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文|徐兆壽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意 氣

(點選可聽本段朗誦音頻)

李澤厚在《盛唐之音》開篇就寫下一個小标題:《邊塞、江山、青春、李白》。他用這四個關鍵詞來解釋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盛唐特征,似乎再恰當不過。與許多人一樣,他一眼看見了唐朝氣象萬千的詩歌。它們像天邊的霞光一樣,金光萬道,一瀉萬裡,那樣耀眼而輝煌,幾乎遮蔽了其他藝術。雲端上,站着那個手執長劍、縱情高歌的詩人李白。

人們都說,唐朝流淌着一股強烈的意氣,那股意氣就揮霍在李白身上。似乎整個初唐的理想、抱負,盛唐的豪情、才華,都天賦般地澆鑄在他一個人身上。他隻要脫口而出,便是燦爛詩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據載,當唐玄宗讀到李白的詩時,驚呼天下竟然有這樣高蹈通脫的天才詩人。在李白上殿時,他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趕緊從龍椅上跑下來拜見自己心中的明星。可是,天下之大,盛唐之強,就是容納不下這樣一位詩人的大才,他隻好靠灑來排遣,仿佛大醉才能使靈魂稍稍安靜一些。但他哪裡知道,酒裡面藏着另一位神,于是,在酒神的激勵下,這位天才詩人便被賦予偉大的浪漫精神。“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粉絲杜甫對他的描繪。他對衆生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衆生歡呼。他又對着明月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然後,他與明月舞蹈,對影成三人,舞着舞着,悲從中來,然而,即使是憂愁,也是那樣壯闊無比、豪邁動人。他對着衆人慨歎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他對着整個洪荒之宇宙高聲唱道:“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如此偉大的才情,古今中外,恐再無人能比。

1000多年之後,西方有個叫尼采的青年,熱情歌頌了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當尼采的頌辭傳至中國後,人們發現,李白不就是那個酒神的化身嗎?李澤厚贊同這樣的說法。他還說,那股意氣同樣也流淌在中外交流的絲綢之路上。那哪裡是今天所說的“中外交流”之路呢?那是邊塞之陲,是“烽火連三月”的戰場。在那個誕生偉大詩人的時代,詩人們并不甘心隻做一介文人。“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幾乎偉大的詩人都是有着戰争經曆的“戰士”,即使沒有去過戰場的人,胸中也鼓蕩着獵獵旌旗。因而在盛唐詩歌中有着武士的精神,似乎藏着一把鋒利的俠義之劍,随時都有可能拍案而起,驚心動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便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邊塞詩就此點亮了絲綢之路。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願将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他們替那些英雄立言,為那些英魂立傳,何等悲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多麼豪邁而又壯烈!沒有一絲悲傷,沒有一點悔意,有的是浪漫之舉,有的是豪邁之情!這就是盛唐,這就是青春的盛唐。也隻有青春,才能寫下如此壯美的詩行。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相 會

(點選可聽本段朗誦音頻)

當那個青春中國在絲綢之路上向西揮進的時候,她同時也敞開心胸,迎接西天的雲彩,那是關于信仰的五彩祥雲。從兩漢開始,這條充滿戰争、冒險,當然還有溫情、互助的道路上就不時走來佛國世界的使者,而中土聖賢也不斷向西求經。他們與詩人們擦肩而過。詩人們重視的是世俗世界的功名:“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們重視的也是現實的感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是以,他們混迹于西行的大軍之中,在功名與紅塵中留下響亮的俗名。而佛國世界的聲音是那樣神聖、安詳,要高于一切世俗。那些佛國世界的使者重視的恰恰是詩人們輕視的靈魂、死亡、德行以及永恒。

他們命運交錯在那條用生命開啟的嶄新的絲綢之路上,一個求名,一個傳道。在那個時候,詩人是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而那些傳道者呢?他們也許還不能算是知識分子。但是,如果用今天流行的班達的知識分子标準和薩義德的知識分子精神來衡量的話,情況恰恰相反,那些詩人們隻能算是流行的知識人,而那些大德高僧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在班達的心目中,那些擔負拯救人類命運并願意為此而犧牲自我的傳道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耶稣等是也,自然,鸠摩羅什、玄奘、法顯以及樂僔、朱士行等人亦是。在薩義德的精神世界裡,隻有那些遠離權力并關心民生疾苦、直面社會人生的人,才是今天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也許還有那些站在世俗名利對立面的高僧大德,才是知識分子。

他們是少數人,永遠的少數人。但是,他們在人間開掘的佛窟是供幹萬人禮拜的聖殿。翻過帕米爾高原,在龜茲,在于阗,在吐魯番盆地,天山南北矗立起無數信仰的殿堂。然後,一股比青春更為理性、比名利更為崇高的神秘力量順着絲綢之路向中土挺進。

兩股力量相會在一個地方——敦煌。詩人們屢屢寫到的玉門關和陽關是敦煌的兩個門衛。敦煌是那時中原通往西域的最後一個開放的大城市。所謂“西出陽關無故人”,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有人把當時的敦煌比作今天的深圳或廣州,全世界的風雲都在那裡經停、彙集,而敦煌也成為佛教傳入中原的第一個港口,自由、開放、包容、豐富是敦煌的特點,敦煌的地位由此而顯現。

