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Dan Qing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由水由墨,辗转成画

水墨丹青,绘就华夏

“华夏丹青”系列,特邀著名学者杨兵先生,用专业、生动的讲述,用精美的图画,带领广大读者走进华夏民族创造绚烂的丹青历程,领略那动人心弦、人神共叹的绝美画卷。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北宋杰出的山水画家、绘画理论家。宋神宗熙宁元年(1067)召入宫廷,任内御画院艺学、翰林待诏。因皇帝喜欢他的画,在宫廷许多场所都有他的墨迹。郭熙的山水画师法李成,山石多用“卷云皴”,树木常作“蟹爪枝”。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绢本水墨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描绘的是春天正在苏醒的景象。这件《早春图》,虽在整体风格上明显带有宫廷画派的印记,但是并没有像一般宫廷画家那样陈陈相因,而是以严谨精细为准则,以笔墨技巧为能事,不囿于规范模式,从画室中走出来主动融和于大自然当中,以真山真水为师,借物畅情,在作品中表达出自我内心中的真实感受,将山水画融入诗意美的意境中。

1、画面的空灵美

《早春图》的构图继承了五代荆浩以来的全景式构图,画面繁复,注重画面的整体气势和细节的丰富的完美结合。同时,又体现了郭熙对山水画构图的独特理解,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三远”说。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2、景物描写的情趣美

《早春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山间大气、阳光细微处的成功刻画,使得冬日中的树木虽是枯枝尚未发芽,但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万物生命的复苏。在岸边、山道等处都有细微而生动的人物,刻画简略,分布在画面的不同位置,仿佛在引领观者进入山中,体验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境界,使得山水画增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恬适而又喜悦的心理感受。他曾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如此精论,没有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领悟,便很难得出这般拟人化的比喻。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3、诗画结合的诗意美

《早春图》在空间构图中体现出的空灵美和景物表现的情趣美正是北宋画院画家提升山水画诗意美的具体表现,是宋代画院诗画结合的深化。而诗画结合的方式是“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如《早春图》表现的那样,画家仅题了作品名称及自己的名字,并没有题诗于画上,也不是按某诗句作画,塑造该诗句体现的诗境,此时的诗画结合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郭熙的《早春图》以诗意美的画面体现出诗与画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宋代画院作为画坛的主要力量对诗与画的结合无疑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画家们学会了以诗人的眼光去体察山水,对自然的审美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拓展,从而大大增加了宋代画院绘画的写实性内涵,使之更具艺术生命力。

主讲人:杨兵

杨兵带你领略“华夏丹青” |春归峰崖暖——郭熙《早春图》的诗意美

杨兵,1969年4月生于西安。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艺术学学士学位。现为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书法研究中心书法家,陕西省博物馆展览策划、陈列设计专家,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美国费城“艺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访问学者(2016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史、当代艺术批评的理论研究及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

往期

进学致和 行方思远

翰墨飘香 古城西安

在看的,点一下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