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保險繳費已滿十五年,還有繼續繳費的必要嗎

作者:北京周鳳遲

由于用工形式的日益多樣化,靈活就業人員越來越多了,目前全國的靈活就業人員已經超過了兩億人,可以非常肯定地說許多靈活就業人員成為參保繳費大軍中的一員,但是也有許多靈活就業人員并未成為參保繳費大軍中的一分子,也就是說這些靈活就業人員沒有社會保障,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大約有4.56億人,其中就有1.28億人的職工退休人員,在職參保人員也就有3.28億人,而大陸的勞動力人口超過8億人,到底還有多少職工沒有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費,還沒有看到官方公布的資料。

有一個社保常識可以說是盡人皆知,那就是養老保險繳費滿十五年,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時候就能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養老保險繳費滿十五年就能領取養老金,可以說是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對于那些處境一般乃至欠佳的靈活就業人員更是如此,以此作為努力完成的目标,甚至是終極目标。

繳費年限、繳費指數和養老金計發基數是決定養老金高低因素中三個最為重要的。靈活就業人員在這三個因素中,哪個因素都不占優勢,即便是這樣的話,付出的代價卻是非常大的。

就是在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都是最低标準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要想攻克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十五年的這個大堡壘卻并非易事,不拿出25萬元或30萬元,絕對是不行的,壓力那是明擺着的。

靈活就業人員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繳費吧,壓力的确非常大,像北京靈活就業人員每年繳納的職工社保費超過19000元,就這還是最低繳費标準,并且每年的增速在6.5%至9%之間,包袱也就越來越大了。

好在北京對于靈活就業人員有着不錯的社保補貼,其待遇在全國最優,可以從40周歲或45周歲就能享受社保補貼待遇,補貼幅度高達66.67%,每月補貼高達1000餘元。

要是到了一定歲數可以享受社保補貼,靈活就業人員一定要積極繳費,千萬不要持一種無所謂的态度,我的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已滿十五年了,就認為完成任務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你别看靈活就業人員的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十五年的成本高達二三十萬元,但是退休之時領到的養老金卻沒有多少,放在2022年的北京,養老金每月隻有1714元,這還是補足之後的标準;要是放在那些三四五線城市,靈活就業人員現在退休每月拿到的養老金也就僅有一千二三百元。

以最低标準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費滿十五年,退休之後每月能拿到多少養老金,是許多人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基本答案就是:每月領到的基礎養老金相當于當地退休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的12%,再加上四五百元或五六百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那就是每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了。

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發基數每年都會在每年的下半年予以公布。當我們看到當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的時候,往往覺得它離我們那是非常遠的,實際上的确如此,因為養老金計發基數到了退休人員特别是靈活就業人員那裡已經是面目全非了。

當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乘以參保繳費人員經過平均之後的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指數;再用着得出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又乘以15%(繳費年限的養老金百分比),得出的結果就是參保繳費退休人員的基礎養老金,經過這兩道處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也就所剩無幾了。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一定要盡早抓緊時間,時間越早越好,因為繳費成本越低,自己的回旋餘地才能越大。

即便是沖着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十五年就停繳的思路走下來,也應該盡早地繳費,在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費的同時,也要繳納職工醫療保險費,要兩條腿走路,千萬不要一條腿走路,不繳納職工醫療保險費,除非真是的承擔不起了,才去繳納居民醫療保險費。

一定不要等到四十五歲的時候再參保繳費,繳滿十五年正好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越是這樣,繳費成本越高,而退休之後領到的養老金越低,每月少的千八百元、多的也不過一千四五百元,就這水準,都要遠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标準,養老金實在是拿不出手呀。

靈活就業人員領取養老金的最低标準至少應該達到當地的最低工資标準,要是要達到這個目标,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沒有二十五年那絕對是不行的。(原創:周鳳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