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單龍鏡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中國古代銅鏡是古代青銅藝術的重要分支,亦是青銅冶鑄技藝的集大成者,尤其是青銅禮器逐漸消落之後,毅然扛起了青銅文明的大旗,延續着中華科技文明的輝煌。銅鏡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貫穿中華文明發展史的藝術品類,肇始于齊家文化,至今有四千餘年的曆史,見證了社會的發展與朝代的更疊,亦承載了各個曆史時期的政治、文化、風俗與科技工藝等資訊。其華美的紋飾,精湛的工藝,高妙的設計以及豐富的文化内涵無不展現出古人卓絕的智慧與高超的藝術素養,銅鏡之美,羅振玉先生于《古鏡圖錄》中以一言蔽之:“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善備焉者,莫鏡若也。”。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四鸾銜绶紋金銀平脫鏡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古人不見今時鏡,今鏡曾經照古人。”,作為集青銅冶鑄工藝之大成的銅鏡,其藝術水準不僅是東方藝術寶庫的奇葩,在世界冶金史與藝術史中都應占有重要地位。如此精妙絕倫的藝術瑰寶在收藏領域現依然處于初始階段,是一種價值被嚴重低估卻潛力巨大的藝術品類。古代銅鏡的收藏行為最早見于漢時,較為著名的人物為宋徽宗與清乾隆二帝,更有《宣和博古圖錄》與《西清古鑒》傳世。而今,銅鏡文化研究尚在初期,随着國内研究的深入與收藏愛好者認知的提升,銅鏡終會回歸其應有的價值,必将成為舉世公認的藝術經典。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平螺钿高士宴樂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平螺钿單龍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嵌螺钿雙鳳紋鏡 大英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現今銅鏡收藏領域依然有愛好者認為銅鏡自墓中出,随葬之器,性屬陰邪,雖喜愛仍将其掩于匣内,未置于堂内靜觀欣賞。銅鏡作為頂級的藝術品,其豐富的文化内涵與精妙絕倫的紋飾對于空間的裝飾效果是極強的,書齋雅舍置一鏡,平添古雅之氣,自成天地。本篇立意于銅鏡陰陽屬性之探讨,從材質、工藝、起源、宗教文化與姿鑒國禮等方面探讨銅鏡純陽之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嵌松石花葉紋鏡 深圳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嵌寶石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吉金冶鑄·灼灼炎華

銅鏡以青銅鑄,淬火而生。青銅又謂之“吉金”,古時是非常重要的金屬,春秋戰國時期甚至作為國禮像贈,據載楚成王曾贈給鄭國一千斤銅,足見其珍貴。青銅是銅錫合金,更是合金的首創,不同時期銅鏡的銅質配比是不同的,質地也會有變化。《周禮·考公記》記載:“金有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可知,古時工匠清楚青銅中的含錫量越高,質地越硬。不同時期銅鏡的銅質配比是不同的,齊家文化時期銅鏡的銅錫配比為1:0.096;商周銅鏡錫含量稍高,戰國銅鏡的銅錫鉛配比趨于穩定,銅大多在68%浮動,多至74.8%,少的也有56.6%,錫含量穩定在20%左右,鉛為0.45%~3%,屬高錫青銅;漢鏡的合金比比較穩定,銅在60%~70%左右,錫占20%~24%,鉛占4%~6%,高錫,質地堅硬。漢鏡銘中有“吾作明鏡,幽湅三商”,三商即為銅錫鉛。較少的銅鏡還會加入銀金屬,使其銅鏡品質華美漂亮,如鏡銘所載:“漢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唐鏡,尤其是盛唐的鏡子,呈銀白色,其銅質配比銅占69%左右,錫在25%,鉛占5%,較為穩定,部分銅鏡還有加入銀,呈現出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氣度,據《天工開物》記載:“唐開元宮中鏡盡以白銀與銅等分鑄成,每口值銀數兩者以此為故。”五代之後,銅鏡中錫含量降至10%左右,鉛含量增至8%,更有甚者達到23.8%,此時期銅鏡質地較軟,光澤度大不如前,然體量較重,需以錫汞劑打磨使用。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戰國/六山紋鏡 六安市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西漢/貼金箔彩繪雲氣紋鏡 揚州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東漢/鎏金神獸鏡 武漢市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唐/雙鹦鹉銜绶紋鏡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古代銅鏡的鑄造工藝主要有範鑄法與翻砂法,範鑄工藝多應用與五代之前的銅鏡中,工藝精湛,銅鏡紋飾一體澆鑄而成,華美瑰麗。僅少數透雕複合鏡的鏡背是以失蠟法鑄造,堪為工藝之巅。北宋早期,亦有部分銅鏡以範鑄法鑄造,之後,随着工商業與社會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銅鏡成為一般的商品,社會需求的增大促使工藝的革新,效率更高也更為便捷的翻砂法開始取代原有的範鑄工藝,紋飾多為鑄造後雕飾而成,雖不如之前精美,卻更符合時代的需求。無論是範鑄法或是翻砂法,銅鏡都是以金屬沸騰的神秘力量淬煉而成,浴火而生,從質地與工藝方面都可稱其為至陽之器,純陽之物。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四山鏡陶範 天津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銅鏡陶範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銅鏡石範

