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作者:黛珂,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如果問,古代才子中誰的女粉最多?單從相貌上講,可能衆說紛纭。宋玉、潘安、衛玠,甚至李白、王維、元稹……不可勝數。若是拼才華,能列舉出來的亦是滔滔不絕。是以,不如從女性角度出發,考慮與她們産生強烈心靈互通、彼此惺惺相惜的。我想,有個人一定是繞不過的,那就是溫庭筠。

溫庭筠在今天看來,稱得上是女性心理專家。他關注着每一類女性的心理變化,又為她們親手寫下纏綿悱恻的詞。能得到溫詞,當是幸運的,卻也注定是悲哀的。

今天,當我們重讀溫詞,不僅為了從中擷取美感,也是為了關慰這個在人生旅途上屢屢碰壁的才子。

落榜成就了詩人

關于溫庭筠,後世知曉的已經少之又少。甚至連他的出生時間,也是模棱兩可的。一般的說法是與李商隐同年,也就是元和七年(812年)。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至于這層關系,早已經出了五服。而他的父親,也很難查到任何蛛絲馬迹,隻知道早早去世,剩下母親帶着幾個孩子。

他應當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姐姐和妹妹的閨名無從知曉。弟弟的名諱倒有明确記載。弟弟名叫庭皓,曾和他在同一家幕主門下為僚。溫庭筠後來的墓志銘就是弟弟寫的。

關于幼年讀書學習、以及淘氣耍鬧的情況,已然失落無考。不過,以他的人生知己李商隐來看,兩人大概也差不多了。溫庭筠長到十八歲,面臨着與當代學生同樣的問題——聯考。

他獨自一人挎着背包從老家來到長安,興緻勃勃地參加第二年的考試,結果卻名落孫山。坦白地說,這與在下當年的經曆如出一轍。屆時,我前往工地“訓練”。溫庭筠呢,一氣之下,開啟了遊曆生活。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溫庭筠的遊曆之處便是蜀中。經過馬嵬驿時,他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凄美愛情而悲傷,日夜吟誦着白居易的《長恨歌》,終于也作下了别具一格的《馬嵬驿》:

穆滿曾為物外遊,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卻歸長樂殿,曉鐘還下景陽樓。

甘泉不複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

前面幾聯都好解。末句的文成是指漢武帝時封的文成将軍。漢武帝的寵姬王氏死後,武帝思念至深。這時,一個叫少翁的方士說自己懂得招魂,于是在夜深人靜時,安排武帝和王氏相見。武帝很高興,封少翁為文成将軍。後來少翁的法術漸漸失靈,王氏的魂魄屢招不至,武帝遂誅殺少翁,文成将軍的名号也廢棄了。

溫庭筠的意思該是:即便現在有和文成一樣的方士,那也是錯已鑄成,徒勞無功。溫庭筠對安史之亂後導緻的國家混亂,十分擔憂。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趙孟頫諸葛亮像

過五丈原時,他又為諸葛亮寫下挽詩:

鐵馬雲雕久絕塵,柳營高壓漢營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卧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谯周是老臣。

——《過五丈原》

人生在世,想要成就霸業,除了人為,還要看天意。當然,人為的作用也很重要。諸葛亮死後,像谯周這樣的投降派也成了老臣,人主昏庸,國家的結局已然注定。溫庭筠的意思是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而自己也是不得其時。”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經曆了李白筆下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不久到達利州。黃昏時分,溫庭筠來到南邊渡頭,看着來來往往的客商,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作下一首記錄詩《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對斜晖,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鹭飛。

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自己年方十九,說歸隐還為時尚早。隻是在這偶爾的一瞬間,有些為夢想所累的感覺吧。不過,夢想雖然累人,卻是不可抛棄的。是以溫庭筠接下來要做的,還是尋求機會入仕。

數年來往長安客

回到長安,溫庭筠想通過另一種方法進入仕途。那就是交結貴族。當年王維也是因為玉真公主一句話,就名登狀元。而沒有背景的杜甫等人,隻能終身沉郁下僚。溫庭筠想效仿的,就是王維。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和公卿子弟交往,平康坊自然就成了常去之地。衆人一起簇擁着去喝花酒,就聽歌妓們彈琴。溫庭筠從這時開始作一些新的曲子,填了不少新詞。比如他的《新添聲楊柳枝詞》。

