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虎簋 銅器 西周

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這件簋相傳為陝西鳳翔縣出土。器蓋頂部作蓮瓣形捉手,腹部兩側設龍首耳垂珥。蓋面、腹部及方座的四壁均飾流轉的波曲紋,龍首耳附耳飾重環紋,口沿和圈足飾由動物紋變形而來的竊曲紋,口沿的竊曲紋獸目突出,圈足之紋飾則省略獸目。附耳與器腹采用了西周中晚期較為流行的鑄焊工藝,即兩耳與器身分别鑄造後,在兩者的連接配接處再做陶範,然後用銅液澆鑄其中,使兩者相連。器蓋同銘為一象形的虎字,應該是作器者的族氏。

龍虎紋盤 戰國(燕)

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圓盤,口沿外折,附耳向外折曲,腹部下收,平底,高圈足。器口沿以銅嵌作菱形紋,耳飾饕餮紋,盤外璧周飾菱形紋與繩紋,圈足飾雲紋。盤内底裝飾花紋三層,内為三團雙龍盤曲,中圍繞四龍,首尾相逐,外周飾六虎,兩兩相望,顧盼有情。器通體裝飾題材衆多,錯落有緻。将水注入盤中,霎時水波蕩漾,龍騰虎躍,生氣盎然。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陽陵虎符 秦代

陽陵虎符,是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用青銅鑄成卧虎狀,可中分為二,虎的左、右頸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意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處,左半存駐紮陽陵(今陝西鹹陽市東)的統兵将領處;調動軍隊時,由使臣持右半符驗合,方能生效。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青瓷虎子 三國(吳)

現藏于六朝博物館

青瓷質,灰白胎,通體内外施釉,釉色青黃,内施釉不全,尾底部亦無釉。體似蠶繭,流口朝上,圓腹,腰部稍内收,四足俯卧腹下,每足三爪。提梁做螭虎狀,腰脊隆起作柄,長尾卷曲,背脊刻直線紋數道。造型生動傳神。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錯金銀銅虎 西漢

現藏于南京博物院

漢景帝之子、江都易王劉非墓出土。銅虎一組兩件,基本儲存完整。整體模鑄,比例協調,極具寫實性。虎昂首瞠目, 威猛雄健,眼珠鑲以黑色礦料,通體以錯金銀工藝飾虎斑紋。造型精美,裝飾奢華,極可能為墓主人生前喜愛之物。劉非本人極為尚武,這兩件銅虎展現出的王者之氣恰與其性格高度契合。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白玉卧虎 明代

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這件白玉卧虎長5.6厘米,寬2.2厘米,高1.1厘米。為清宮舊藏。虎用白玉琢制,卧伏形。長尾前伸貼于體側。用寬深的斜坡線條表示身、尾斑紋。較薄小,多用作佩飾。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虎戟镈 西周

虎戟镈(音博)呈橢圓形,高44.3厘米,銑距27厘米,重16kg。平口,“舞”上有半環形鈕。镈鈕飾雲紋,镈身兩面飾獸面紋,正中都有窄長條花邊扉棱,镈口上部飾圓渦紋與花瓣紋,镈兩側各飾二虎,四虎的形象非寫實而是圖案化,反映出當時銅器紋飾的神話性。此镈确是研究西周青銅器紋飾和古代造型藝術非常難得的資料。

镈與鐘同為打擊樂器,出現在西周中期,晚于甬鐘。此镈不僅裝飾獨特,而且也是較早的青銅镈實物。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徐悲鴻虎圖軸 近現代

《虎圖軸》為中國近現代畫家徐悲鴻繪制,紙本,設色,縱90.4厘米,橫43.6厘米。

自題:“七年冬将之法,叔平先生持漢魏精拓多種贈别,作此報之并為紀念。悲鴻。”钤“悲鴻”朱文圓印。畫幅右下角钤“妙機其微”白文方印。

七年即指民國七年(1918年),徐悲鴻時年23歲。

圖繪一花斑虎卧于石上,正扭頭轉身回眸遠眺,其警覺的目光既擴充了畫面的空間感,也顯現出百獸之王唯我獨尊的霸氣。

圖中的虎采用傳統中國畫的淡彩暈染,以細勁的筆緻勾勒出虎之欲行又止的動态,又以或深或淺的赭石及藤黃交錯地渲染虎背的皮毛,表現出細密柔滑的質感。

在書法上,徐悲鴻頗受康有為的影響,工于漢魏法書名拓。1918年11月,徐悲鴻争取到公費赴法留學的名額。赴法前,得到好友馬衡(字叔平)相贈的漢魏精拓,很是高興,于是精心地繪制了此圖作為答謝。

(圖文來源于網絡,侵删)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鑒賞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有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