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基礎

實踐是什麼?實踐是人們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會性客觀物質活動。實踐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自從人類産生開始,始終都沒有停止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客觀的可能性。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産生了對社會對世界的新認識。實踐發生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離開實踐的社會将會停止前進的步伐。

實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基礎

曾經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戰争與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書中戰争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讀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托爾斯泰的親自考察。

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戰争與和平》,當他寫到俄法雙方在鮑羅京諾會戰的一段文字時,總感到描寫得很抽象、不具體,他決定親自去戰場考察一番。到了鮑羅京諾,他仔細巡視了這個曆史戰場的一切遺迹,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記在心裡,還特地畫了一幅圖,标上一條地平線和樹林,标明各個村莊、河道的名稱,及當年會戰時太陽移動的方向等。回到家裡,又把自己觀察到的印象同曆史文獻上記載的材料聯系起來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邊,重新寫這段文字,這個會戰場面,寫得不僅生動,且色調明朗、壯觀。

無獨有偶,大陸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作者司馬遷也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在動筆之前,司馬遷遊曆過大江南北,全國各地,尋訪先人的遺迹。他過劉邦、蕭何的故鄉,考察了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遊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為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基礎

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可能。人類一切的實踐活動中所産生的問題,歸根結底隻能通過實踐來解決。從遠古時代至今通過實踐活動所産生的認識和創造出的東西,也直接或間接的促進認識的進一步産生和發展。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從淺到深的過程。實踐為認識提供可能。在18世紀的出于對技術和工作效的需要,于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産生了蒸汽機,産生蒸汽機之後又随着實踐的深入,于是就把蒸汽機運用到交通方面,發展成火車之類的。

這是一個認識從淺到深的過程。首先有蒸汽機而後才有火車之類。如果在在還沒發明蒸汽機之前,有誰會想到發明火車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同樣的,如果沒有由于之前的實踐而産生電子計算機,太空探測儀之類,那麼今天要從事現代的科學研究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之前的實踐産生指南針,要開辟新航路,那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由此可見,實踐中所産生的認識又會促進新的認識的産生。這是一個無止盡的過程,正是擁有這個無止盡的過程,才促進人類的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是以,實踐為認識提供的可能,實踐也促進了認識不斷的發展。

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