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理想ONE全年銷量90,491台,在乘聯會新能源SUV零售銷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三。遙遙領先的特斯拉Model Y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本文暫且不表。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宋,車價僅僅隻有理想ONE的一半。而後續排名第四的比亞迪唐,銷量與前三名之間有明顯的斷檔

理想ONE的成功,是曆史必然性、市場偶然性、企業主觀能動性的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中,講到了必然和偶然的辯證關系。雖然直接套用有些牽強,但也能夠啟發思路。
曆史的必然性
廣大中國人民對于SUV的現實需求,是理想ONE銷量增長所依賴的宏觀背景。從2010年開始,SUV的銷量占比開始持續增長,直到2017年開始穩定在45%左右。
2015年左右,SUV銷量占比的增長勢不可擋。那段時間,也是第一波造車新勢力創業的高潮期。目前市場上銷量較好的造車新勢力,基本都建立于2015年左右。
相應地,這些品牌中的大多數都選擇了SUV作為首款車型。蔚來ES8、理想ONE、小鵬G3、威馬EX5、哪吒N01都是SUV,隻有零跑S01是一款轎車。相信大家都是看中了SUV車型未來的潛力。
再将目光稍微拉近一點,從2018年6月乘聯會釋出該項資料以來,大于30萬SUV(指起步市場指導價大于30萬)的銷量占比一直保持上升趨勢。
持續增加的市場空間和消費者需求,為理想ONE的熱銷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整體細分市場銷量向好的前提下,一定會出現爆款車型,這就是曆史的必然性。那麼,為什麼理想ONE可以成為其中之一呢?
市場的偶然性
車和家(理想的母公司)推出的第一款産品并不是理想ONE,而是一款最大續航隻有100公裡,最高時速隻有45公裡/小時的SEV,對應的目标場景是1-2人的短途出行。然而,當國内的新能源政策逐漸明晰後,該款産品由于性能低下,被歸為了“低速電動車”,無法享受新能源行業補貼。無法獲得補貼,對于起步階段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無疑是緻命的。
原本的整體規劃被打亂,車和家隻能背水一戰,将全部資源集中到理想ONE上,車和家的生死存亡也全都系于理想ONE之上。
企業的主觀能動性
背水一戰的壓力下,理想ONE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這時,就需要發揮企業本身的主觀能動性,研究消費者需求,推出最能滿足消費者的産品。
目前市場上主力價位區間在30-35萬之間的6/7座SUV主要包括了理想ONE、大衆途昂、豐田漢蘭達、奔馳GLB、福特探險者、别克昂科旗、大衆攬境、大衆ID.6 CROZZ和大衆ID.6 X等九款車型。
如果将這九款車型看作一個小的細分市場,那麼,在這個細分市場内,理想ONE(底部藍色)的占比呈上升趨勢,而大衆途昂(橙色)、豐田漢蘭達(灰色)和奔馳GLB(黃色)的占比則呈下降趨勢。
在理想汽車的官網上,有一個口碑闆塊,目前已有574人參與評價。
簡言君總結了一下車主們的買車原因,刨除一些主觀因素外,主要有這麼幾點:
一、增程式緩解裡程焦慮。無論充電或者換電被吹的有多麼便捷,在現階段,大多數消費者的裡程焦慮是打消不掉的。這也是目前各種混動車型大行其道的原因,消費者可以盡情享受電控系統的優勢,而不必擔心充電的問題。
二、可以上綠牌。在除了北京以外的限行城市,理想ONE都可以享受新能源車綠牌的福利。
三、6座真剛需,适合全家出行。一輛車能解決的事,沒人希望開兩輛車。兩輛車出行,不僅需要兩個會開車的人,還要搶兩個車位,交兩份停車費。
四、全系标配,統一售價。消費者苦經銷商久矣,各種配置選項也讓人舉棋不定。
同時,簡言君也總結了一下車主們公認的缺點:
1、三缸發動機噪音比較大;
2、車内儲物空間太少;
3、智能語音系統和智能輔助駕駛不是很智能;
4、電池容量太小,純電續航裡程太短;
5、操控感和駕乘體驗不是太好,抖動較為明顯;
6、車輛隔音欠佳,高速噪音較大。
還有很多小問題,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雖然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但是仔細想一下,優點都是絕對的,而缺點則是相對的。
哪怕噪音大、隔音差、儲物少,但這都是相對的問題,至少這個車都還能開,都能滿足消費者最樸素的用車需求——即:把人從甲地載到乙地。
六座解決了人數問題,增程式解決了裡程焦慮問題,這都是絕對的。如果因為空間不夠有家人坐不了車,或者因為沒電了半路趴窩,都會影響到消費者最樸素的需求。
理想汽車認為一定會存在不少這樣的客戶,在選擇時會因為絕對的需求而放棄相對的問題。市場告訴我們,理想汽車是對的。“首席産品經理”李想功不可沒。他将在汽車之家時擷取的海量大資料,成功轉化為了一款優秀的産品。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當年的SEV能夠獲得補貼,說不定也能達成五菱宏光MINIEV的輝煌。
走窄了的路
綜合上述理想的優缺點,簡言君大膽猜測一下理想ONE車主的畫像:
1、平時單日通勤總距離不到150公裡;
2、有固定且友善的充電設施;
3、偶爾有長途需求,且不想費時費力規劃充電;
4、有全家五六個人出行的需求;
5、能夠接受新鮮事物,不排斥造車新勢力;
6、對于車輛操控感要求不是很高。
一款産品如果目标客戶定位過于清晰,是一把雙刃劍。
當理想ONE剛推出的時候,市面上沒有類似競品,目标客戶的選擇面很窄,那麼就可以快速地擴大銷量,不斷增加在目标客戶總體中的滲透率。
但是,清晰的目标客戶定位,也不能阻止目标客戶選擇其他産品,但卻降低了非目标客戶選擇的可能性,使得市場規模變小。
同時,由于理想ONE的目标客戶是有限的,且不具備快速增長的可能性,當在目标客戶中的滲透率達到飽和狀态時,銷售勢必遇到瓶頸。不過,由于沒有大資料支撐,也不排除目标客戶群體足夠大的可能性。
現在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能還為時尚早,時間會給我們答案。簡言君會持續關注理想ONE,希望大家也來關注至簡車言。