鏡之源起·日神崇拜

古代銅鏡源起齊家,具有較為明顯的時代風格。目前發現最早的銅鏡是甘肅廣河齊家坪遺址出土的素鏡與青海尕馬台遺址出土的七角星紋鏡,甘肅臨夏也層出土一面齊家文化時期的三角紋鏡,裝飾風格簡素古雅,制作簡約,以幾何線紋或幾何星紋為飾。新疆天山北路曾出土一面太陽神芒線紋鏡,鏡中心有酷似人面的紋飾,周圍一周幾何芒線紋。早期銅鏡紋飾具有比較明顯的太陽崇拜或星辰崇拜的文化屬性,幾何線紋構成太陽光芒的造型,這種裝飾風格延續較長的時間段,直至商周時期,如安陽殷墟M1005出土的平行線紋鏡與安陽殷墟小屯婦好墓出土的光芒紋鏡,都是太陽崇拜的産物。不同于同期莊嚴敦穆的青銅禮器,早期銅鏡的鑄造技藝較為粗糙,難以鑒容,考慮到其太陽崇拜的文化屬性,應為祭天通神象征神權的禮器。商晚期婦好墓中出土四面銅鏡,殷商時期在王權之外存在一個象征神權的貞人群體,主要進行祭祀活動。婦好不僅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同時也是商國的大祭司,随葬的銅鏡應為婦好進行祭祀活動所需要禮器的一種。由此可知,銅鏡起源于早期先民的太陽崇拜,随着社會的發展,在社會活動中充當着祭祀活動中的禮器,象征神權,是與天神溝通的器物,足可見其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七角星紋鏡 青海尕馬台遺址出土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三角紋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太陽神芒線紋鏡 哈密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光芒紋鏡 《中國青銅器全集》銅鏡卷P4

取火于日·至陽之器

早期銅鏡作為祭祀之器,其屬性不言而明,除此之外更有一類鏡,科技含量頗高,堪為光學科技新貴,當世界上其他民族還在采用鑽木取火、擊石取火等操作的時候,古代中國人民已經開始巧妙的使用太陽能,取火于天,是謂“陽燧”,燧也稱燧、夫燧與火燧,是古代人民用以生火的器具,形制多為圓闆凹面鏡,與古代銅鏡較為相近,故也名陽燧鏡。陽燧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古人熟練掌握凹面鏡聚光生火等光學原理的實物資料,曾有學者同比例複制早期陽燧鏡,所具光點隻需兩三秒即可使易燃物燃燒,可見其效果還是明顯的。中國最早的陽燧鏡出現在西周時期,見于《周禮.秋官.司恒氏》的記載:“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漢鄭玄注:“夫遂,陽遂也。”賈公彥疏:”以其日者,太陽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陽遂。”孫诒讓正義:”古陽遂蓋用窐鏡,故《凫氏》注雲:“隧在鼓中,奎而生光,有似夫隧。”《周禮.考工記.辀人》:“金有六....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鄭玄注:”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可知,西周時期,古人已經可以熟練的運用陽燧,且了解陽燧鏡的銅質配比。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獸面紋陽燧 山西博物館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熊鈕變形龍紋陽燧鏡 中國嘉德2011春拍

陽燧是與中國早期銅鏡同時期的器具,自西周開始使用直至清晚期火柴的普及才退出曆史舞台,流行了近三千年的漫長時光,伴随着青銅文明的起伏興衰。東漢王充《論衡.率性》:“陽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真取火之道也。”據《論衡》所載,陽燧在五月五日午時鑄造,則為火日火時極陽之器,加之向日可生火,亦可為祭祀通天之禮器,足見其本身的精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變形龍鳳紋陽燧鏡 中國嘉德2011秋拍

