀上了免費國小,因為成績優異,還考中了著名的皇仁書院,與孫中山、廖仲恺、何鴻燊等大佬成了校友。
皇仁書院最大的特點就是純英文教學,而且特别注重體育,這兩項都讓日後的霍英東受益頗大。隻可惜當時才讀了一半,香港就被日軍攻破,陷入了3年零8個月的淪陷期。
這一年,何鴻燊帶着10元鈔票前往澳門投靠親戚,而霍英東無依無靠,隻能開始艱辛的苦力生活。
他在輪船上做過鏟煤工,在船塢學過打鐵,在機場做過行李工……因為身體單薄,又經常幹苦力活,霍英東根本吃不消,每次都被老闆開除。
經過數次失敗,霍英東終于明白,自己不适合打工,應該當老闆,靠頭腦吃飯。
在母親的支援下,霍英東找十幾位親戚借錢,開了家雜貨店,主要賣日常小食品,就像現在菜市場賣雜貨的那種。
店鋪雖小,但特别考驗人。同時應對十幾位顧客,一要快速心算出價格,速度慢了顧客不耐煩;二要注意人情世故,得罪人就難有回頭客。
霍英東的絕技是掌秤,他手勢很快,每次都能把秤尾向上翹起,讓街坊們超滿意。
霍英東就這樣當了幾年雜貨店老闆,雖然沒賺什麼錢,但至少不用餓肚子。祖宗保佑隻會讓你平平安安,要想大富大貴,還得要敢闖敢拼的性格。
2、性格決定命運
霍英東在經營雜貨店的間隙,經常會看報紙,尋找新機會。
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不少政府拍賣的通告。當時日本戰敗投降,留下了不少物資,政府經常打包當廢銅爛鐵拍賣,可以撿漏。而且報紙都是純英文,很多人看不懂,是個好機會。
很快,他發現有則拍賣40台輪船機器的消息,9成新的裝置,很有賺頭,霍英東果斷參加了投标。
從這就可以看出,霍英東敢闖敢拼的性格。因為投标需要大量資金,還要自己找買家,風險很大,弄不好會砸在自己手上。可霍英東沒想這麼多,先做了再說。
最終他以1.8萬元中标,這筆錢是天文數字,他找了所有親戚籌錢都遠遠不夠。不甘心的他又到處找朋友想辦法,有個朋友看到機器後,決定以4萬元買下裝置,霍英東由此淨賺了2.2萬元。
2.2萬是什麼機率?當年内地月工資才十幾塊,香港也不過幾十塊。
吃到甜頭的霍英東開始利用資訊差當倒爺,周旋于各種拍賣場,賺了不少錢。
這就是他第一桶金的由來。
倒賣物資不僅讓霍英東賺到了錢,也讓他熟悉了各種貨源,為後面的“走私内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中國志願軍入朝抗美。氣急敗壞的美國聯合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封鎖禁運,号稱“凡是一個中國士兵可以用到的東西,都不允許運到中國。”
内地很快調整戰略,宣布暫時維持香港現狀不變,實際上是把香港作為視窗,以此打破禁運。
有些香港商人瞄準機會,開始和内地做生意,偷偷運送物資,其中就包括霍英東。
據《霍英東自傳》中披露,他那時正在做船運生意,經常有剩餘的柴油,就賣給内地。最初一次隻能賺幾百元,後來熟悉之後,就開始運送重物質,例如鐵皮、膠管、五金用品等。再後來,隻要是内地需要的東西,他都會想方設法運過去。
對于這段經曆,霍英東在自傳中提得很少,他隻是表示價格很公道,絕不坐地起價,而且絕對保證品質,從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賣假藥、過期藥,做傷天害理的事情。
其實這個過程非常危險,經常會被海關追趕,還曾遭到過機關槍掃射……但是在敢闖敢拼的霍英東面前,都不算什麼。既能幫助祖國内地,還能順帶賺錢。
總而言之,霍英東順利挖到了第二桶金,開始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3、時代鑄就傳奇
時代的一顆塵埃落下,可能是壓死一批人的大山,也可能成為一批人的踏腳石。
北韓戰争結束之後,成功上岸的霍英東開始轉型做其他生意。
當時因為戰亂,香港湧入了大量人口,短短幾年就從50萬居民飙升到了150萬。人多屋少,房屋需求迅猛,霍英東一頭紮進了房地産行業。