一尺深紅勝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别有人。

——其一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其二

從詞的發展曆程來看,這種形式的詞顯然是早期之作,還未走向成熟。但它的意思,已經很有溫庭筠味道了。

“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别有人”,核桃為什麼變成了招恨的東西了呢?因為這裡面有“桃仁”啊!“仁”既是人,指男子心裡住了其他人,是以感情就被破壞了。這看似不通的發問,卻變得極有深意。

第二首就更了不得了。井底點燈,那自然就是“深燭”了。而“深燭”就是“深囑”,深深地囑咐你:能夠和你朝夕相處的,莫過于為妻了。“圍棋”即為妻,長行是下棋的走位。能夠時時刻刻思念你的,隻有我。而我對你的愛,就像那玲珑骰子上面鑲嵌的紅豆——刻骨銘心。女主人這番自白,任何一個對愛情有過幻想的男人,都會是以而淪陷。

唐代歌妓是一份正當職業。但也多是那些罪臣女眷失去自由之身後學習吹拉彈唱這種俗藝術的産物。用《紅樓夢》中齡官的話來說就是:“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裡學這個勞什子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偏生幹這個。”可見,很多歌妓自然是不情願的。但要脫離樂籍談何容易。是以溫庭筠的詞,就成了點亮她們生命的一束光。她們從中獲得了安慰。

可是撫慰她們的溫庭筠呢?卻是以交來惡運。由于他生性放縱,不拘小節,在上層官員中名聲已經壞透了。于是一連多年,科舉總是落第。

花間詞宗的誕生

因為屢考不中,溫庭筠心灰意冷,再次開啟了旅行。這次的目标是吳越之地。與同時代漫遊詩人的基本路線一緻。會昌三年,三十二歲的溫庭筠結束旅行,回到了長安。他住在長安郊外的鄠縣,再次等待時機。沒事的時候,也寫寫田園詩。

槿籬芳援近樵家,壟麥青青一徑斜。

寂寞遊人寒食後,夜來風雨送梨花。

——《鄠杜郊居》

說是田園詩,其實也有他味。夜來風送梨花香,到底是什麼風呢?次年十月,唐武宗就來鄠縣狩獵了。溫庭筠借機趕忙又寫詩,大肆吹捧,可是皇帝根本沒當回事。溫庭筠見沒辦法,隻能過起半工半讀的生活,想再通過科舉入仕。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沒有引起皇帝的注意,卻等來了皇帝駕崩的消息——武宗死于丹藥中毒。接着,宣宗繼位,喜歡詞曲,尤愛唱《菩薩蠻》。溫庭筠于是一連寫了多首《菩薩蠻》,通過令狐绹轉交給唐宣宗。這其中,大概就有那首經典的《小山重疊金明滅》吧。

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小山重疊,有人說是枕頭,也有說是發髻的,更多的說法是指屏風上的繪畫。而金明滅,則可能就是陽光刺透屏風的點點光斑。接着,由屏風轉向床。女主人正在酣睡,她的雲鬓将要遮住臉龐。過了半晌,懶懶地起來梳洗、畫眉,對着鏡子前後觀照。此時,作者按下了快門。照片上鏡中的容顔與現實的美貌交相輝映,她新做的羅襦上,繡了金色的兩個大鹧鸪。為什麼是兩個呢?因為幻想着和心愛之人比翼雙飛啊!

溫庭筠此詞,非一個“妙”字可以概括。而在經典電視劇《甄嬛傳》中,它的韻味則被表達得淋漓盡緻。當沈眉莊倒下的那一刻,當甄嬛悲痛欲絕離開的那一刻,當音樂不由響起的那一刻,你是否還清晰記得?劉歡老師将它譜成曲,使這個多愁美豔的女子形象更深刻地展露出來了。

當令狐绹把這首詞寫給唐宣宗時,宣宗大喜。溫庭筠本來也要借此機會順利進入仕途。可是他恃才傲物,批評令狐绹胸無點墨,剽竊他的作品。令狐绹雖然同意引薦,卻說溫庭筠此人生性放縱,不堪大用。于是他的身份,便隻能作為詞客了。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代筆作弊入仕途

