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怕就是遇到deadline,争分奪秒,緊張又刺激,感覺下一秒心髒就要跳出來了,“噗通、噗通、噗通”……
杭州一個9歲的小姑娘小月在家着急忙慌地趕作業,突感心跳如脫缰的野馬,檢查發現一天内心髒早搏達3萬次,讓值班醫生們心頭一緊……
幾個月前,小月感冒了,發熱鼻塞流涕了一段時間後好了,卻常常莫名地感覺心悸。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小月是頻發室性早搏,心髒24小時竟有3萬多次室性早搏,醫生開了些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
沒想到,8月下旬,小月因為趕暑期作業,日趕夜趕,“心慌病”又犯了,連藥物都難以控制,最後醫生采取射頻消融術來根治她的早搏情況。
“早搏”,是一種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卻不易察覺的疾病。它和心髒病有沒有直接關系?為什麼有些人心髒早搏,自己卻沒有發現呢?
來源:soogif
早搏到底是種什麼感受?
我們都知道,正常的心髒跳動是富有節律的,旋轉、跳躍的心電圖波浪線就是最好的見證,大概是:咚~~哒~~咚~~哒~~跳一下,停一下,跳一下,停一下。
而“早搏”呢,就是心髒的提早搏動,在它該停的地方提前跳了。大概是:咚~~哒~~咚哒~~~~咚~~哒~~咚~~哒~~ 跳一下,停一下,跳一下,提前跳一下,延長時間地停一下。

人們會在心跳間歇感覺到心慌,或者像是心髒突然“咯噔”沉了一下。嚴重的早搏發生時,有些人還會伴随着“胸悶”甚至“氣喘”的情況。
而有些在體檢時查出“早搏”的朋友卻一臉疑惑,好像沒有過這些感覺?是的,心髒發生早搏時每個人的感覺和症狀并不總是一樣的,會因為個體敏感性有所差異。
有些人對早搏症狀是不敏感的,尤其對于兒童來說,有的人發生早搏甚至連床都起不來。還要考慮耐受性的因素,啥意思呢?如果這個人早搏始終存在,而且時間周期長,剛出現症狀會有感覺,後來慢慢習慣了,這種早搏的感覺就不明顯了。
心髒發生早搏就一定是心髒病嗎?
心跳乃人生大事,突然停跳一下,是不是就是心髒病?
人類的心髒是一個很強大的肌肉泵,而大小差不多是你握拳時的拳頭大小。它内部有左右兩側,每側都有上下兩個房室腔。上面的叫作心房,下面的叫作心室。心房可儲存血液,心室負責将血液泵出心髒。
來源:騰訊醫典醫學插畫
在我們右心房的右上角有一個叫“窦房結”的大人物,它能發出正常的心跳信号,并傳導到全部心肌,是個總指揮官!但正所謂“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廚師”,心髒裡面總藏着某些想篡權奪位、鑽空子的搗蛋鬼,它們的出現就會讓心跳信号出現異常。
是以,當心髒上出現了搶奪窦房結指揮權的特殊部位提前發出信号,出現提早搏動,它位于心房上的話,我們稱之為“房性早搏”(簡稱房早),而如果位于心室上的話,則稱之為“室性早搏”(簡稱室早),位于交界處的話,就是房室交界性早搏。
為什麼好端端的,我們的心髒上就會出現早搏的搗亂鬼呢?
早搏可發生于正常人,有時候隻是臨時性的興奮,吓你一下。
情緒波動大:緊張、焦慮的時候
身體疲勞:沒有休息好,身體透支時
飲酒過度:飲酒也可能誘發早搏
藥物影響:服用某些藥物,如抗抑郁藥、抗生素等也能誘發早搏
電解質紊亂:腹瀉情況嚴重、大量使用利尿劑等造成電解質紊亂,如低鉀、低鎂都能造成早搏
此外,早搏有時可能預示着嚴重的疾病。
器質性心髒病的人會發生早搏,例如高血壓性心髒病、冠心病、肺心病、心髒瓣膜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甲亢等都能造成早搏,尤其像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嚴重損傷心室肌功能的疾病更容易造成室早。
要做什麼檢查來确診呢?
偶爾出現幾次心髒咯噔,或者心慌一下的感覺,不用過于緊張,像上面說到的可能是由情緒激動、煙酒咖啡等引起,心髒無器質性病變,休息好了,情緒平靜下來早搏也就自然消失了[1]。
但如果經常咯噔咯噔的,影響了正常生活或工作,還是建議去心内科就診,做心跳的記錄等檢查。一般大家熟知的普通心電圖和動态心電圖,隻能記錄下檢查過程中發作的室早。如果這期間室早沒有發作,那無論之前它發作了多少次,都無法被發現。
是以,很多朋友平常沒啥感覺,但是在一次體檢時做心電圖檢查後發現自己有早搏,就是因為在檢查過程中,你的早搏發作了,正好也被捕捉到啦~~
一般醫生會建議再進行24小時動态心電圖檢查,貼上電極片,然後衣服裡揣一個叫Holter的小東西做進一步觀測。
這是一種便攜式的動态心電圖監測儀,可以随時“打包帶走”那種~它能夠連續記錄24 小時内你的心跳總共發生了多少次,以及是哪種性質的早搏,順便還能監測是否同時存在其他心律失常。通過連續性的記錄,也為下一步确診或治療提供參考,或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藥,對于具有手術指征的,做射頻消融術或植入起搏器。[2]
身體透支的年輕人,要注意啦!
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過度吸煙飲酒等,都是早搏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這樣看下來,很多都市年輕人是不是都已經中招了?
@從簡yang:我26歲,最近加班熬夜,老是覺得胸口疼痛~
@少女:哎,天天996,還要自己生悶氣,心慌得不行,我怕猝死啊!
被透支的虛弱機體,是會造成“心累”的,一旦遇到病毒侵襲,如病毒性感冒等,進而加速病程發展乃至摧垮身體,新聞中常見的“猝死”并不是不可能!
當然,早搏并不都是代表心髒出現問題,但它給了你一個提示,要注意保護心髒了!
是以,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誘因,對症下藥。
比如熬夜晚睡缺覺後有早搏的,那就趕緊補覺。情緒焦躁不安的,那就告訴自己身體最重要,平複心情;喝酒過多的,那就戒酒~~找到誘因了,自然能針對性地預防早搏!
當然,生理性早搏是完全可以正常運動的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丢啊~ 而對于病理性的早搏需要治療的,那就好好聽醫生的,保持好心态!
看到這裡,估計不少朋友腦瓜子嗡嗡的:完了,我的心髒剛好像有那種感覺了。
咳咳,可别吓自己!你的早搏可能沒有,“心病”倒是有點~~
最後,來一個敲黑闆的總結:
正常人幾乎都有早搏。數量上很少,也幾乎感覺不到。
早搏比較多的:數千次,甚至一兩萬次,如果沒有症的話可以檢查之後随訪,服藥或調整生活方式。
如果症狀比較明顯,藥物也不能控制,或者數量特别多,影響心髒功能,或者有明顯的基礎疾病,比如冠心病等,可以通過射頻消融治療,相當比例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根治!
參考文獻
[1]Chan AK, Dohrmann ML. Management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Mo Med. 2010; 107(1):39-43
[2]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 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 中國心髒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16;30(4):283-325.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