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Dan Qing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由水由墨,輾轉成畫

水墨丹青,繪就華夏

“華夏丹青”系列,特邀著名學者楊兵先生,用專業、生動的講述,用精美的圖畫,帶領廣大讀者走進華夏民族創造絢爛的丹青曆程,領略那動人心弦、人神共歎的絕美畫卷。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東)人,北宋傑出的山水畫家、繪畫理論家。宋神宗熙甯元年(1067)召入宮廷,任内禦畫院藝學、翰林待诏。因皇帝喜歡他的畫,在宮廷許多場所都有他的墨迹。郭熙的山水畫師法李成,山石多用“卷雲皴”,樹木常作“蟹爪枝”。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圖》創作于宋神宗熙甯五年(1072),絹本水墨作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圖中描繪的是春天正在蘇醒的景象。這件《早春圖》,雖在整體風格上明顯帶有宮廷畫派的印記,但是并沒有像一般宮廷畫家那樣陳陳相因,而是以嚴謹精細為準則,以筆墨技巧為能事,不囿于規範模式,從畫室中走出來主動融和于大自然當中,以真山真水為師,借物暢情,在作品中表達出自我内心中的真實感受,将山水畫融入詩意美的意境中。

1、畫面的空靈美

《早春圖》的構圖繼承了五代荊浩以來的全景式構圖,畫面繁複,注重畫面的整體氣勢和細節的豐富的完美結合。同時,又展現了郭熙對山水畫構圖的獨特了解,很好地表現了他的“三遠”說。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2、景物描寫的情趣美

《早春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對山間大氣、陽光細微處的成功刻畫,使得冬日中的樹木雖是枯枝尚未發芽,但卻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萬物生命的複蘇。在岸邊、山道等處都有細微而生動的人物,刻畫簡略,分布在畫面的不同位置,仿佛在引領觀者進入山中,體驗一種“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藝術境界,使得山水畫增加了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恬适而又喜悅的心理感受。他曾說:“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如此精論,沒有對大自然的深刻觀察領悟,便很難得出這般拟人化的比喻。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3、詩畫結合的詩意美

《早春圖》在空間構圖中展現出的空靈美和景物表現的情趣美正是北宋畫院畫家提升山水畫詩意美的具體表現,是宋代畫院詩畫結合的深化。而詩畫結合的方式是“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如《早春圖》表現的那樣,畫家僅題了作品名稱及自己的名字,并沒有題詩于畫上,也不是按某詩句作畫,塑造該詩句展現的詩境,此時的詩畫結合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郭熙的《早春圖》以詩意美的畫面展現出詩與畫的互相借鑒和影響。宋代畫院作為畫壇的主要力量對詩與畫的結合無疑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畫家們學會了以詩人的眼光去體察山水,對自然的審美從深度和廣度上都得到了拓展,進而大大增加了宋代畫院繪畫的寫實性内涵,使之更具藝術生命力。

主講人:楊兵

楊兵帶你領略“華夏丹青” |春歸峰崖暖——郭熙《早春圖》的詩意美

楊兵,1969年4月生于西安。1989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附中。199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獲藝術學學士學位。現為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書法研究中心書法家,陝西省博物館展覽策劃、陳列設計專家,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研究所學生合作導師,美國費城“藝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通路學者(2016年)。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藝術史、當代藝術批評的理論研究及藝術創作的實踐活動。

往期

進學緻和 行方思遠

翰墨飄香 古城西安

在看的,點一下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