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缺鐵性貧血在寶寶中的發病率高達20%~30%,特别是兩歲以内的兒童,這也成為了困擾家長的一大問題。那麼為什麼寶寶那麼容易缺鐵呢?寶寶缺鐵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下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
1.先天儲存不足:在胎兒期寶寶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鐵,特别是孕後期3個月獲得的鐵量最多。是以早産兒、雙胞胎、多胞胎和媽媽嚴重缺鐵都會導緻寶寶儲存鐵的缺少。
2.鐵攝入不足: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鐵量均低,如不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會導緻鐵的攝入不足,就特别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3.生長發育因素:嬰兒期寶寶生長發育迅速,随着體重的增加,血容量也增加。當攝入的鐵跟不上體重的增加的速度,就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4.鐵的吸收障礙:如果食物搭配不合理就會影響鐵的吸收,導緻鐵的吸收障礙。
5.鐵丢失過多:正常嬰兒每天排洩鐵的量相比如成人來說會多一些,腸息肉、鈎蟲病等都會導緻慢性失血,進而使鐵劑丢失過多。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判斷
寶寶是否缺鐵?

1.看臉色:寶寶頭發枯黃,睑結膜蒼白,臉色口唇蒼白,指甲壁薄易折斷。
2.看食欲:食欲不好,偏食挑食,甚至有異食癖,發育遲緩。
3.看精神:精神萎靡或者煩躁不安,不愛活動,容易疲勞,精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成績下降。
4.看免疫力:免疫力低,每到換季的時候寶寶容易生病。
當出現以上症狀時請及時帶寶寶來醫院就醫!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
1.首先确定是否為貧血
血紅蛋白從正常值下限至90g/L為輕度貧血
60~30g/L為重度度貧血
90~60g/L為中度貧血
2.其次看貧血的細胞形态是否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即平均紅細胞容積(MCV)
3.再看是否為缺鐵性貧血
(1)外周血塗片:可見紅細胞大小不等,以小細胞為多,中央淡染區擴大。
(2)骨髓象:呈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各期紅細胞均較少,胞質少,染色偏藍,顯示胞質成熟落後于胞核。
(3)有關鐵代謝的檢查
血清鐵蛋白:可以較敏感的反映體内儲存鐵的情況,是診斷缺鐵鐵減少期的敏感名額。當血清鐵蛋白
紅細胞遊離原卟啉>0.9umol/L提示細胞内缺鐵
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下降,總鐵結合力增高
(4)骨髓可染鐵:觀察紅細胞内鐵粒細胞數<15%提示儲存鐵減少
如果孩子真的缺鐵性貧血
到底該怎麼辦?
1.去除病因至關重要!
如果寶寶未及時添加輔食需要及時添加
有偏食習慣的寶寶應該給予改善
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寶寶需要及時治療
2.适當補充鐵劑
二價鐵鹽更容易吸收,是以一般臨床上多選用二價鐵鹽制劑。如:琥珀酸亞鐵。
小提醒:鐵劑需要在兩餐之間口服。因為空腹服用鐵劑可能有胃腸道刺激症狀,餐後立即吃藥不利于鐵劑吸收。是以需要兩餐之間。鐵劑和維生素C同服有利于鐵劑吸收,而牛奶、茶、咖啡、鈣劑會大大影響鐵劑的吸收。
3.多食用富含鐵的食物
除了藥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也有富含有鐵,可以多食用含鐵食物。
如何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
1.提倡母乳喂養:雖然母乳、牛乳中鐵的含量都不高,但是母乳中鐵的吸收使用率較高,是以母乳喂養可以更好的預防缺鐵性貧血。
2.及時添加輔食:無論是母乳還是人工喂養的嬰兒,都應該及時(4-6月齡)添加含鐵豐富且鐵吸收率高的輔食
3.嬰幼兒食品應加入适量鐵劑以強化
4.對于早産兒,尤其是非常低體重的早産兒應該自2個月左右給予鐵劑預防。
以上圖檔均來自網絡
參考文獻:
王衛平,孫锟,常立文,兒科學[M].第九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王治濤,黃中炎,孫佳.嬰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影響因素分析和防止措施探析[A].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5年10月第32卷第5期
END
作者:張家媚
杭州市餘杭區餘杭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基地在培學員
BCY1
全程導師:劉娟娟
審校:應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