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有几种说法:要么是性格决定命运,要么是时代铸就传奇,要么是祖坟上冒青烟。
霍英东的成功很神奇,不能绝对用哪种说法来概括,似乎每种说法都沾了点边。
1、祖坟冒青烟
首先是祖坟冒青烟,祖宗保佑两次大难不死。
霍家祖上几代都是疍民,世代在海上讨生活。霍英东出生的那年夏天,香港迎来一场大台风,不少大轮船都被吹翻,数不尽的小船更是遭到灭顶之灾,家破人亡。
唯有霍家的小船停在避风塘里,侥幸躲过一劫。此后的数年里,霍英东都是在船上生活,很少上岸,连鞋子都没有。

7岁夏日的一天,霍英东少见的到沙滩上踢球。结果暴风雨突然降临,霍家的小船瞬间淹没在大海里,两个哥哥尸骨无存。重病的父亲受不住打击,很快驾鹤西去。
母亲害怕重蹈覆辙,干脆带着霍英东和两个女儿搬上岸,从此远离海上生活。
这个决定改变了霍英东的人生。
岸上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提供稳定的学习机会。霍英东由此读上了免费小学,因为成绩优异,还考中了著名的皇仁书院,与孙中山、廖仲恺、何鸿燊等大佬成了校友。
皇仁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纯英文教学,而且特别注重体育,这两项都让日后的霍英东受益颇大。只可惜当时才读了一半,香港就被日军攻破,陷入了3年零8个月的沦陷期。
这一年,何鸿燊带着10元钞票前往澳门投靠亲戚,而霍英东无依无靠,只能开始艰辛的苦力生活。
他在轮船上做过铲煤工,在船坞学过打铁,在机场做过行李工……因为身体单薄,又经常干苦力活,霍英东根本吃不消,每次都被老板开除。
经过数次失败,霍英东终于明白,自己不适合打工,应该当老板,靠头脑吃饭。
在母亲的支持下,霍英东找十几位亲戚借钱,开了家杂货店,主要卖日常小食品,就像现在菜市场卖杂货的那种。
店铺虽小,但特别考验人。同时应对十几位顾客,一要快速心算出价格,速度慢了顾客不耐烦;二要注意人情世故,得罪人就难有回头客。
霍英东的绝技是掌秤,他手势很快,每次都能把秤尾向上翘起,让街坊们超满意。
霍英东就这样当了几年杂货店老板,虽然没赚什么钱,但至少不用饿肚子。祖宗保佑只会让你平平安安,要想大富大贵,还得要敢闯敢拼的性格。
2、性格决定命运
霍英东在经营杂货店的间隙,经常会看报纸,寻找新机会。
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不少政府拍卖的通告。当时日本战败投降,留下了不少物资,政府经常打包当废铜烂铁拍卖,可以捡漏。而且报纸都是纯英文,很多人看不懂,是个好机会。
很快,他发现有则拍卖40台轮船机器的消息,9成新的设备,很有赚头,霍英东果断参加了投标。
从这就可以看出,霍英东敢闯敢拼的性格。因为投标需要大量资金,还要自己找买家,风险很大,弄不好会砸在自己手上。可霍英东没想这么多,先做了再说。
最终他以1.8万元中标,这笔钱是天文数字,他找了所有亲戚筹钱都远远不够。不甘心的他又到处找朋友想办法,有个朋友看到机器后,决定以4万元买下设备,霍英东由此净赚了2.2万元。
2.2万是什么概率?当年内地月工资才十几块,香港也不过几十块。
吃到甜头的霍英东开始利用信息差当倒爷,周旋于各种拍卖场,赚了不少钱。
这就是他第一桶金的由来。
倒卖物资不仅让霍英东赚到了钱,也让他熟悉了各种货源,为后面的“走私内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志愿军入朝抗美。气急败坏的美国联合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封锁禁运,号称“凡是一个中国士兵可以用到的东西,都不允许运到中国。”
内地很快调整战略,宣布暂时维持香港现状不变,实际上是把香港作为窗口,以此打破禁运。
有些香港商人瞄准机会,开始和内地做生意,偷偷运送物资,其中就包括霍英东。
据《霍英东自传》中披露,他那时正在做船运生意,经常有剩余的柴油,就卖给内地。最初一次只能赚几百元,后来熟悉之后,就开始运送重物质,例如铁皮、胶管、五金用品等。再后来,只要是内地需要的东西,他都会想方设法运过去。
对于这段经历,霍英东在自传中提得很少,他只是表示价格很公道,绝不坐地起价,而且绝对保证质量,从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卖假药、过期药,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其实这个过程非常危险,经常会被海关追赶,还曾遭到过机关枪扫射……但是在敢闯敢拼的霍英东面前,都不算什么。既能帮助祖国内地,还能顺带赚钱。