現在看來,房地産隻賺不賠,不過在當時卻并不好做。因為隻有極少數人買得起房,大多是整棟購買出租,消息也不靈通,房屋買賣流通性很差,好幾年才能賣光回本。
霍英東苦思良久,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兩個創舉,不僅讓他一躍成為香港頂級富豪,更是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房地産行業。
第一是印發售樓說明書。
詳細介紹樓盤的環境、材料、價格、訂購方式,甚至戶型圖、平面圖等,讓人一目了然,知根知底。
第二就是發明了“賣樓花”,也就是分期付款。
先付一部分訂購金,然後由銀行擔保,尾款分幾期結清,大大緩解了買房壓力。
霍英東的這兩個絕招,頓時引爆了香港房地産市場,買房者趨之若鹜。
經常樓盤還沒動工,蓋房的錢就已經收回了,霍英東隻需墊付一點買地的錢,大大增加了資金的流通,也沒有了貸款的利息,簡直是無本的生意。
短短一年,霍英東就在四方街修建了100多棟樓盤,全部銷售一空。同時還修建了不少大廈,甚至建起了當年香港第一高樓——蟾宮大廈。賺的是盆滿缽滿,富得流油。
其他商人迅速模仿,都跟着發了大财。後來更是傳到了内地,誕生了第一批地産新貴,潘石屹就是空手套白狼,靠在長城腳下賣樓花發家緻富。
整個50年代中後期到60年代,霍英東都是香港地産業的領軍人物,如果不是遭到港英政府的排擠,他的資産絕對能翻幾番。
不過因禍得福,商場失利成了他轉戰體育事業的契機,并獲得了更高的成就。
4、無奈投身體育
霍英東在給内地運送物資時,就成了港英政府的眼中釘,一度傳出他被遞解出境(當時遞解出境過不少人),隻是因為證據不足,才沒有動手。
後來霍英東又以觀禮團副團長的身份,北上參加國慶15周年,被認為與内地關系親密,更是欲除之而後快。
可是苦于沒有理由,隻好在商業上不斷打擊他。
1965年,港英政府公開招标一塊黃金地盤,霍英東高價中标,可政府公然違約,臨時取消拍賣,收回了地盤。其陰暗用意,一目了然。
幾年之後,霍英東的另一棟大廈——星光行建成,并把其中大部分租給了“中藝公司”,中藝有中資背景,讓英國佬特别不爽,再次出手打壓。
先是宣布星光行的租戶不能買賣和使用美國貨,讓大部分租戶畏之卻步。霍英東不服氣,咬牙以超低價出租,好不容易吸引了一批租戶,結果電話公司宣布,不給他們裝電話線。做生意哪能沒有電話,從此再沒人敢租。
霍英東憤怒不已,打算獨資買下來,甯願荒廢。可有個股東不同意,非要賣給外國人。霍英東退而求其次,表示借錢給其他股東,不要賣給老外,可沒人敢和政府作對。
最終星光行賣給了英資置地公司。置地的母公司名為怡和洋行,以前在中國靠賣鴉片起家。
這兩件事之後,霍英東心灰意冷,逐漸淡出了香港商界。
霍英東在皇仁學院讀書時就酷愛足球,淡出商界後他索性成立了足球隊,經常親自下場踢球。因為地位卓越,還當選了香港足協會長,後來更是成為亞洲足協副主席。
有了這個職務,霍英東經常帶隊在外參加比賽。可是他慢慢發現,當時幾乎所有國際賽事中,竟然都沒有中國的席位。
泱泱大國,竟然無立錐之地,簡直豈有此理。從那以後,霍英東就以恢複中國在體育界的合法席位而努力。
1974年,伊朗舉辦亞運會,本來沒有邀請中國參加,在霍英東的極力斡旋下,費盡千辛萬苦一天之内3次投票表決,過程驚心動魄,最終擠掉台灣地區,成功加入亞洲足聯。
這個舉動宛如一個口子,為日後中國加入奧委會創作了先例,從不可能變為無限可能。
可以說,中國體育能在國際上大放光彩,既有國家的繁榮強勢,也離不開霍英東的奔走呼籲,他當為首功。
從霍英東開始,霍家三代人都在為中國體育持續發光發熱,這種奉獻精神,真讓人敬佩。
結語:
霍英東的數次轉型,既有命運的洶湧裹挾,也有遵循内心的主動選擇。
他雖然是商人,但始終将國家大義放在心上,就像他在自傳說的:“我一生從未負過任何人。”這種心胸和氣度,讓人崇敬而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