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寶摔倒扶不扶?”你的态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對于剛學走路甚至是剛會走會跑的寶寶來說,摔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被東西絆倒、被自己的腿絆倒......

有些家長很怕寶寶摔倒,在寶寶摔倒後會很緊張的跑過去扶起寶寶。

有些家長則相反,覺得寶寶摔倒後扶起來,可能會導緻寶寶的依賴性增強。

是以,當寶寶摔倒後,無論寶寶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不會把寶寶扶起來。

其實,寶寶摔倒後家長的應對方法,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寶寶的性格。

寶寶摔倒扶or不扶

“寶寶摔倒扶不扶?”你的态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扶寶寶:抗挫能力差、玻璃心

小寶寶生活經驗不足,摔倒後不能判斷情況的嚴重程度,通常有 1秒鐘的空白時間,在等家長的反應。

如果家長立馬驚呼、扶起,寶寶就會認為:我真的摔得很嚴重!好可怕!這個東西太可惡了,把我摔疼了!

于是寶寶就開始大哭或者不停的發脾氣,以此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愛與撫慰。

這種思維方式一旦養成,寶寶日後遭遇挫折時就會大發脾氣,責怪他人或物品,不能從經驗中總結教訓、評估風險。

于此同時,家長緊張的情緒或責備的語氣會令寶寶過度謹慎,不敢做有受傷風險的運動,阻礙身體平衡和躲閃能力的發展,削弱遇事時的自我保護能力。

不扶寶寶:粘人、自私、冷漠

很多家長為了讓寶寶更獨立、更勇敢。但如果寶寶請求幫助,家長依舊堅決不扶,也不允許别人扶,必須寶寶自己站起來。

這樣做,寶寶會感到和家長的情感聯結就斷開了,他們會這樣想:我怎麼樣爸爸媽媽都不會幫我?

長此以往,寶寶進入非常不安全的狀态。寶寶會想辦法「重建立立聯結」,變得粘人。

或者形成過度好強、冷漠的性格——拒絕别人幫助,也不主動幫助别人。

這樣看下來,似乎扶也不對,不扶也不對。寶寶摔倒後,到底該怎麼做呢?

寶寶摔倒後,家長怎麼做才對?

“寶寶摔倒扶不扶?”你的态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鼓勵寶寶自己站起來

當寶寶摔倒,寶寶沒有哭,覺得寶寶摔的不嚴重,家長就不要急着走過去,而是觀察情況。

如果寶寶并無大礙,家長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并鼓勵寶寶自己站起來。

以後再遇到此類似情況,寶寶就會選擇自己慢慢爬起來了。進而培養了寶寶堅強的意志力。

給寶寶哭的機會

寶寶因為摔倒疼痛而哭起來,家長也不要心慌,應及時看看寶寶有沒有受傷,然後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措施。

如果寶寶受傷,應馬上送寶寶包紮治療。如果并無大礙,可讓寶寶趴在我們的懷裡哭,輕輕拍安慰一下。

因為家長的懷抱永遠是寶寶的心靈港灣,能使寶寶很快獲得撫慰。

不要責罵寶寶

很多家長看到寶寶摔倒哭泣,不但不允許寶寶哭,還責罵,打擊他,壓抑他……

這樣很容易給寶寶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還會使寶寶變成一個懦弱膽小的人。

當寶寶哭泣時,是他們的天性流露,不要嘲笑,不要批評,要給予寶寶安慰與鼓勵,讓寶寶學會堅強并釋放心中的壓力。

幫助寶寶總結經驗

寶寶摔倒了,我們要引導寶寶去學會尋找保護自己的方法。

如果寶寶因為碰到石頭而摔倒,家長就要告訴他看到大石頭要繞過去就不會摔倒了。

這樣寶寶就會不斷調整自己的走路姿勢和方法,慢慢就會減少摔倒的情況發生了。

以後也會培養寶寶自信勇敢的性格,敢于面對困難和思考問題,養成克服困難的習慣。

摔跤就不是誰的錯,而是成長的過程。寶寶需要的也不是替罪羊,而是學會怎麼做更安全。

家長正确的處理方式,不僅能促進寶寶運動、情緒管理、風險評估等能力發展,也能幫助寶寶養成勇敢、獨立的性格。

SPRING

一年之計在于春,

願你不負春光,

不負夢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