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動力電池一哥甯德時代能保持行業的地位嗎?

國産動力電池一哥甯德時代能保持行業的地位嗎?

有報道稱,小鵬汽車計劃降低甯德時代的供應份額,轉向新電池供應商中創新航。随後,一直與甯德時代針鋒相對的LG,計劃南韓上市。同時,新能源補貼不斷下降的消息也引發了一陣恐慌,整個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情況也不是那麼太平。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觀察到,作為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的“風向标”,甯德時代的命運似乎已經被各種預兆所預示,一切都有迹可循,注定在接下來的2022年,動力電池領域将動蕩不安。

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的戰局新氣象

動力電池市場目前由甯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的占三分之二的市場佔有率,其餘分割由第二梯隊瓜分。

整個行業以锂電池占據主導地位,锂電池有兩種三元锂、磷酸鐵锂。甯德時代兩種锂電池都有押注,其最早做三元锂電池,後又進入磷酸鐵锂電池賽道,兩條腿并行走路,後來也釋出了鈉電池計劃。

相比之下,比亞迪主要做磷酸鐵锂,松下、LG能源均為三元锂電池。松下是NCA三元锂電池,LG能源主要是NCM三元锂電池。

雖然國内電池廠商屈指可數,行業内知名電池廠商也不多,但在2013年至2016年間,動力電池公司一度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除了比亞迪和甯德時代,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大量電池廠商并沒有那麼搶眼。

2016年後,由于補貼政策的變化,一些中小電池企業在洪流中落敗。這是動力電池市場決戰的曆史性時期。從2016年國内相關企業155家,到2018年僅剩105家。

同時,頭部企業一路順風順水。2018年,國内前20大動力電池公司裝車量占比超過92%,前5大公司占比73%。

從繁榮到衰落的例子有很多。幾年前沃特瑪僅次于甯德時代與比亞迪,成立于2002年,是國内最早成功研發磷酸鐵锂動力電池并批量應用的公司之一。2015年時沃特瑪在國内新能源汽車電池配套排名中排名第二,2017年的排名下滑到第三。之後,沃特馬的生存危機才逐漸暴露,開工率隻有20%左右,再被大環境無情抛棄。

從某種角度來說,沃特瑪的經曆能代表了被巨頭壓制的二梯隊所面臨的困局。如果這個行業不扭轉,後續的結局不言而喻,好在盤踞已久的局面終于有了裂縫。

由于頭部電池廠商産能不足,正在被二線企業抓緊擴張。最先動搖的是甯德時代,2021年上半年甯德時代市場佔有率由53%下降至43%。相應地,二線電池廠商份額有所提升,中航锂電與國軒高科市場佔有率達到12%。國軒高科、億緯锂能、蜂巢能源等多個電池企業宣布電池擴建項目近30次,累計投入資金超過了3000億元。

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關鍵的是2021年,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不止,直接導緻電池業務的成本也在不斷上升。由于原材料上漲,以電池為主營業務的甯德時代面臨利潤下滑的風險。2021年上半年,甯德時代的動力電池毛利率為23%,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3.56%。

另一方面,在幾家材料類企業中,以鎳、钴、锂礦物為主的企業毛利增長最為明顯,甚至拔尖企業的平均毛利較2020年增長了10個百分點以上;在電解液為主的企業中,多氟多、天際股份的毛利增長也相當明顯。

廣東省創新戰略研究會進階研究員駱仁童認為,這一市場趨勢間接給了二線電池廠商反擊的機會。電池業務很難從巨頭手裡搶食,很多企業選擇從原材料業務曲線上救國。也就是在未來2-3年,在電池儲能産業會有新的格局産生。

國産動力電池一哥甯德時代能保持行業的地位嗎?

甯德時代見頂了嗎?

過去十年,甯德時代押注動力電池,布局了包括動力電池在内所有的技術和Pack設計方案。此外還與材料廠商、主機廠商深度合作,運作垂直整合産業鍊。

某些意義上,甯德時代早已經是動力電池界的巨艦。

資料顯示,到2021年上半年,甯德時代持續四年位列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一名,同比增長234.2%,市場占有率29.9%。LG、松下、比亞迪分列二至四位。

甯德時代的主營業務三大塊是動力電池系統、锂電池材料、儲能系統,其中動力電池系統系占據其營收七成以上,這在也成為甯德時代的“核心”。

甯德時代的上漲趨勢和國内政策面的新能源利好是同步的。電動化、智能化驅動傳統汽車行業變革,以往發動機和動力總成占據燃油車成本15-20%,現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占據了總車成本的40-50%。是以動力電池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掣肘,占據新能源汽車産業鍊話語權高位。

這也展現到資本對甯德時代的青睐。資料顯示,2011年成立至今,甯德時代融資、戰略融資、定向增發12次,高瓴資本、本田、易方達資産管理等均是其投資人。

但甯德時代單一的動力電池系統是否能夠持續支撐甯德時代的繼續狂奔,依然受到市場的質疑。

市場認為,三元锂電在技術的能量密度上,正在逐漸逼近臨界值。是以其他領域,如新釋出的鈉電池、儲能系統能否成為甯德時代新的賽道,具備營收主力的潛力?這實際上還是未知數。

而且主機廠商也在提出更新的動力電池商業模式,諸如,蔚來的電池租用服務(BaaS),即車電分離、電池租用、可充可換可更新的電池服務。

如果說技術因素是甯德時代來說是内憂,那麼,國内外競對手對甯德時代的壓力,則已經形成四面楚歌的外患。

國産動力電池一哥甯德時代能保持行業的地位嗎?

誰會脫穎而出?

面對下一輪行業趨勢,抓住技術視窗可能比什麼都重要。近年來,國内電池巨頭能夠繼續主導新能源賽道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産能。

業内專家認為,甯德時代與LG能源、松下存在一些差距。也就是說,一旦全球動力電池産能達到一定規模,甯德時代很可能失去最大優勢。

從研發投入比例看,甯德時代全産業鍊投資119億元,其中股權投資96億元,這96億元中,24億元用于加強原材料供應,30億元用于保障裝置供應,26億元用于加強下遊客戶合作,其餘為創新投入,最多隻有16億元。不難預測,技術更新很可能會帶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目前市場更看好固态锂電池的儲能産品。

據相關機構預測,2030年全球固态電池市場空間預計将超過1500億元。這無疑是電池行業的一個轉折點,下一代技術誰會脫穎而出?目前的情況有點難以判斷。

據悉,目前全球至少有50家公司在研發固态電池,日本有38家機構正在聯合研發固态锂電池。在這個領域,甯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多少有些沉默,因為話語權暫時掌握在豐田手裡。與此同時,松下、村田等多家日本公司的專利排名也進入前十。

在全球電池行業風起雲湧的時候,資本的反應最能說明問題。以Quantum Scape為例,這家公司曾經靠着銷售額為零的業績,創下了超過1000億的市值,2020年11月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最高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

當新能源汽車銷量趨于平緩,會促進新能源汽車周期到達頂峰,電池産業背後嚴峻的态勢也會出現新的局面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