姿鑒國禮·廟堂之風

除陽燧鏡外,據載千秋鏡亦在五月五日午時鑄造,為極陽之器。白居易詩作《百煉鏡》雲:“百煉鏡,溶範非正常,日辰處所靈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鑄,五月五日日午時。”。千秋鏡的盛行與“進鏡”與“賜鏡”的政治風俗想相關。玄宗壽辰千秋節當天,天子與群臣互贈寶鏡,據《舊唐書》載:“(開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燕百僚于花萼樓下,百僚請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王公以下獻鏡及承露囊,天下諸州鹹令言燕樂,休假三日,仍編為令,徙之。”次日進獻之鏡稱為“千秋鏡”,玄宗有詩:“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時有“鑄鏡歌”曰:“盤龍盤龍,隐于鏡中。分野有象,變化無窮。興雲吐霧,行雨生風。上清仙子,來獻聖聰。”。“賜鏡”除了賞賜群臣之外,另一種是以宗主國的身份作為國禮增賜番邦,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現今依然儲存着李唐皇室贈賜的銅鏡。所謂“國禮”,必是彰顯璀璨輝煌大國氣韻的極陽之器,象征的宗古國的繁榮富強與國運恒通。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正倉院藏鏡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平螺钿背寶相花紋鏡 奈良東大寺正倉院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平螺钿背花卉紋紋鏡 奈良東大寺正倉院藏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黃金琉璃背十二菱鏡 奈良東大寺正倉院藏

明清禦鏡之中有一類鏡鏡面鎏金或鎏銀,氣勢恢宏,堂皇富麗,無鏡之鑒容功用,應為廟堂陳設之器,或祭祀天地的禮器。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佛道法鏡·辟邪衛靈

早期銅鏡在原始宗教中充當着祭祀法鏡的功用,在後世的宗教文化中,這一現象依然持續存在,人們幾乎一緻的視鏡為神,并對之加以特殊使用。在中國的宗教文化中,道教與佛教的内容幾乎占據的大部分,道教是華夏本土衍生出的本土宗教,銅鏡在道教中幾乎是必備的法器。相傳,銅鏡是上天玉帝的寶物,具有降妖除魔,役使鬼神,祈求風雨與辟邪除惡的功用。古籍載,秦王寶殿有方鏡,可照邪祟。銅鏡銘文中也有“水銀陰精,辟邪衛靈。形神日照,保護長生。”的字句。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祯曾根據道教義理給唐玄宗設計一面道教法器鏡,而道士鑄鏡在後世已成普遍現象,諸多法鏡都是由道人鑄造。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八卦符箓星象紋鏡 《古鏡今照》圖215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生肖星辰八卦紋鏡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銅鏡在佛教文化中也有特殊意義,不僅能洞鑒心靈,更是充當佛教衆修持的法鏡,其中較為普遍的為準提鏡。常見版式以一周梵文準提咒為飾,極珍罕的版式有準提佛母的的背身像。準提,是護持佛法,為衆生延壽護命的菩薩,意譯作清淨。佛經記載,常持誦準提咒,能夠滅除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殊勝的功德。修習準提法需修持準提鏡,準提鏡即代表準提佛母,修習者通過鏡面觀像了解自身修為。除此之外亦有将佛教衆神形象以浮雕或線刻技法繪于鏡身供奉的,為供器功用。無論是作為佛道法鏡,或是供器,無一不展現出銅鏡具有特殊的宗教法力,為極陽之器。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準提佛母梵文鏡

精陽氣象|論中國古代銅鏡藝術中的純陽屬性

梵文鏡

縱觀中國銅鏡四千年的曆史,其各個時期的紋飾主題與鑄造工藝均與當時人們的意識形态,價值取向,審美偏好,與工藝水準有關。銅鏡本身純陽之屬性也不僅僅展現在材質,工藝,起源與宗教文化層面,在詩歌,喪葬與各時期文化風俗方面亦有展現,本篇不再過多詳述。銅鏡作為中國文物種類中屈指可數的能夠不間斷延續數千年的藝術品,其華美的紋飾與精湛的技藝令人折服,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這顆青銅藝術寶冠上的明珠終将屹立于世界藝術之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