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

今日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

過了年,春天的氣息就撲面而來。我和夫妻拎着小鏟子,挎着小竹籃,騎了單車,到近郊的栗樹園、田野上,尋尋覓覓采挖野菜,采得一籃青綠綠、鮮靈靈的荠菜、小蒜、婆婆丁,回來後清洗幹淨,蘸了面醬,咬春吃春,品一品春天的味道。

宋人王镃在《立春》詩中雲:

泥牛鞭散六街塵,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立春要有“儀式感”,打了春牛,再挑來生菜咬咬春,春天才會來到,冰雪消融,東風拂蕩,梅花悄落,柳色初萌。

民間咬春最簡捷的,就是咬蘿蔔。記得小時候,母親要在立春這天,挖出土窖裡的紅蘿蔔,洗得水靈靈的,讓我們兄妹幾個咯吱咯吱“咬”上一氣,她也要“咬”上幾口,邊吃邊念叨幾句鄉謠:“吃蘿蔔,咬咬春。白晝長,天生溫。勤換衣,宜捂春。”囑咐我們雖然打了春,天還冷着呢,應穿厚衣捂捂春,“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嘛!母親還說:“蘿蔔賽梨,打呃通氣。”蘿蔔具有理氣行氣、消積化滞、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立春咬蘿蔔就有了萬事通、諸事順的美意。

立春還咬韭菜,韭菜别稱“起陽草”,具補腎起陽生發之效,也寓意蓄養升發之氣,一年都有好運氣!當然,還可咬豆芽、咬生姜、咬大蔥、咬菠菜......正如古人所雲:“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

今日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

咬春的習俗古而有之,又稱“咬生”,最起碼要“咬”三種生菜,取其“生”字,蘊涵萬物生長之意。清代老北京一首《咬春詩》說得明白:

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

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

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響動牙唇。

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發新。

這一“咬”,咬出了冰雪一樣的清脆之音,咬出了春土中的甜香之味,也咬出了民俗裡的淳樸之風,更咬出了“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上甜”的那股韌勁兒。據說“咬春”以後,整個春天小孩子牙口結實,老人不會犯困呢。

今日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

咬春、吃春,古籍裡早有記載。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号‘菜盤'。”可見唐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唐代大詩人杜甫在《立春》一詩中說: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詩人寓居夔州時,就想念長安、洛陽兩地太平盛世迎春的習俗了,每當立春,高門大戶之家把青絲菜、韭黃盛在白玉盤裡,纖手互贈,互相祝願春天的美好。

菜盤即春盤,又稱“五辛盤”。晉代周處《風土記》中載:“元日造五辛盤。”注雲:“五辛是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是也。”《本草綱目》中載:“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辣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到了後來,演變為用藕、豌豆、蔥、蒌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立春日試春盤、吃春餅,有喜迎春天、勃發陽氣,祈福納祥盼豐收之意。

今日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

古人在詩詞中多有描述咬春、試春盤的情景,抒發對春天的美好憧憬。北宋蘇轼的《送範德孺》曰:

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遙想慶州千嶂裡,暮雲衰草雪漫漫。

範德孺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兒子,也是蘇轼的好友,将要赴任慶州(甘肅慶陽)知事,蘇轼寫了這首送别詩。範德孺是江蘇蘇州人,北方的自然條件比南方艱苦,想用青蒿、韭黃做成春盤,咬春嘗春是不可能的了,詩中凝聚了對友人的關切之情。蘇轼另一首寫“春盤”的詩,讀後令人心情愉悅起來。

他從被貶的黃州轉任汝州團練副使,心情大悅,早春與友人遊山,寫詩抒情。上片描寫當地早春景象,下片雲: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品慢酌了雪花茶,又采撷蓼芽、嫩蒿與野筍,做成春盤咬春,嘗一嘗山間剛剛萌發的春的味道,詩人不由感歎:人間有味是清歡!

今日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

南宋詩人方嶽專門寫有一首《春盤》長詩,他是用什麼做春盤的呢?

萊服根松縷冰玉,蒌蒿苗肥點寒綠。

霜鞭行茁軟於酥,雪樹生釘肥勝肉。

這些蘿蔔、竹筍、蒌蒿等菜蔬,從冰霜中采來,從雪樹上摘來,勝似那肥腴的肉食。怎樣做呢?

更蒸豘壓花層層,略糁凫成金粟粟。

青紅饾饤映梅柳,紫翠招邀醉松竹。

詩人又蒸又煮,那顔色青紅紫翠,美人眼目。他吃起來:

擎将碧脆卷月明,嚼出宮商帶詩馥。

卷的是明月光,嚼的是絲竹聲,品的是詩書香。最後,詩人感慨道:

不妨細雨看梅花,且喜春風到茅屋。

春雨中看梅花,春風到我家,茅屋雖小,春天好大、春意好濃啊!

今日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

南宋陸遊是高産詩人,“春盤”豈有不寫之理,他起了個長題目《立春前七日聞有預作春盤邀客者戲作》,敢情是鄰人早早預備做春盤,陸遊是跟着“沾光”呢,詩曰:

蓼芽蔬甲簇青紅,盤箸紛紛笑語中。

一餅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幾春風?

鄰居用蓼芽、韭黃之蔬做春盤、烙春餅,端上桌子,大家紛紛舉箸品嘗,笑語盈盈。咬了春,嘗了春餅,陸遊還要感歎一番:這美妙的春餅一定要分着吃,也就是把春天分給了我們,我們都到了暮年,這款款的春風能度我們幾回呀!

不論是春盤、烙春餅、攤春卷,還是咬春、嘗春、品春,都是對春天的盛情邀約,對春天的殷切期盼。是啊,春天是萬物勃發、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季節,每個人的心裡都洋溢着激情和夢想,我們期待着春天裡有那麼多美好的故事發生——就像台灣當代作家林清玄所說:春天不遠了,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