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虎簋 铜器 西周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这件簋相传为陕西凤翔县出土。器盖顶部作莲瓣形捉手,腹部两侧设龙首耳垂珥。盖面、腹部及方座的四壁均饰流转的波曲纹,龙首耳附耳饰重环纹,口沿和圈足饰由动物纹变形而来的窃曲纹,口沿的窃曲纹兽目突出,圈足之纹饰则省略兽目。附耳与器腹采用了西周中晚期较为流行的铸焊工艺,即两耳与器身分别铸造后,在两者的连接处再做陶范,然后用铜液浇铸其中,使两者相连。器盖同铭为一象形的虎字,应该是作器者的族氏。

龙虎纹盘 战国(燕)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圆盘,口沿外折,附耳向外折曲,腹部下收,平底,高圈足。器口沿以铜嵌作菱形纹,耳饰饕餮纹,盘外璧周饰菱形纹与绳纹,圈足饰云纹。盘内底装饰花纹三层,内为三团双龙盘曲,中围绕四龙,首尾相逐,外周饰六虎,两两相望,顾盼有情。器通体装饰题材众多,错落有致。将水注入盘中,霎时水波荡漾,龙腾虎跃,生气盎然。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阳陵虎符 秦代

阳陵虎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青铜铸成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处,左半存驻扎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青瓷虎子 三国(吴)

现藏于六朝博物馆

青瓷质,灰白胎,通体内外施釉,釉色青黄,内施釉不全,尾底部亦无釉。体似蚕茧,流口朝上,圆腹,腰部稍内收,四足俯卧腹下,每足三爪。提梁做螭虎状,腰脊隆起作柄,长尾卷曲,背脊刻直线纹数道。造型生动传神。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错金银铜虎 西汉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汉景帝之子、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铜虎一组两件,基本保存完整。整体模铸,比例协调,极具写实性。虎昂首瞠目, 威猛雄健,眼珠镶以黑色矿料,通体以错金银工艺饰虎斑纹。造型精美,装饰奢华,极可能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刘非本人极为尚武,这两件铜虎展现出的王者之气恰与其性格高度契合。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白玉卧虎 明代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白玉卧虎长5.6厘米,宽2.2厘米,高1.1厘米。为清宫旧藏。虎用白玉琢制,卧伏形。长尾前伸贴于体侧。用宽深的斜坡线条表示身、尾斑纹。较薄小,多用作佩饰。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虎戟镈 西周

虎戟镈(音博)呈椭圆形,高44.3厘米,铣距27厘米,重16kg。平口,“舞”上有半环形钮。镈钮饰云纹,镈身两面饰兽面纹,正中都有窄长条花边扉棱,镈口上部饰圆涡纹与花瓣纹,镈两侧各饰二虎,四虎的形象非写实而是图案化,反映出当时铜器纹饰的神话性。此镈确是研究西周青铜器纹饰和古代造型艺术非常难得的资料。

镈与钟同为打击乐器,出现在西周中期,晚于甬钟。此镈不仅装饰独特,而且也是较早的青铜镈实物。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徐悲鸿虎图轴 近现代

《虎图轴》为中国近现代画家徐悲鸿绘制,纸本,设色,纵90.4厘米,横43.6厘米。

自题:“七年冬将之法,叔平先生持汉魏精拓多种赠别,作此报之并为纪念。悲鸿。”钤“悲鸿”朱文圆印。画幅右下角钤“妙机其微”白文方印。

七年即指民国七年(1918年),徐悲鸿时年23岁。

图绘一花斑虎卧于石上,正扭头转身回眸远眺,其警觉的目光既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也显现出百兽之王唯我独尊的霸气。

图中的虎采用传统中国画的淡彩晕染,以细劲的笔致勾勒出虎之欲行又止的动态,又以或深或浅的赭石及藤黄交错地渲染虎背的皮毛,表现出细密柔滑的质感。

在书法上,徐悲鸿颇受康有为的影响,工于汉魏法书名拓。1918年11月,徐悲鸿争取到公费赴法留学的名额。赴法前,得到好友马衡(字叔平)相赠的汉魏精拓,很是高兴,于是精心地绘制了此图作为答谢。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安美境】十二生肖之虎形文物鉴赏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有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