总而言之,霍英东顺利挖到了第二桶金,开始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3、时代铸就传奇
时代的一颗尘埃落下,可能是压死一批人的大山,也可能成为一批人的踏脚石。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成功上岸的霍英东开始转型做其他生意。
当时因为战乱,香港涌入了大量人口,短短几年就从50万居民飙升到了150万。人多屋少,房屋需求迅猛,霍英东一头扎进了房地产行业。
现在看来,房地产只赚不赔,不过在当时却并不好做。因为只有极少数人买得起房,大多是整栋购买出租,消息也不灵通,房屋买卖流通性很差,好几年才能卖光回本。
霍英东苦思良久,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两个创举,不仅让他一跃成为香港顶级富豪,更是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房地产行业。
第一是印发售楼说明书。
详细介绍楼盘的环境、材料、价格、订购方式,甚至户型图、平面图等,让人一目了然,知根知底。
第二就是发明了“卖楼花”,也就是分期付款。
先付一部分订购金,然后由银行担保,尾款分几期结清,大大缓解了买房压力。
霍英东的这两个绝招,顿时引爆了香港房地产市场,买房者趋之若鹜。
经常楼盘还没动工,盖房的钱就已经收回了,霍英东只需垫付一点买地的钱,大大增加了资金的流通,也没有了贷款的利息,简直是无本的生意。
短短一年,霍英东就在四方街修建了100多栋楼盘,全部销售一空。同时还修建了不少大厦,甚至建起了当年香港第一高楼——蟾宫大厦。赚的是盆满钵满,富得流油。
其他商人迅速模仿,都跟着发了大财。后来更是传到了内地,诞生了第一批地产新贵,潘石屹就是空手套白狼,靠在长城脚下卖楼花发家致富。
整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霍英东都是香港地产业的领军人物,如果不是遭到港英政府的排挤,他的资产绝对能翻几番。
不过因祸得福,商场失利成了他转战体育事业的契机,并获得了更高的成就。
4、无奈投身体育
霍英东在给内地运送物资时,就成了港英政府的眼中钉,一度传出他被递解出境(当时递解出境过不少人),只是因为证据不足,才没有动手。
后来霍英东又以观礼团副团长的身份,北上参加国庆15周年,被认为与内地关系亲密,更是欲除之而后快。
可是苦于没有理由,只好在商业上不断打击他。
1965年,港英政府公开招标一块黄金地盘,霍英东高价中标,可政府公然违约,临时取消拍卖,收回了地盘。其阴暗用意,一目了然。
几年之后,霍英东的另一栋大厦——星光行建成,并把其中大部分租给了“中艺公司”,中艺有中资背景,让英国佬特别不爽,再次出手打压。
先是宣布星光行的租户不能买卖和使用美国货,让大部分租户畏之却步。霍英东不服气,咬牙以超低价出租,好不容易吸引了一批租户,结果电话公司宣布,不给他们装电话线。做生意哪能没有电话,从此再没人敢租。
霍英东愤怒不已,打算独资买下来,宁愿荒废。可有个股东不同意,非要卖给外国人。霍英东退而求其次,表示借钱给其他股东,不要卖给老外,可没人敢和政府作对。
最终星光行卖给了英资置地公司。置地的母公司名为怡和洋行,以前在中国靠卖鸦片起家。
这两件事之后,霍英东心灰意冷,逐渐淡出了香港商界。
霍英东在皇仁学院读书时就酷爱足球,淡出商界后他索性成立了足球队,经常亲自下场踢球。因为地位卓越,还当选了香港足协会长,后来更是成为亚洲足协副主席。
有了这个职务,霍英东经常带队在外参加比赛。可是他慢慢发现,当时几乎所有国际赛事中,竟然都没有中国的席位。
泱泱大国,竟然无立锥之地,简直岂有此理。从那以后,霍英东就以恢复中国在体育界的合法席位而努力。
1974年,伊朗举办亚运会,本来没有邀请中国参加,在霍英东的极力斡旋下,费尽千辛万苦一天之内3次投票表决,过程惊心动魄,最终挤掉台湾地区,成功加入亚洲足联。
这个举动宛如一个口子,为日后中国加入奥委会创作了先例,从不可能变为无限可能。
可以说,中国体育能在国际上大放光彩,既有国家的繁荣强势,也离不开霍英东的奔走呼吁,他当为首功。
从霍英东开始,霍家三代人都在为中国体育持续发光发热,这种奉献精神,真让人敬佩。
结语:
霍英东的数次转型,既有命运的汹涌裹挟,也有遵循内心的主动选择。
他虽然是商人,但始终将国家大义放在心上,就像他在自传说的:“我一生从未负过任何人。”这种心胸和气度,让人崇敬而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