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窗幽記》:教人以善莫過高,當原其可從

《小窗幽記》:教人以善莫過高,當原其可從

5.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過高,當原其可從。

用語平實,很好懂。批評别人,還要給對方留餘地。不說高調的話,說可行的話。這是提醒,也是對我的提醒。

我這個公衆号,可以說是我傳習、傳播傳統文化的一個根據地。效果如何我其實并不清楚,一直寫啊寫,其實還是處在傳習傳統文化這個階段,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好,何談傳播?首先是做好自己。批評自己也不能太嚴,對于自我的教育也不能過高,這是我從這句話裡學到的。志于道,然後是合于道,無過無不及,循序漸進,踏踏實實地往前走,這叫“據于德”,就像建立根據地一樣,慢慢來。

《小窗幽記》,有一種幽靜,一種甯靜在,一種靜氣在,這種沉靜,讓我們看清自己真實的處境,這就是“醒”,要清醒。

推開窗,有明月,有清風,有窗外的大千世界。

6.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最怕知識分子活在自己的知識概念體系裡,少了人情,不察物情。我愛看書,對于當今的各路知識分子,保持警惕,多觀察。

近,切近,不離人情。察,體察,格物,格物緻知。這都不離生命的觀照,自我的覺察,對人事物的體察。人活着,得是個活生生,活潑潑、元氣滿滿的人。

最近練書法,不是追求某一種字型,某種字形,而是找到書寫的節奏,如同舞蹈的韻律,有呼吸,有生命,氣息連綿不絕,還有情緒和感情,是有生命的書寫。

這可能就是近人情,察物情,就是接人氣,接地氣。

《小窗幽記》,可能是倚窗而觀,那樣的一種閑倚,在觀中散懷抱,在觀中,逐漸平和。

7.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這裡說的不明不白,利害,有事之利害,有自身之利害,考量厲害,是一個智者必須要做的。這裡說的有些清曠高遠,有點“不察物情”之感。

身處事外,可能會看得更輕,但是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的對事的評價,要有同理心。直心可以,但是要有溫情。直而溫,不能直而苛責。

擔當一事,盡力為之,當忘自身之利害,這是君子之行,當然是要提倡的,不過這是自律,自覺。

《小窗幽記》共有十二篇,第一篇“集醒篇”,多是提醒之言,多是讓人醒悟過來,重新認識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

8.儉,美德也,過則為悭吝,為鄙啬,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做到“儉”和“讓”均不易。難在我們的心性上。自由的選擇權在己,有心為之,當下可以做到。

這裡提醒的是,儉,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拿這種生活方式,要求别人,對待别人。這也不舍得,那也不舍得,小氣吧啦的,那就成了吝啬鬼了。因為儉,他能更大方地對待他人,這是儉。

讓,還存着彎彎繞繞的心思,那就不是讓了,這是為了更多的“得”。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小心思藏不住的。

古典讀書治學生活

傳習·弘揚中華經典之學

謝謝你的閱讀、支援,我們一起共學、上達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

——《論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