如果說涼州是詩人們喜歡的大都市,那麼,敦煌莫高窟便是修行者的天堂。當高适、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益等赴邊塞的詩人們聚會在涼州,盡情地欣賞西涼樂、龜茲舞,依偎胡伎,并在葡萄酒的刺激下鬥詩比才的時候,一群和尚便在三危山下開鑿佛窟、描繪佛像。世俗的景象越是繁華,信仰的景象也就越是壯麗。河西走廊的兩端慢慢在升高,一端是邊塞詩情世俗涼州,一端是佛教聖地西域敦煌。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光 彩

(點選可聽本段朗誦音頻)

莫高窟被高高舉起,在唐朝發展到了鼎盛。那時,鑿窟和造像成了官方的行為,而個人的信仰和功德變成了另一個方式——抄經。抄經被認為是禮佛的幾個重要方式之一。當佛教走向民間的時候,抄經也就成為民間最崇尚的活動。這種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在流行,當孝子要為雙親積德或贖罪的時候,便會抄寫《金剛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對于修行的自己來講,那就更是功德無量了。于是,出于對未知的輪回世界的期望和對現世人生的救贖,凡有覺悟者都可以抄經,有能力者也可在洞窟畫壁畫,甚至畫供養像。民間的信仰浩浩蕩蕩,無窮無盡。一時之間,莫高窟成為佛教聖地。

今天藏經洞裡發現的那些經卷大多不是出自名家之手,那些壁畫也沒有留下名家的姓氏。唐代那些成名的畫家未曾留下他們在莫高窟供佛的任何記憶。一切迹象表明,偉大的敦煌莫高窟是一座民間信仰的殿堂。

在信仰的世界裡,那些聲名赫赫的邊塞詩便太俗氣了,簡直不值一提。繪畫、書法、詩歌相比佛經而言,是等而下之的東西。佛的世界無須那些雕琢。是以,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内5萬多件藏品中大部分都是經卷。

然而,當佛法世界漸漸沒落,世俗世界漸漸顯赫,尤其是近代以來各種學術、藝術紛紛興起,莫高窟的意義便又在這些枝葉上煥發光彩。

在斯坦因發現敦煌時,他眼裡看到的大部分是佛經、佛像。當常書鴻、張大千發現敦煌時,眼裡全是敦煌壁畫。書法家後來提出了敦煌書法,文學家提出了敦煌文學,語言學家在這裡看到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羅文、希伯來文等多種古代文字。那些天文、曆史、地理、醫學、民俗、方志、詩文、辭曲、方言、遊記等方面的文書,則成為諸科學者所要深究的絕世文字。學者們将它們稱為敦煌遺書,視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那條曾經荒蕪的絲綢古道又開始熱鬧起來,又有了朝聖者的身影。與唐朝不同的是,那些身影多是從世界各地來的學者、畫家甚至官員,真正朝佛者寥寥無幾。進入21世紀以來,旅遊熱興起,一時之間,敦煌成了中國西北最為耀眼的文化符号。高鐵穿越戈壁沙漠,直接通到敦煌腳下。世界各地的人們也可坐着飛機直達敦煌。

現在,當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旅遊者簇擁着三危山上的莫高窟時,我們無法想象,在佛的不可思議的萬劫世界裡,這些衆生到底是有緣人還是無緣者。我們也無法确證,當有情衆生在傾聽一個個佛教故事時,他們是否感受到了靈魂上的震顫。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出版:作家出版社

徐兆壽 著 2021年8月第1版

《西行悟道》是徐兆壽的散文随筆作品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收錄了近年來徐兆壽在西部行走和悟道的文化随筆,其中一些篇章曾引起很大反響。徐兆壽的文化随筆與過去的散文家不同在于,一是為西部文化強烈抗辯,從文化形态、地理生态等方面入手,風格雄健,别具風采;二是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疾呼,情感真摯;三是從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和融合中尋找中國文化未來之路,縱橫捭阖,視野開闊。

作 者 簡 介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徐兆壽

甘肅涼州人,複旦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甘肅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全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甘肅省領軍人才、“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首批榮譽作家。《當代文藝評論》主編。

1988年開始寫作,發表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等400多篇作品,共計600多萬字。長篇小說有《荒原問道》《鸠摩羅什》《非常日記》等8部,詩集有《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麥穗之歌》等3部,随筆散文集有《西行悟道》《問道知源》等4部,學術著作有《文學的紮撒》《精神高原》《人學的困境與超越》等20多部,共計近40部著作。獲“全國暢銷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當代作家評論》優秀論文獎”“《文學報》優秀論文獎”“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20多項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影視的文學改編與文獻整理研究”1項,甘肅省教育廳重大項目“敦煌與河西走廊影視傳播與産業轉化研究”1項,其它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10多項。

朗誦者簡介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張彬

1997年生于甘肅白銀,現為西北師範大學廣播電視專業碩士在讀研究所學生,大學期間曾獲第十四屆青春中國甘肅賽區青年組語言類一等獎、蘭州城市學院“文體優勝獎”、“領讀中國,看見未來”全國總決賽最佳舞台魅力獎等獎項。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李澤宇

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現為西北師範大學廣播電視碩士生。熱愛文學、攝影、朗誦。曾獲甘肅省大學生原創視訊大賽風光類二等獎、甘肅省原創短視訊大賽入圍獎。

徐兆壽:在青春中國的門口

常美芳

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現為西北師範大學廣播電視專業研究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