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說篆刻中的刀法

篆刻藝術中的刀法是傳達和表現印面最終藝術效果的重要技法。用刀功力的深淺會直接反映到印文線條品質的高低。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實踐和錘煉的過程。刀法在篆刻中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古代的印章以實用為目地,因制作工藝(如,銅印的澆鑄;玉印的砣磨。)和印材決定了那一時期的印章無刀法而言。刀法的出現是文人印興起,為适應石質印材而形成的用刀镌刻的習慣。逐漸完善的用刀方法和審美定式,最終形成運刀的動作形式即沖刀和切刀二種用刀方法。這是前人長期實踐的結果。明清印論中對刀法的論述名目繁多,如:單刀、複刀、反刀、飛刀、澀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補刀等等。雖然如此繁雜,但均從沖刀、和切刀這兩種用刀方法中演生而來。每位印人對用刀的習慣和了解的不同,也就産生了不同的審美取向和藝術風格上的差異。如,同為沖刀法中,吳昌碩鈍刀力就,印風流暢中見厚樸,秀麗中見蒼勁。齊白石則雄強恣肆,縱橫奔放。陳巨來印風溫潤潔淨,妍美精巧至極。而在切刀法中,陳鴻壽運刀遒練,豪邁自如。徐三庚則表現為流美飄逸。王福庵的碎切刀印風圓勁高古,端莊樸厚。當然,風格的差異也離不開篆法和章法上的差異。

淺說篆刻中的刀法

在用刀的表現上,沖刀法易表現爽利,明晰,暢快感的線條。切刀則易表現遲澀,渾茫,樸拙的線條。但就當代印壇而言,單純的切刀法極少有人使用,而更多的是以沖刀為主,或夾雜切刀,間有披削法。

刀法是筆意的傳達。明朱簡《印經》中有“刀法也者,是以傳筆法也。”黃高年在《治印管見錄》中說“刻印用刀,猶作書用筆,不可生,更不可熟。生則不能達意,熟則尤恐傷意。”也說明了刀法與筆意的辯證關系。

淺說篆刻中的刀法

刀法具有審美意義。明楊士修《印母》中有“刀筆蒼老者,如千年古木形狀蕭疏。嬌嫩者,落筆纖媚,運刀清淺,素則如西子淡妝,豔則如楊妃醉舞。” 已說明篆刻藝術中刀法具有審美價值,或委婉含蓄,或縱橫率意……,内涵豐富隽永。

刀法具有抒情性和節奏感。刻寫意印時,在運刀的過程中,刀與石的互相交融碰撞,有兩軍陣前大将軍揮刀厮殺的豪情。而工穩印則如老僧入定時,物我兩忘的心境。用刀的輕重、緩急則有草書書寫時或舒緩或急促的節奏狀态。

活躍的當下印壇,對刀法的實踐更加深入和豐富。那麼,刀法與篆法和章法之間又是一個怎樣的關系呢?前人對此是各抒己見。

淺說篆刻中的刀法

朱簡《印章要論》:“印先字,字先章。章則具意,字則具筆。刀法者,是以傳筆法者也。”

徐堅《印戋說》:“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是以傳章法也。而刀法更難于章法。章法形也,刀法神也,形可模,神不可模。”

秦爨公《印指》:“章法、字法雖具,而豐神流動,莊重古雅,俱在刀法。”

淺說篆刻中的刀法

我認為從篆刻風格來說,當下的寫意印風應把刀法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在一印之中有多種多刀法并存的現象。寫意印的抒情性也決定了作者在情緒激昂的運刀狀态下,篆法和章法有适時調整的可能性。工穩印則不然,當印稿設計完之後,在使用一種刀法的情況下即可完成創作。而臨時調整篆法和章法的可能性極小。是以在工穩印中篆法和章法是應放在首要位置的。

淺說篆刻中的刀法

刀法雖具有相對獨立存在的意義,但在整個篆刻創作中又不是孤立的,是與篆法和章法有着緊密聯系的,它們之間不存在從屬關系。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