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種平頭,3種上尾,仇兆鳌說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

前言

仇兆鳌《杜詩詳注》中,有一段提到了沈約的四聲八病,特别是關于平頭上尾的幾種形式做出了解釋。

平頭有三種解釋,上尾有三種解釋。

3種平頭,3種上尾,仇兆鳌說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

一、晚節漸于詩律細

《杜詩詳注》提到,杜甫一百多首七律中,隻有四首上尾的問題:

李天生日:少陵七律百六十首,惟四首疊用仄字,如《江村》詩,連用局、物二字,考他本“多病所須惟藥物”作“幸有故人分祿米”,于局字不疊矣。《江上值水》詩連用興、釣二字。考黃鶴本,“老去詩篇渾漫興”作“老去詩篇渾漫與”,于釣字不疊矣。《秋興》詩連用月、黑二字,考黃鶴本,“織女機絲虛夜月”作“織女機絲虛月夜”,于黑字不疊矣。可見“晚節漸于詩律細”,凡上尾仄聲,原不相犯也。

李天生指明末清初的李因笃,他的統計數字并不很準确,但是其表達的意思值得我們注意。

李因笃說,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展現出來的就是杜甫作詩不會犯上尾的毛病。他舉了四個例子,說杜甫160首七律中隻有4首犯上尾之病。

但是這四首,都有不同的版本,按照另一個版本來看,是不犯上尾之病的。例如《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局、物都是上聲字,犯上尾之病。不過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即第五句是:“幸有故人分祿米“,米,上聲,物,入聲,避免了上尾。

是以李因笃認為,杜甫或許修改過這首詩,即“幸有故人分祿米“是最終版本,這個版本是避免上尾的。

是以,他認為,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名不虛傳。

關于上尾,是沈約八病中的一種,八病之中,平頭和上尾,是作律詩必須注意的問題。但是關于平頭上尾,有不同的解釋。

仇兆鳌在《杜詩詳注》中,舉例說明了這幾種不同的解釋。

3種平頭,3種上尾,仇兆鳌說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

二、三種上尾

1、文鏡秘府論中解釋的上尾

所謂上尾者,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俱用平聲。雖韻異而聲則同,是犯上尾。如古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樓與齊皆平聲,又如“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榴與榮亦平聲也。《杜詩詳注》

這種解釋,出自空海《文鏡秘府論》對于沈約八病的解釋。

假如上聯的結尾字是平聲,下聯的結尾字也是平聲,但是不押韻,就是平頭之病。

格律詩中,首句押韻,不是平頭,3、5、7句結尾都是仄聲,是以也不是平頭。可以看出,律詩是完全遵守這種平頭的規則而出現的。

2、隔句上尾

又一句尾字與三句尾字連用同聲,是亦上尾。如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劄。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别”,來、思皆平聲。又如“新制齊纨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秋月”,素、扇皆去聲,亦犯上尾矣。

其在七律,如杜詩“春酒杯濃琥珀薄”與“誤疑茅堂入江麓”,同系入聲。王維詩“新豐樹裡行人度”與“聞道甘泉能獻賦”,去聲同韻,皆犯上尾也。《杜詩詳注》

3種平頭,3種上尾,仇兆鳌說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

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三句和第五句、第五句和第七句,如果是同聲,也是上尾。例如王維七律《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

漢主離宮接露台,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雲才。

度,賦,都是去聲。這種就是上尾。也就是第一部分李因笃說的杜甫四首上尾現象。

3、疊足上尾

又如杜《秋興》詩“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顔”,王母、函關、宮扇、聖顔,俱在句尾,未免疊足,亦犯上尾。《杜詩詳注》

這一種上尾,由于前兩種不同。很像我們平時說的四平頭(四句的句首雷同),這裡的例子是句尾。《杜詩詳注》舉例的是杜甫《秋興》中一首: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阙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顔】。

3種平頭,3種上尾,仇兆鳌說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

三、三種平頭

1、句首同聲平頭

所謂平頭者,前句上二字,與後句上二字同聲,如古詩“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今歡同聲,日、樂同聲,是平頭也。又如“朝雲晦初景,丹池晚飛雪”,“飄披聚還散,吹揚凝其威”,四句上二字皆平聲,是平頭也。《杜詩詳注》

2、句首詞結構相同

又如周王褒詩“高箱照雲母,壯馬飾當顱。單衣火浣布,利劍水精珠”,四句疊用四物,而每物各用一虛一實字面,亦平頭也。《杜詩詳注》

北周王褒《日出東南隅行》中,高箱、壯馬、單衣、利劍,四個詞語,都是偏正詞組,第一個字是修飾語:高、壯、單、利害,第二個字是中心語:箱、馬、衣、劍。

3、句首疊引人名

又如杜摯詩“伊摯為媵臣,呂望身操竿。夷吾困商販,甯戚對牛歎。食其處監門,淮陰饑不餐”,疊引古人,皆在句首,是亦平頭也。《杜詩詳注》

其實這一種和第二種類似,句首都是人名。這裡舉例的漢末三國詩人杜摯《贈毌丘儉詩》,不過作律詩的時候更要注意避免。

我們現在說的四平頭,是包括第二種和第三種的現象。

3種平頭,3種上尾,仇兆鳌說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

結束語

前人評價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是指杜甫越來越注意各種詩病的避免。

關于四平頭,以及句尾上尾的問題,其實都是說作詩要注意變化,避免雷同。

@老街味道

句中對三仄尾折腰句,處處有來曆,杜甫七律《題張氏隐居》欣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