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
Dan Qing
青
由水由墨,輾轉成畫
水墨丹青,繪就華夏
“華夏丹青”系列,特邀著名學者楊兵先生,用專業、生動的講述,用精美的圖畫,帶領廣大讀者走進華夏民族創造絢爛的丹青曆程,領略那動人心弦、人神共歎的絕美畫卷。
羅绮映春輝——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品鑒
張萱,生卒年不詳,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代開元、天寶年間傑出的仕女人物畫家。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任史館畫直(相當于今天國家畫院的畫家)。作為宮廷禦用畫家,張萱熟悉宮廷生活,常奉旨繪圖。這為他專攻貴族婦女、鞍馬題材的繪畫提供了條件。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虢國夫人遊春圖》和《搗練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天寶十一年(752)的某個春日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的場景。虢國夫人楊氏,唐朝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縣)人。楊貴妃得寵于唐玄宗後,其大姐南韓夫人、三姐虢國夫人、八姐秦國夫人随貴妃入京,唐玄宗稱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為姨,恩寵有加。
《虢國夫人遊春圖》以虢國夫人為核心鋪陳,以“遊春”為情節展開。全圖除了馬匹、人物,再無任何環境背景襯托,那又何以“遊春”呢?張萱用馬匹小步徐馳,仆從微揚馬鞭表現“遊”之狀态;而以四位主人盛裝禦服,盤墮馬髻、雲髻,虢國夫人更是著男裝(男裝是當時宮廷裡最為流行一種著裝樣式),以及華麗的馬鞍裝飾來表現“春”的存在。作品中的人物安排,按照主仆關系,一字排開,聚散有緻,顧盼相随,結構富于變化。色彩分布極為講究,紅色是全圖中使用最多的顔色,不僅映托出“春意”,表達遊玩的歡快,還起到區分主仆的作用,在人物組合中,合理穿插使用。而右起第三人基本居于畫面的中間位置,其坐騎采用濃重的青黑色,既将前面的虢國夫人與後面人物進行了巧妙的隔離,又起到了穩定畫面的作用,可謂匠心獨運。在形象刻畫方面,畫家運用細勻勁健的線條,将馬鬃、馬尾描繪的毫發畢現,将不同人物的服飾特征表現的準确細微,如虢國夫人所著男裝輕盈素雅,南韓夫人和秦國夫人的著裝紅豔繁冗;在人物神态的捕捉方面,按照各人物身份的不同,通過對眼神的刻劃,将主次和主仆關系明确呈現出來,如位于隊列最前面的虢國夫人眼神笃定,目不斜視,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氣度;南韓夫人回首顧盼,若有所思;秦國夫人神色凝重。由此可見,張萱在此件作品中所用心機之獨到。
在人類藝術史上,凡驚世駭俗之作,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同時還是一段曆史的再現。《虢國夫人遊春圖》呈現的不僅僅是盛唐時期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表現宮廷鬥争中權利争奪的結果。張萱在宮廷仕女人物畫方面所表現出的才華,開啟了唐代仕女人物畫“娥眉豐肌”“绮羅纖縷”的新風,是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狀況的永久記錄。
主講人:楊兵
楊兵,1969年4月生于西安。1989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附中。199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獲藝術學學士學位。現為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書法研究中心書法家,陝西省博物館展覽策劃、陳列設計專家,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研究所學生合作導師,美國費城“藝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通路學者(2016年)。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藝術史、當代藝術批評的理論研究及藝術創作的實踐活動。
往期
期
回
顧
進學緻和 行方思遠
翰墨飄香 古城西安
在看的,點一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