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韓愈和白居易在西安買房竟然這麼不容易

01

公元812年,韓愈又一次在長安擔任國子博士,授課教學。這時,他四十五歲。

韓愈三歲喪父,由兄長撫養長大,但十二歲時兄長去世,之後跟随寡嫂艱難度日。十八九歲到長安尋找出路,自稱“家貧不足以自活,應舉覓官”。雖然在二十五歲中了進士,但此後幾次吏部選官考試都失敗,所謂“仆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日求於人, 以度時月。”簡單說就是乞食于人,比如北平王馬燧就曾“問而憐之,轸其寒饑,賜食與衣”。

之後他多年輾轉,做過一些小官,宦海浮沉,但在四十五時還隻是個國子博士。于是,憤懑的韓愈在次年寫了一篇《進學解》,現在的中學國文課本裡應該也還有吧,“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的名言就出自此文。

文中自嘲“冬暖而兒号寒,年豐而妻啼饑”,老婆孩子的溫飽都成問題,混得實在是太差了。

還好,這篇文章讓當時的宰相看到了,給他升了官,俸祿也提高了。再後來,韓愈不再在詩文裡哭窮了,他也終于在長安買得起房。

買房之後的韓愈非常興奮,寫了首《示兒》詩,開頭四句是: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原來,韓愈和白居易在西安買房竟然這麼不容易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頂尖文人啊,居然要奮鬥三十年才能在長安買房。這會讓現在西安的年輕人心理平衡一點嗎?

02

公元816年,比韓愈小四歲的白居易也四十五了,他正被貶谪在九江擔任江州司馬。這年秋天,他浔陽江頭夜送客,寫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同在這一年,白居易還寫過一首名為《四十五》的詩:

行年四十五,兩鬓半蒼蒼。

清瘦詩成癖,粗豪酒放狂。

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

或拟廬山下,來春結草堂。

一副我已認命、随遇而安的架勢。

白居易也有不幸之處。他的父母結婚時一個41歲、一個15歲,據說兩人是舅舅與外甥女的關系,輩分與年齡都極不對等。或許,白居易的母親後來成了精神病也與此有關吧。

公元810年,白居易還曾經向皇帝訴苦:“臣母多病,臣素家貧,甘旨或虧,無以為養。養阙甘馨之費,病乏藥石之資。”說自己家窮困,母親又多病,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而白居易,二十七歲中進士,當時和同榜高中的才子們遊大雁塔時還曾得意地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原來,韓愈和白居易在西安買房竟然這麼不容易

但現實同樣狠狠地教育了他,白居易有首詩前四句是: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前些年有部電視劇《蝸居》很火,或許作者也讀過白居易這首詩吧。

直到五十歲時,白居易才在長安買了房。還是個位置不好的小戶型,被别人笑話。

他媳婦能忍嗎?結婚時白夫人提議買房,老白寫詩:

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

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歡欣。

希望兩人過窮日子也能開心。

有了女兒後夫人又提買房,老白再寫詩:

唯有衣與食,此事粗關心。

苟免饑寒外,餘物盡浮雲。

隻要吃飽穿暖就好,其他都是浮雲。

這,太過分了啊,擱現在誰能忍?!

原來,韓愈和白居易在西安買房竟然這麼不容易

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