溫庭筠得罪了宰相令狐绹,後來又因緣際會之下得罪了宣宗,前程可以說徹底終結。他繼續參加考試,依舊屢考不中。于是幹脆放開了幫人作弊。而那些獲得他“幫助”的學子們,無一例外都中了進士。溫庭筠備感諷刺,但這不是對自己才華最好的承認嗎?于是,許多人争先恐後來找他買文章,溫老師多少賺了點生活費。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大中九年三月,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考試試題提前被洩露。于是,就有學生拿着聯考題來請溫老師幫忙。溫老師自然樂于幫這個忙。緊接着,禦史台彈劾主考官等人,皇帝下令将主考官唐枝貶為處州刺史,錄取十人全部廢棄,代筆溫庭筠被貶為隋縣縣尉。溫庭筠高興壞了:貶官?我就一介布衣,沒想到被貶谪之後竟然有官職了。

其實,正是這次代筆,讓中央很多進階官員看見了溫庭筠的才學。有人向中書舍人裴坦說:“溫庭筠這個人很有才華,以前因為得罪了人。否則現在至少已經是長史、司馬一類了。而且他在京城學子中地位崇高。不如就按他的地位,将其外任吧。”裴坦接納了屬下的建議,溫庭筠是以成為一名九品小吏,不日赴隋縣就任。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深秋時節,溫庭筠途經陝西商洛,寫下了《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

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

早晨起來就出發,到了深秋季節,更加地思念家鄉。也許,在長安為前程忙碌的日子,反而削弱了這種歸鄉之情。現在,它們一股腦兒全冒出來了。“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這種單純的景物組合,帶給人全方位的感受沖擊。後來馬緻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淡白的枳花開在驿站的牆角外,除了詩人,又有誰去關注呢?在他前行的山路上,落滿了槲葉。

槲樹是商山大面積生長的一種落葉喬木,有改善生态的作用,果實可入藥。可巧在下正是商洛人士,對此知之甚深。這種樹在農村叫桦栎,纖維很硬,可以用做檩條,不過大多時候都是直接當柴禾了。它比一般木材要重,是以我至今還對小時候上山掮柴的感覺記憶猶新。由于耐燒,也用來做炭。但一般隻舍得在過年烤。這就是槲樹在大山深處的另一種命運了。于溫庭筠來說,也許并未知曉太多。可是,他那夢中所見的欣喜之感,卻也最直白地将他内心表現了出來。

溫庭筠:花間鼻祖,落筆升蝶慰群芳

這個老師很無奈

在下是老師,溫庭筠也做過老師。是以我還是習地稱他為溫老師。溫庭筠本來要到隋縣做縣尉,因為受到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的賞識,又将他留任巡官。溫庭筠與徐商此前已經認識,十分感謝他的幫助,認真地做好他的幕僚。而此時和他一起為僚的,還有他弟弟庭皓,以及後來的親家段成式。因為有了這種交際,才有了後面的“三十六體”。

鹹通六年(865),徐商拜相。作為曾經的賓主,深知溫庭筠的才德,于是推薦他擔任國子學助教。相當于副教授。溫庭筠真正成為了溫老師。他給徐商寫了首詩:

赤墀高閣自從容,玉女窗扉報曙鐘。

日麗九門青鎖闼,雨晴雙阙翠微峰。

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風入禁松。

荀令鳳池春婉娩,好将馀潤變魚龍。

——《休澣日西掖谒所知》

看得出,他的心情很好。這回似乎終于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可是很快,溫老師擔任秋試主考官,就因為太過正直而被貶官。說白了,對待貴族子弟的文章和平民學子的文章一視同仁,這固然是好事,但必然引起落榜貴族的不滿。于是溫老師以前在長安城醉酒被打的醜事又被翻出來。十月,溫庭筠被貶方城縣尉。京城的朋友們都寫詩相贈。溫庭筠填了一首《清平樂》: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争勸離觞,南浦莺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以洛陽代長安,應是地點上的轉換。若直寫長安,似乎太過直白了,不像溫庭筠手筆。就在衆人的送别詩中,他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很快就病逝途中。

享年不過四十九歲。弟弟将他的骸骨運回鄠縣安葬,前來吊唁的賓客中,除了平生的學生好友,應該也有一群聞死斷腸的紅顔歌妓吧。

-作者-

孔堯。筆名黛珂。熱愛生命,熱愛文學,熱愛詩詞。一個清純樸素的文藝青年;一個難以自拔的紅迷;一個性空靈的古詩詞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